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本有無上密 謗法難免要沈淪
楊毓華
師尊給我一紙,上寫“維默我契”,他後來解釋此字乃契入大日旨意之如來藏清淨微妙本具莊嚴,真言宗以大日如來金剛薩垛的傳承以開發如來清淨秘密莊嚴藏而同于諸佛法身,此法身中萬德包涵,故曰“如來藏”,此如來藏,彌漫六合,周遍法界,無情有情,皆具此性,即是佛性。在法脈傳承曆代祖師的咐囑加持下如法修持,證得金剛身,圓滿如來身、報身成就,皆是開發如來藏萬德莊嚴,所謂金、胎兩部者:金剛部屬果、屬智;胎藏界屬因、屬理;兩部不離、無有深淺,以理智總體不可離也。兩部互攝、如大日經有廣大金剛之稱、金剛頂有大悲胎藏之號;又兩部俱名曼荼羅,曼荼羅者,輪圓具足之義,若如實知自心,修生顯得之時,身中所有心王、心數悉成尊形。此如來藏莊嚴瑜伽乃是大明瑜伽、無上瑜伽、無等等瑜伽,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此兩部一爲行因至果、一爲從本垂迹,方便究竟、前後一揆。又此二部各有上轉(修生起次第)下轉(以自性受用身,應化有緣含識令他受用)自利利他之事業,即修軌也。東密中如四無量心觀、種子觀(本尊之真言意念)觀、九重瑜伽月輪觀、五大嚴身觀、五項成身觀等等,均有息風法,無畏叁藏禅要中亦有均有脈、氣、智慧光明之觀想和呼吸功法。
持松師尊是實修成就者,結合義理和觀修,解行相應,故能寫出《金剛界行法記八卷》拾柒萬字、《胎藏界行法記拾卷》柒萬余字留于後世。唐密――東密均屬文風荟萃之邦,其表示之文明、高雅、獨到、信達雅,識者自明,心中自有覺受。不若多愚昧之地,需如原始圖騰及像卡之明澈也。近見上海佛學書局出售某某齋全集,僅翻閱第一集便驚愕不已,末曾探迹索隱,末曾入門探寶,便說沒有寶藏。俗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是一個隱(收)顯(放)分別,你偏說我無,僅憑大正藏一圖,或某人以訛傳訛而自己不深入了知其本源,便妄下斷語,此語表面淺抑東密,實反自顯其陋拙。該作者自己亦承認以心印心、口傳心受、口耳相傳、真言口訣均可以機施教。或用表法表之即成,卻非咬定東密無此無上瑜伽,需知大正藏後半部之尊形圖像甚多,無上瑜伽之表示也甚多,該作者自不識耳,如此誤解誤導,稍一不慎即入邪見。弟子見此不能再緘口默守,金剛薩垛內證所同傳之法于你我,地區不同,隨著社會進步,文明化區域化各有不同耳,甯佛有偏心也?該作者受所知障惑,謗佛謗法之報難免沈淪耳,惜哉!憐哉!(注1)
唐密、東密俱有無上瑜伽大法,個別者或末得傳承因緣。如欲追蹤求源,探顯索隱,可請法門寺地宮唐密曼荼羅參訪及閱覽法門寺系列文化叢書,必能得到圓滿答案、澄清以往不爲人知和不實之觀點也。(注2)
注1:前兩段摘自楊毓華《持松法師》189-191頁
注2:此段摘自楊毓華《持松法師》1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