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論
印光法師鑒定 達庵居士馮寶瑛編
世界篇
世界者,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之幻體也,亦謂之世間。世界現象繁複極矣,科學者局部研究之,哲學者大體觀察之,所得者,不過枝枝節節之幻景因果律而已。于世界真相,未有能明之者,有之厥惟佛法。夫世界真理,俯拾即是,本無待他求,世人殚竭心力而不能得者,爲不知其要所在也。佛法者,獨得其要焉。利根一超直入,當下了了。其次學而知之,又次困而知之,其能有成一也。然而其要安在?曰在明吾心。
心有真有妄,一而二,二而一。凡衆之心,奔逸放弛,念念流變,曾無一息之停。此妄心也。奔逸知所止,放弛知所攝,寂寂然歸于光明普照之妙,此真心也。握要言之,妄心所以爲妄,在以能覺之心,對待所覺之境。心境角立,能所溝分,始焉以妄心開妄境,繼焉以妄境熏妄心。辄納陳迹爲種子,一遇機緣適合,又複開爲對境。相開相納,流變靡已。從起滅無定言,謂之生滅心。從納種開境言,謂之藏識。真心寂照一如,故又曰真如。語其究竟,舉心即錯,動念即乖,實無一字可說,若強說之,則即心即境,能所雙忘八字。其庶幾乎,然不可隨文字轉也。蓋作能所雙忘之念,此念分明是所,而作念之心分明是能。並此能所而求盡之,是亦能所也。輾轉求盡。根蒂仍存,必實地行持,得諸離言絕思以外,庶可稍分相應耳。當其相應也,大而山河震撼,小而蚊呐嗷嘈。顯而萬象森羅,隱而一念忽動,無不消歸自性。世界現象遂與吾心交相融化,無迹可尋,其中寂靜光明靡可言喻,一不相應,則妄心妄境相與判然。世界辄複脫露而出。是知世界或融或露,完全操自我心。一言蔽之曰:世界者,我心之所表現耳。
雖然猶有說焉,凡具妄心者,皆謂之衆生,亦謂之有情。衆生多至無量無邊,我只其中之一。我心能現我世界,一切衆生,亦莫不各現其世界。我所現者,應如我之幻夢,他衆生不能相知。他衆生所現者,亦應各如一己之幻夢,非我所能知。而事實上彼此身形乃能互見。且複有山河草木等無情器界爲衆所共覺,抑又何也?曰此同分妄見使然也。夫有一牆于此,能礙我身,亦能礙他人之身,爲各起妄見,適相契耳,非實有牆之存在。如以牆爲實有,彼趙襄子安得見石壁之人出入自如耶?(出列子)一牆如是,一切器界,可以類推。質言之,同一世界之衆生,環界能相符合,必大衆妄見從同之分量,不能逾最低之限度。使逾限度,即不能入此世界,而附于所能合格之他世界矣。
西洋學者,不審世界之虛妄,紛取一切同分妄見爲研究之對象,所得因果定律,雖資歸納演繹而來,不知所資亦依同分妄見而建立,故無論如何觀察經驗,終屬幻影上一種比例法。或曰:既屬幻影,何以能施諸實用?曰實用二字,何嘗能逾同分妄見一步。即此一問,亦妄見也。打破此關,方足與知世界真相。
學者讀畢此篇,能心領神會固佳,如未遽能,不妨接讀以下諸篇,俟依法修持漸熟,再行覆閱,真趣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