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義要釋
遍照金剛唐密第五十代普門傳燈大奢黎馮達庵 撰述
後學弟子普式 錄要
結 經
一經終結之文,謂之結經,古作流通分,蓋法流傳播之義也。奘公此譯並略此分,不可不參觀他譯以窺全豹;仍錄護譯如下: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若能誦此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叁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佛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诃薩,並諸苾刍,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達婆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觀自在菩薩說真言已複呼舍利弗告以決擇之道也。明句,即咒陀羅尼。修般若行之菩薩,一味持誦此真言,能致叁密相應;則不須向顯教途徑學,便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本經若至揭谛真言便止,學者或未明持誦所在;故須補足此段尾聲,乃暢觀自在菩薩本懷;所謂畫龍點睛是也。蓋修般若行之菩薩,依空宗法門,重在遮情;先遣六識以破見惑;以遣七識以破思惑;終遣八識以破塵沙惑。依相宗法門,重在诠有;先究六識以破分別二執;次究七識以俱生我執;終究八識以破俱生法執。此二法門,各循序漸進,歸于的的見性。然必須叁大阿僧祗劫而後成,是爲漸教通例。其有直向明心見性用功者,固能舍漸而頓。但根機高下不一,故開悟深淺有異;此禅宗所以有一二叁等之別也。然堪稱頓機者,不外兩種:(1)從花臺出現未久,識執殊薄者。(2)由立場本來優越,纏縛尚輕者。前者多屬大機,後者散入諸機。不論何機,欲其今生與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克證二空真如,顯出妙觀察智之大用者,唯有真言宗(密宗)法門乃有此特效。此種法門,若得顯教表面輔翼,開悟固速。若但從內心用功,般若法性大開展時,雖未預習顯教,亦能自得無師智;出言無不妙符正理也。
觀自在菩薩宣說已竟,世尊乃安詳出定,對菩薩所說真言及其決擇要語,重言善哉,重言如是,皆印可贊歎至極之詞也。
依此行持,效驗不虛;是謂真實。
一切顯教法門所不能及,是謂最上。
能依此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謂究竟。
一切如來亦皆隨喜者,以此真言教法爲十方如來所共同護念。效驗所以神速,正系于此。
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達婆等一切大衆者,指菩薩苾刍以外的天龍八部也。
天人阿修羅,叁善趣衆生也。天龍八部,即八類護法衆生,以天和龍兩部居首,余六部爲夜叉、阿修羅,乾達婆(樂神)、迦樓羅(金翅鳥食龍者)、緊那羅(似人非人歌神)、摩睺羅迦(人形蛇首樂神)
此會當機聞此真言法門,能迅護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苟非二障過厚者,自然皆大歡喜,且信受奉行矣。
結 經 偈
皈命叁身大法師
大慈流示陀羅尼
提持慧命開般若
鍾成文字應當機
叁世現前無不在
十方齊耀徹玄微
願今緣具獲加護
迳發如來正遍知
普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