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灌頂

  灌頂

  【 灌頂 】 《 佛學大詞典 》

   梵語abhis!ecana 或abhis!eka。即以水灌于頭頂,受灌者即獲晉升一定地位之儀式。原爲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種儀式,國師以四大海之水灌其頭頂,表示祝福。

  據舊華嚴經卷二十七“十地品”載,菩薩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雲地時,諸佛以智水灌其頂,以爲受法王職之證明,此稱受職灌頂,或稱授職灌頂。又據舊華嚴經卷八菩薩十住品、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名字品等,十住之第十位,稱爲灌頂住。或據大事(梵Maha^vastu ,記述釋尊之事迹及本生等)所說,菩薩十地之第十地,名爲灌頂地,灌頂位則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覺階位而言。

  密教所行之灌頂,總稱爲秘密灌頂(略稱密灌)。佛教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頂,其作法系由上師以五瓶水(象征如來五智)灌弟子頂,顯示繼承佛位之意義。灌頂作法之種類繁多,主要爲結緣灌頂、學法灌頂、傳法灌頂叁種。即:

  (一)結緣灌頂,不論僧俗、機根等,爲廣結佛緣之灌頂。受者投花于壇上諸尊佛像,選定有緣之佛(投華得佛)爲本尊,而後唱佛名號,由上師叁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羅尼)。

  (二)學法灌頂,又稱受明灌頂、弟子灌頂、許可灌頂。對于欲學密教之弟子,先選定人、時、處,並准備作法,再授以有緣一尊之儀軌明法。

  (叁)傳法灌頂,又稱傳教灌頂、付法灌頂、阿阇梨灌頂。如法修行之人,欲爲人師,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則授以大日如來之儀軌明法。此種灌頂爲傳真言之最極奧秘,又可分印法灌頂、事業灌頂、以心灌頂叁種。(1)印法灌頂,又作秘印灌頂、手印灌頂、離作業灌頂。弟子誠心求真言行,但以資財短缺,無法整備一切所需,此時師以慈心觀其心行,可略去諸作業,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頂儀式。(2)事業灌頂,又作作業灌頂、具支灌頂。弟子于灌頂七日前誠心禮拜忏悔,師亦于七日間持誦,然後設壇、供諸種香花果物,授以秘印。此種灌頂須財力豐足者方能行之。(3)以心灌頂,又稱心授灌頂、秘密灌頂、瑜只灌頂。用于師與弟子俱成就叁昧耶戒之情況。即不于心外另設壇場,而在阿阇梨內心建立曼荼羅,入其心壇而授以灌頂。

  又行灌頂所在之室,稱爲灌室。接受灌頂,稱爲受灌。設曼陀羅之道場以行灌頂儀式,則稱密壇灌頂。灌頂之際所授之印契與陀羅尼,即稱灌頂印明。

  密教之受戒,皆須行灌頂,故受真言叁昧耶戒,稱爲授戒灌頂。又于灌頂之際,若受者欲由灌頂消除災障、成就悉地,則燒香花、乳木等種種供物,修護摩法,此即灌頂護摩。其修法之次數或供物種類有種種不同,今日本東密在金剛界修法終了後,于初夜、後夜中間同行此修法,稱爲中間護摩。此外,爲利益水中之魚類,密教以灌頂幡或塔婆流入河海,此種行事稱流灌頂,或稱流水灌頂。[賢愚經卷十叁頂生王品、大日經卷一具緣品、卷五秘密漫荼羅品、卷七持誦法則品、蕤呬耶經卷下分別護摩品、蘇悉地羯啰經卷下本尊灌頂品、大日經疏卷叁、卷十五、卷十六、華嚴經探玄記卷五]

  

  

