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密述要》第叁部分:唐密特點

  《唐密述要》第叁部分:唐密特點

  第一章 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是唐密立教修行的目標。這裏所說的即身成佛有兩個特點:

  一是“即生”成佛。《大日經》曰:“于無量劫勤求,修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門行道諸菩薩,即于此生而獲得之。”(《悉地出現品第六,卷叁》)也就是說,是在這一生獲得成就,而不是依賴下一世。

  二是“即身”成佛。《發菩提心論》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唐密的即身成佛不同于淨土宗所說的“即心是佛”,也不同于禅宗的“見性成佛”和天臺宗的“六即佛”。唐密提出叁種即身成佛,稱爲“理具成佛”、“加持成佛”和“顯得成佛”。所謂“理具成佛”就是依據“體”的六大,“加持成佛”是依據“相大”的四曼,“顯得成佛”是依據“用大”的叁密相應。而所求的不是“理具成佛”,也不是“加持成佛”,而在于“顯得成佛”。有興趣研究者,可以參考遼代慧苑的《大日經義釋演秘鈔》卷一、持松法師的《即身成佛》、《賢密教衡》等。

  但“即身成佛”並非垂手可得。頓超叁大阿僧祗劫,同樣需要有無量劫積累資糧作爲基礎。《大日經》曰:“真言門修行諸菩薩,無量無數百千俱胝耶庾多劫,積集無量功德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間之所歸依,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卷一)不僅如此,在修學密法之時,還要符合一系列的條件,如通達顯教,打好大乘基礎,而成就堪受密法之基,再選擇明師,得灌頂,堅守叁昧耶戒,精修生起、圓滿兩種次第,時時處處事事叁密相應,“穩速得現證,現身定成佛!”否則,離開這些條件,“即身成佛”就成了癡人說夢。

  

  第二章 速獲悉地

  梵文siddhi ,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並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即修法時所求之願,如意現前,故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誦持真言等,以身、口、意叁密相應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妙果。

  通俗說,所謂成就,即修法時心有所求,皆能滿吾人所願而如意現前。成就有兩種:一、世間成就:如求財、求子、求升官、求名位的獲得等。二、出世間成就:如求得解脫,或求了脫生死等。一般不論是何尊法,皆有世間與出世間兩種利益。有些顯教法門重往生極樂世界,忽視現世成就,使人易産生誤解,片面認爲佛教消極避世,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而唐密在重視最終根本解脫、即身成佛的同時,十分注重世間成就,並有相應經軌,行者如法修持,獲效迅速。這也是唐密的一些法門能融入到佛教各宗派之中並被廣泛應用于各法事活動及列入每日課誦的根本原因所在。

  凡悉地種類,諸經不同,《大日經》有二種:即世間悉地、出世悉地。又雲有相悉地、無相悉地。《教王經》有四種:一、義利悉地。二、金剛悉地。叁、持明悉地。四、一切如來最勝悉地。《蘇悉地經》有上中下九品悉地、叁部悉地等。《蘇婆呼經》亦說上中下叁品。《大日經義釋》雲,凡作成就,先當具諸支分,作前方便。供養承事、次第儀軌、與持明藏,常途所說大同。

  唐密成就悉地之法其數雖多,約而言之,不過四種,即息災、增益、敬愛、調伏。息災,指“除災生德”;增益,指“增進福智,圓滿萬行”;降伏,指“損減怨敵,克服強暴”;敬愛,指“得人宗仰,使衆和合”。四種成就法的差別在于護摩的作法不同。這四種修法通金剛界五部(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羯磨部)和胎藏界叁部(佛部、蓮花部、金剛部)。在這四種成就法以外,另加鈎召(指“召攝欲得之人”),名“五種法”。另外,還有延命法,爲增益法的分支。

  

  第叁章 適合所有有情

  諸佛菩薩不舍有情。唐密有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普門大法,是適合所有有情的無上法門,適合所有人修習。只要佛子對唐密有興趣、有信心,唐密就適合您。

  修學唐密必須灌頂。現在唐密修行中最重要的灌頂有叁種即結緣灌頂、持明灌頂和傳法灌頂。結緣灌頂,以結緣爲目的,不論男女老少根機差別,只要對密法有崇敬心都可以參加;持明灌頂是針對欲修密法並且有一定大乘基礎的信衆,予以一尊一真言或者一尊供養修法次第的傳授;傳法灌頂(又叫阿奢黎位灌頂),必須是完成四加行的修行者從阿阇梨受教普門大日如來儀軌明法的灌頂。

  按唐密典製,一行祖師撰有《一掌經》,依生辰、相貌等對學修密法者進行篩選,但這並非針對所有有情,而是爲選擇出家阿阇梨所用,對此類行者而言,當然修學唐密是最當機的,而對其它人來說,則可以接受唐密的結緣灌頂和持明灌頂,因爲持明灌頂後修持一印一明就已經非常殊勝,如此堅持下去,對有一定大乘基礎的佛子來說,其命理五行會發生相應積極轉變,持之以恒,也可即身成就,這是確定無疑的。同時,當這種積極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如果你進一步發心,也可以出家後參加傳法位灌頂,成爲傳法阿阇梨,爲廣度衆生服務。這也是唐密一直堅持修密法必須學好顯教諸經論的道理所在。

  還要說明的是,平時持誦各種真言陀羅尼的確非常殊勝,但依唐密經軌而修,其殊勝當是另一局面,因密法規定,此不細說。

  

  第四章 護國利民的大法

   皈依叁寶當報四恩,其中之一就是報國王恩,密法尤其對此特別重視。《仁王護國經》、《聖不動尊安鎮國家法》、《大佛母孔雀明王法》、《尊勝佛頂息災法》等乃護國大法,在盛唐時期皇室尤爲重視。繼承和弘揚唐密,不僅在弘揚唐代佛教文化,同時也爲華夏的再次強盛盡一個佛子應盡的愛國愛民義務。佛子有責任爲和諧社會的發展和完善祈禱回向,有責任爲我們的後輩子孫樹立良好的學佛典範。

  在今天,如何報答祖國,是每個佛子都應該考慮的問題。因此,以法報國,促進中華崛起,當是唐密行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