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特論 第十叁 寶塔出現品---見寶塔品(上)

  法華特論

  達庵居士 馮寶瑛著

  第十叁 寶塔出現品---見寶塔品(上)

  前品佛曾以神力加持會中八部、四衆、叁乘行人;凡與聞《法華》能淨信者,不論全經或一偈一句,雖只一念隨喜,皆蒙普通授記,當來成佛。由此法流播諸十方,一切如來共起加持;夙根深厚之倫,自見諸佛遍滿虛空。然此乃十地菩薩境界;會衆無此功行,須從化境觀之;所謂根境和合之塵相也。堪作此境原功力,必素具此願之古佛;及現在說經佛之無數應化身;因緣力較厚故。明此方了本品理趣。

  爾時佛前忽現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半之;從地湧出,住在空中;欄楯五千,龛室千萬;衆寶嚴飾,幢幡無數;垂諸璎珞,寶鈴萬億;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旃檀之香,充遍世界;忉利諸天,雨曼陀羅華;天龍八部及人非人,獻一切華香、纓珞、幡蓋、伎樂供養此塔。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爲大衆說《平等大慈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如是如是,釋尊所說皆最真實。

  七寶塔原是毗盧遮那如來叁昧耶形(詳密教)。釋尊入法華叁昧,加持大衆;功行深者自然于受用土中見此塔相;淺者須得外境和合乃能感見。時多寶如來夙願力故;從叁昧起,以神力作外境增上緣;衆遂見寶塔上湧;蓋清淨塵相也。外迹八部等皆得眼見,即以華香等恭敬供養。寶塔之大,內容千萬龛室,爲法界壇中聖衆之所寓。欄楯五千,乃至寶鈴萬億,備極莊嚴之相也。多摩羅跋,義爲性無垢賢;曼陀羅,義爲白團;皆上文所已釋。

  此多寶佛之受用身,即毗盧遮那如來;往古曾示迹應身名曰多寶。當時一味弘揚法華;雖般涅槃,大願如一;全身舍利常在法華叁昧中;遇他方化佛宣說此經,必協力加持,以舍利塔出現會前;且流露其願力,作贊歎妙音,證明他化佛所說爲最真實之教法。平等大慈,內以普賢力用攝受大衆也。教菩薩法,外以觀自在力用宣揚一乘也。佛所護念,即諸佛恒共加持之。凡一乘之法,必具此叁義。

  四衆頓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及聞塔中出妙音聲;得大法喜,怪未曾有;皆從座起,合掌敬立。座中有菩薩摩诃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即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且發是音聲?

  眼見清淨色,耳聞清淨聲,心得清淨喜,爲四衆向所未遇之事;不期肅然起立;然未能啓請所由。大樂說菩薩知其心疑而代問之。得佛慧者,每具四無礙智;所謂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是也。大樂說菩薩尤長第四無礙辯才;故示肉身與釋尊相問答。

  佛告大樂說菩薩: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古昔東方過無量千萬億阿僧祗世界,有國名寶淨,佛號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發大誓願雲:我若成佛,于滅度後,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舍利寶塔必湧現其前,爲作證明而贊歎之。成道後,廣宣《法華》而般涅槃;諸大衆起七寶塔,供養全身舍利。自是以來,十方凡有說是經者,此塔必出現而流贊歎之音;如汝等今之所見所聞也。

  法華境界,以一切種智(即大圓鏡智)爲所依;妙平二智莊嚴之;成所作智變化之。培植大圓鏡智,普賢之行也;故示迹于東方。開發平等性智,虛空藏之行也;故佛名多寶。安住妙觀察智,觀自在之行也;故國名寶淨。運用成所作智,虛空庫之行也;故舍利塔能隨機湧現。

  是時大樂說菩薩,承威神加被而白佛言:世尊,我等願見多寶佛尊身。佛言:多寶如來有深重願力雲:“說經佛當我寶塔出現于法華會上時,欲以我身示四衆者,彼佛十方分身須彙集其間,我身乃現”。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十方世界說法者,今當先集于此。大樂說言:我等亦願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之。