   【 灌頂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梵語Abhi&sdotblw;ecan&imacron;,天竺國王即位時,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頂而表祝意。密教效此世法,于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阇梨位時,設壇而行灌頂之式。顯教雖說等覺菩薩于色界之魔醯首羅天由十方諸佛受灌頂而成佛之事,而無說于學人實行之之法則者。大日經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頂法時,取四大海水及境內一切河水,具置寶藥谷等,作境內地圖,令此童子踞師子座,以種種珍寶莊嚴,所統眷屬,隨其大小,列次陪奉。韋陀梵志師,坐于象寶,以臨其後,持此寶水,以注象牙,令墮其頂上。而後唱令,以告衆人。又歎說古先哲王治人濟代之法,如是隨順行者,當得壽命長遠,本枝繁盛,克紹轉輪之業。若不作如是事者,則當自退其位,殒身絕嗣。如是一一而教誨之。今此法王子灌頂,則不如是。陳列密嚴佛土法界大圖,坐于妙法蓮華自在神通師子之座,以本性清淨智慧慈悲水具含萬德,而灌其心。爾時諸菩薩衆,下至八部衆生,莫不歡喜贊喜而生敬仰。時阿阇梨,以法王遺訓而教訓之:從此以後,當得生如來家,定紹佛位。若不如是對明,則不知正法尊法也。”同十五曰:“譬如世間刹利之種,謂欲紹其繼嗣令王種不斷故,爲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海水,以四寶瓶盛之。種種嚴飾,又嚴飾子身。衆物鹹備,又飾大象,于象背上持瓶。令太子坐于壇中,所統畢集,于象牙上,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本聲叁唱:汝等當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今如來法王,亦複如是。爲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爲順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從此以後,一切聖衆,鹹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于無上菩提,定紹法王之位。諸有所作,真言身印,瑜伽等業,皆不敢違越也。”此就行人之初位而釋之。秘藏記末曰:“灌頂義,灌者諸佛大悲,灌頂者上之義。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此就後位而釋之。表製集一曰:“灌謂灌持,明諸佛護念,頂謂頭頂,表大行尊高。”秘藏記鈔七曰:“以水灌頂,是五種中甘露灌頂也。自余四種無灑水義,雖無灑水名灌頂,其故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頂義,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

  

  

  

   【 灌頂(梵abhis!ecana、abhis!eka,藏dban%-bskur)(1) 】 《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修密者受學密法必先進行的儀式。古代印度于國王即位時皆行灌頂儀式,以四大海之水灌新王之頂,表示祝福。如《賢愚經》卷十叁〈頂生王品〉記載文陀竭王即位之事,雲(大正4·439c)︰

  “諸附庸王共詣頂生,而鹹啓曰︰大王已崩,願嗣國位。頂生答言︰若吾有福應爲王者,要令四天及尊帝釋來相迎授。爾乃登祚,立誓已竟,四天即下,各捉寶瓶,盛滿香湯以灌其頂。時天帝釋複持寶冠來爲著之,然後稱揚。”

  舊譯《華嚴經》卷二十七〈十地品〉記載,在十地中,第十法雲地之菩薩受諸佛之灌頂,號爲灌頂法王,其文雲(大正9·572b)︰

  “菩薩摩诃薩亦如是,受職時,諸佛以智水灌是菩薩頂,名灌頂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墮在佛數,是名諸菩薩摩诃薩大智慧職地。以是職故,菩薩摩诃薩受無量百千億萬苦行難事,是菩薩得是職已,住法雲地,無量功德智慧轉增。”

  舊譯《華嚴經》卷八〈十住品〉、《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名字品〉等,謂十住中之第十位亦名爲灌頂住。《華嚴經探玄記》卷五解釋爲︰十住位滿足,成就智身,諸佛以法水灌其頂,故稱灌頂住;若依圓教,此灌頂位滿即是成佛,更無十行、十回向等。

