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皈依了上師叁寶,就意味著我們走進了佛門,要修持解脫了,修持解脫要選擇修行法門,我們選擇何種方式,決定了解脫的速度與結果。就象很多人同時想去一個地方,有人步行、有人坐車、有人坐飛機。選擇的方式方法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生命這樣無常,壽命這樣短暫,我們沒有光陰好浪費,一定要抓住今生得到寶貴人身的機會,得到究竟、徹底的解脫。而大乘法門方便多、成就快、就如同坐飛機,能快速地到達目的地。但並不是誰都能夠進入大乘法門,它是有條件的。如果說內、外道的區別在皈依,那麼大小乘的區別在發心,只有發了心才算進入大乘法門。
發心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爲度化一切衆生而修持成佛!發菩提心是大乘修法的前提與基礎。不發菩提心沒有即身成就,也沒有臨終往生的可能;不發菩提心,修行也沒有功德,吃、喝等都是貪,所做的一切都是罪過。但是要想發出真正的菩提心,首先要發慈悲心。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礎,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在修行過程中,慈悲心被很多人經常提起,甚至被很多人經常挂在嘴上,可是真正修持慈悲心的人卻非常少,具有無僞慈悲心的人更是少得可憐!就象很多人修了那麼多年,佛也念了,咒也持了,經也誦了,也打坐了,自認爲是老居士,老修行了 。可是一遇到對境現前的時候,個性依然是那麼強,脾氣依然是那麼壞,分別心依然是那麼重;自己的性格,對衆生的態度依然如同水中的石頭,無論泡了多少年,拿出來還是那麼生冷、強硬。這都是慈悲心沒有修好的緣故。沒有慈悲心做基礎就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無論修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都是世間法,都不可能解脫!沒有慈悲心,修行就如同是建在沙灘上的大廈,一點點的風浪就會在瞬間令大廈倒塌;就如同建空中樓閣,無論設計有多完美、多壯觀,沒有地基的建築物是不可能建成的。
以前的無著菩薩進山閉關,非常熱切地想見到彌勒菩薩,可是經過了十二年的苦修,他連一個好夢都沒有做過,就在他完全絕望,第叁次決定永遠地離開閉關房後,見到了一只下半身腐爛又長滿蛆蟲的狗。他的心中頓時生起了無比的慈悲心!他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那只狗吃,他想用手把狗身上的蛆蟲抓掉,卻怕傷害它們,決定用舌頭去舔。就在這時,那只狗不見了,同樣的地方卻出現了四周帶著光輪的彌勒菩薩!無著菩薩的故事告訴我們:十二年的修行慢慢融化了他的業障,讓他看到了那只狗,但是真誠感人的慈悲心卻令一切業障完全去除了!慈悲的力量廣大無邊,頃刻之間就會清淨並轉化修行者的業障;慈悲的力量廣大無邊,頃刻之間就會打開修行者緊閉多年、狹隘、黑暗的胸懷!
所以真正想解脫、想成佛,必須首先要發慈悲心!
一個只有慈悲心而沒有勇氣的人就象一位失去雙臂的母親,在見到自己心愛的孩子落水、掙紮求救時,她恐懼因爲沒有雙臂、自認爲無法解救孩子,所以只能站在岸邊無可奈何、默默流淚。而既有慈悲心又有勇氣的人就象一位父親,聽說自己的兒子負傷了,他冒著生命危險、不顧槍林彈雨勇敢地只身沖向戰場,真的救回了自己的孩子。無臂母親的悲心確實令人感動,但是那位父親所發出的勇敢無畏的慈悲心才是大乘修行者所應該具有的。
那什麼是慈悲心呢?發自內心地想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是悲心;發自內心地想給予一切衆生安樂,是慈心。有的人說,我也想發慈悲心,但發不出來。
想發就發,當然發不出來,慈悲心不是想發就能發出來的,而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有的人只在幾分鍾、幾小時、幾天發慈悲心,很多時候卻根本想不起來;有的人對缺吃少穿的窮人發慈悲心,對富人不僅不發慈悲心,反而仇恨他們;有的人對傍生發慈悲心,對人卻不發慈悲心;有的人對殘疾人、有病苦的人、乞丐發慈悲心,對健康人、正常人卻不發慈悲心;有的人對素不相識的人發慈悲心,對家人卻不發慈悲心;還有些人對親近的人發慈悲心,對傷害自己的人卻不發慈悲心,有的人對自己的父母、兒女發慈悲心,對衆生卻不發慈悲心......。
發慈悲心不是去菜市場買菜,去超市買東西,可以挑一挑、選一選,那個好挑哪個,哪個順眼、哪個自己需要選哪個。慈悲衆生不應該有選擇,想慈悲誰就慈悲誰、不願意慈悲誰就不慈悲誰。哪有這樣的修行人?哪有這樣的學佛人?這都是缺乏正知正念,沒有如理如法修持造成的,這些都是錯誤的。