  釋尊欲以樂說無礙智暢其本懷,當機未有能作此等啓請;則以威神波動大樂說菩薩,發願求見多寶如來之身。佛無量分身,關系密切;彙萃一佛神力,能令一切分身俱現眼前;法流強盛故。爾時素具大願之多寶如來,亦乘此盛大法流得現色身。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照見十方各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種種莊嚴,無數菩薩充滿其中;諸佛各以大妙音宣說諸經;所屬菩薩亦各爲衆說法。時十方佛各告衆菩薩言: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所,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一光遍照十方,一本萬殊之理也,方方所有佛土,皆多至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毗盧遮那如來一切種智之圓滿發達也。一一佛土之應身如來,皆與釋尊同等彙歸于毗盧性海;不過各隨分位,以攝所屬諸根而已。依“一切即一”之義,任何處所諸分位應身,皆得同時並現。但有一佛加強其神力以彙萃之,便得“成辦”;然必待時節因緣而後能。多寶塔湧現之時,即因緣成熟之際;釋尊從而強力加持,十方無數佛土遂各現應身說法菩薩圍繞之相;宣言齊集娑婆,而供養毗盧遮那示迹之多寶色身矣。

  時娑婆世界頓變淨土,琉璃爲地,寶樹莊嚴;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燒大寶香;天華遍布;網缦羅覆;懸諸寶鈴;所有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皆隱而不現;唯留會衆,其余天人移置他土。然叁千大千世界雖聯成平正大地,尚不足以容一方分身佛。釋尊爲普接故,于八方一再變更二百萬億那由他國,通爲一片廣大佛土;平等嚴淨; 于無量寶樹下各設一獅子座, 與十方佛數相符; 座高五由旬; 樹高百倍之。

  釋尊雖爲娑婆之主, 而衆生多數不淨;故世界現作垢穢之相。今因無數分身佛共同加持, 清淨法流強大異常;依報頓變.。會衆緣厚者,忽若置身淨土;其余天人依報與此不相容,遂若脫離他去;實則于不淨中兼顯一片淨境耳。約俗谛,無數獅子座所占空間須八倍百萬億那由他國土之量。淨眼所見,若通在一廣大平面之上。會得總別無礙之旨,于此大淨土中,娑婆不妨互存。然惡趣衆生被伏淨盡,故不複現。天人仍可流露,卻若移居他國。

  于時十方諸佛各偕一大菩薩爲侍者,頓然來集;皆坐七寶獅子座上;皆遣侍者問訊釋尊,各散寶華供養,代表本師佛言:來此參加開塔。釋尊聞已,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以右指開多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啓城門。四衆敬立地上,合掌瞻仰;同見多寶如來安坐塔中獅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複聞贊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演說《妙法蓮華經》;我爲聽經來此。四衆聞此妙音,歎未曾有。以天華散兩佛土。

  所謂來集,並非諸佛由彼到此,有遷移事。實則各運法流,參加多寶佛塔,共同加持;大衆循加持力來源,見諸分身佛似自十方至;各遣侍者問訊,亦大衆各依俗谛開作假相耳。參加開塔,即共以神力打開塔門之障,得現多寶全身也。釋尊得此協助,衆遂見其上升啓戶;威力之大,音聲轟然;此皆大衆依時間空間格式之所感也。

  爾時多寶如來于塔中分半座與釋尊而延請之;釋尊即入塔趺坐其間。衆見兩佛同處一座;欲觀其境,各自念言:佛坐高遠,瞻仰不了;願以神力令我等俱處空中。釋尊遂攝大衆上升,宣言:如來不久當入涅槃;誰能受我付囑,廣說《妙法蓮華經》?

  佛佛本來交融無礙;今借時空形式示衆,遂感讓半座之事。惟大衆未忘空間之見,不能遠近如一;故須上升虛空以親近之,釋尊趁此機緣鼓勵能者,總以發揚法華爲念。多寶舍利本涅槃後事;釋尊與之並座,顯示將歸此境矣。

  論曰:法住法位,世間相常;此文殊境界也。精此道者,得依叁密妙用,時與古佛相見。本品即以毗盧遮那如來爲本尊。凡既發菩提心受本尊法者(詳密宗),苟如實修行,多寶身形自有現前之望;不論有佛無佛之世,能獲成就一也。釋尊猶在,爲作增上緣;大衆同時皆見尊形,則特別加持力使然耳。尊身將現,以叁昧耶形爲先導。毗盧叁昧形爲何?即寶塔是也。寶塔既彰,更以全神普集十方如來合力加持;毗盧法流交互接觸;叁昧耶形之中尊形出矣。大衆未能泯卻時間之見,失“世間相常”妙趣;故以得見久滅之佛而驚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