  密宗特別重視灌頂,如《大日經疏》卷十五謂,若灌頂不成則不可聞知真言及印契等;灌頂之前師若傳法予弟子即犯大過。密宗以爲,灌頂爲師資傳法之最重要儀式,且由灌頂作法可得速證大覺位。空海《秘藏記》解釋灌頂之義,謂“灌”表諸佛之大悲,“頂”爲最上之義。菩薩從初地乃至等覺,入究竟妙覺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此是“頂”之義;諸佛之大悲爲“灌”之義。

  灌頂之種類甚多,《大日經》卷七〈持誦法則品〉舉出阿阇梨灌頂與持明灌頂之名;卷五〈秘密漫荼羅品〉列出印法、事業、以心等叁種灌頂。如是種別雖有不同,實則不出結緣、學法、傳法叁種。就中,“結緣灌頂”以廣結佛緣爲主,不問老弱男女,皆可令之入壇而授一印一明。“學法灌頂”又稱受明灌頂、受法灌頂、持明灌頂、弟子灌頂。對于欲成爲密宗弟子者,選擇人、時、處而行之,具足作法而授以有緣一尊之儀軌明法。“傳法灌頂”又稱傳教灌頂、阿阇梨灌頂、得阿阇梨位灌頂,即爲欲成爲傳法阿阇梨者,授以普門大日之儀軌明法。此系最極奧秘之灌頂。

  又,《金剛頂義訣》于上述者外,另說光明灌頂(指諸菩薩放光而加持)、甘露灌頂(指教主以真言加持香水)、種子灌頂(指行者觀想身心布列部尊字門)、智印灌頂(以部主所執持之印契加持)、句義灌頂(思念部尊之真言及其義理,觀想布列于行者心中)五種。

  《秘藏記》又說摩頂、授記、放光叁種灌頂。“摩頂灌頂”指諸佛摩真言行者之頂,暗示當來作佛;“授記灌頂”指諸佛以言說爲行者記■;“放光灌頂”指諸佛放光令行者蒙益。《蕤呬耶經》卷下〈分別護摩品〉又說四種灌頂,即除難灌頂(爲除難而行者)、成就灌頂(爲成就入壇所得之明)、增益灌頂(爲得富貴安樂而行者)、得阿阇梨位灌頂(即前述之傳法灌頂)。此外,《蘇悉地羯啰經》卷下〈本尊灌頂品〉謂,爲增長本尊之威德所修者,名爲本尊灌頂。

  其他,通于佛、金、蓮、寶、羯五部而授之者,稱爲“五部灌頂”;僅一次拜見兩部曼荼羅及道場,稱爲“一見灌頂”;爲許可秘法而授者,稱爲“許可灌頂”;以一切如來五智之寶冠授與行者,稱爲“寶冠灌頂”或“五佛灌頂”;依金剛界法而修者,稱爲“金剛界灌頂”;依胎藏界法而修者,稱爲“胎藏界灌頂”;合行金胎兩部,稱爲“兩部合行灌頂”。又,金剛界唯說智,胎藏界唯說理。相對的,《蘇悉地經》闡明理智一體、兩部不二之元極,依此經而修者即稱“蘇悉地灌頂”。此外,爲授以《即身成佛義》中之深秘口訣而修者,稱爲“即身義灌頂”;爲開示悉昙中之難處而修者,稱“悉昙灌頂”。

  在灌頂儀式中,禀受灌頂稱爲“入壇”,進入壇內之人稱爲“入壇灌頂者”,當時所受之法號稱爲“金剛名號”,將受者引入道場而教授灌頂法則者稱爲“灌頂教授師”,教授秘法者稱爲“灌頂阿阇梨”。

  舉行灌頂儀式之日,有關之大衆須以香水沐浴,進入聖殿,阿阇梨解釋戒條並忏悔。之後即獻香花、燈及請聖,並指示受法者如何供佛。阿阇梨主持之儀式,稱爲“金剛線”(象征密法之傳延不斷)、“金剛誓水”(使受法者發誓願不違教法)、“啓白”、“齒木”(意指受法者戒絕一切惡,成爲合格之密法繼承者)。

  儀式即將結束時,移至另一室繼續持誦密咒,至晚上再進入聖殿。初夜之儀式由阿阇梨引導受法者入曼荼羅壇,令投華于壇上,以觀其所得爲何尊。之後,受法者戴寶冠至前壇接受手印及真言。阿阇梨以“拂子”驅除受法者之不淨,再執起壇上之五智瓶水,口誦毗盧遮那佛、阿■佛、寶生佛、阿彌陀佛與不空成就如來之密咒,繞壇叁圈,將五智瓶水灑于受法者頂上,並授予象征五智之五钴,及守刀、明鏡(以便去除障礙心性之無明)、金屬智慧輪、角貝(說法時使用)。

  除上述儀式外,另外爲受法者設一火壇,以及一供神壇供奉十二星相之神。當阿阇梨結束所有儀式之後,下壇與受法者一同禮拜曼荼羅及密宗祖師。其後,阿阇梨開示,授叁衣、手印、真言及血脈證書。

  按,此上所述之灌頂儀式及過程,系行之于日本密教者。

  

  

   【 灌頂叁昧耶 】 《 佛學大詞典 》

   叁昧耶,爲要誓之義。密教行灌頂時宜發堅固之要誓,稱爲叁昧耶。即就其作法稱爲灌頂,就受灌頂者之心稱爲叁昧耶,名雖不同,其體則一。大日經卷五秘密漫荼羅品說叁種灌頂與五種叁昧耶,即依作法之差別,有結緣、傳法、以心等叁種灌頂;依灌頂之深淺,有初見、入睹、具壇、傳教、秘密等五種叁昧耶。[大日經疏卷十五]

  

  

   【 灌頂壇 】 《 佛學大詞典 》

   即密教修灌頂法之壇場。又稱密壇。灌頂需要叁昧耶戒壇、大壇、正覺壇、祖師壇、護摩壇等。由于在正覺壇舉行灌五智瓶水于受者頭頂之儀式,故有時特稱之爲灌頂壇。又灌頂壇授予弟子之道具,在灌頂前先授楊枝、金剛線二種,灌頂後複授予金錍、明鏡、寶輪、法螺等四種法物。[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四]  

  

  

   【 灌頂壇曼荼羅 】 《 佛學大詞典 》

   即密教正覺壇所用之十二大聖曼荼羅。正覺壇,系指行者登正覺位時,行灌頂作法之修法壇,故又稱灌頂壇。行者受灌頂後,以自身成中臺大日如來,勸請十二尊,使之圍繞,其後乃修護摩供而供養自身大日如來。又此曼荼羅系于灌頂壇之四維畫四執金剛,壇中央畫八葉蓮華,八葉之中,四方之葉畫有四菩薩,四角之葉畫有四奉教者,共成十二尊,故爲十二大聖曼荼羅。[大日經卷二具緣品、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四、大日經疏卷八]

  

  

  

   【 灌頂印明 】 《 佛學大詞典 》

   日本真言宗行傳法、結緣、瑜只等灌頂時,由阿阇梨授予行者之印契與真言。其中,傳法灌頂之印一般多用無所不至印及五股印。無所不至印有開閉之別,五股印有內外之分,真言亦有五字明、一字明等多種。又金剛、胎藏兩部之印明,有二印二明、一印二明、一印一明等。[秘密莊嚴傳法灌頂一異義、灌頂傳受秘錄卷上]

  

  

   【 灌頂旛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物名)真言宗之說,謂旛具無量之佛德,以頂觸之。則先受輪王之灌頂,終受佛位之灌頂。故因中說果,名旛爲灌頂雲。此名爲菩薩形旛。秘藏記末曰:“世人皆以旛號灌頂,是以旛功德先爲輪王,終成佛以致佛,果名爲灌頂,是故知以果名因也。”參照灌頂條。

  

《灌頂》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唐密經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