要不斷地深深地思維:衆生都是平等的,我的慈悲應該是沒有分別的。每個衆生都一樣,都想遠離痛苦,獲得安樂,但衆生愚癡,想要的和所做的卻總是背道而馳。每個衆生都非常渴望能得到無上的安樂,但卻不會種獲得無上安樂的因,不會行善積德、修持善法;每個衆生都非常不願意感受痛苦,但卻不會斷除一切痛苦的因,不知如何去除煩惱與分別,非常迷茫、顛倒。
與富人相比窮人看似可憐,比如缺吃少穿等等。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可憐。富人在某些方面與窮人同樣可憐,甚至比窮人還可憐。有些富人的錢是坑蒙拐騙來的;有的富人的錢是靠自己打拼來的,在打拼的過程中,他們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去競爭,經曆了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才獲得了好車、好房、金錢。得到了以後還想得到更多,同時又怕失去已經得到的,在這種矛盾、得失與競爭的壓力下,每天提心吊膽,寢食難安,然後就靠吃喝、玩樂,嫖賭、醉生夢死來麻醉自己、欺騙自己,清醒後精神反而更加空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造下了無邊的罪業,也傷害了無數的衆生。他們就象一群瘋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比窮人更快地墮落,將來要遭受更多更慘痛的果報。多可怕阿,爲什麼要仇恨,難道還不應該慈悲他們嗎!
身心不健全的人、乞丐,今生就在感受果報,他們確實痛苦,值得悲憐。但是健康的人、正常的人也 同樣值得我們慈悲。他們擁有了寶貴的人身卻不知道珍惜。他們有的每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有的爲了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只爲了得到眼前一點點可憐的利益,背井離鄉、東奔西走、拉關系、走後門、天天吃喝應酬,生活壓力特別大,活得特別累,他們不僅不認爲自己愚癡,反而還認爲自己很能幹。他們渾然不知死亡一天天來臨,離火坑越來越近,一失人身、萬劫不複,多可憐啊!
你的家人及傷害過你的人是你最大的冤親債主,是與你最有緣份的衆生。你學佛了,了解佛法了,有機會解脫了,但他們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信,天天煩惱不止,造惡不止!難道你忍心看著他們這樣?爲什麼不慈悲他們?
我們特別希望自己的父母、兒女遠離痛苦,獲得快樂,因爲在自己的心中,只認爲他們才是自己親生的,其實佛說過,在輪回中,衆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和兒女,今生與前世沒有什麼分別,都是一樣的,家裏的父母、兒女需要照顧,那麼這些衆生需要的時候,我們爲什麼就不能給予他們關懷與幫助呢?
要無數次地深深地思維:無始劫以來,每個衆生都無數次地做過我們的母親,做母親的過程中,她們經曆了無數的艱辛與磨難。從十月懷胎到呱呱落地,從蹒跚學步到長大成人,我們成長中的每分每秒都牽動著她們的心!有了好吃的,他們舍不得吃,先給我們吃;有好衣服要先給我們穿;爲了讓我們快樂,她們盡自己所能去滿足我們;爲了讓我們幸福,她們不惜付出一切,甚至去造惡;在我們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她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只要我們能夠活下去。母親的慈愛是我們用任何語言也無法描述的!母親的恩情,是我們用任何方式也無法回報的!因爲以往的無明、愚癡、顛倒,因爲以往爲了滿足我們的欲望而造下的無邊的罪業,如今她們或在地獄,水深火熱、涕淚哀嚎;或爲惡鬼,饑寒交迫、苦楚萬千;或投傍生,任人宰割、痛徹心肺;即使轉生爲人,也要曆盡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等苦難!她們對我們恩重如山,面對她們所遭受的苦難,做兒女的怎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麻木不仁、無動于衷呢?怎麼能見難不管、見死不救呢?她們的苦就是我們的苦,她們的難就是我們的難,她們所遭受的苦痛,我們連一分一秒都不能忍受,又怎能忍心讓她們永劫沈淪呢?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她們永遠地脫離苦海!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給予她們永遠的幸福與快樂......
時時刻刻、行住坐臥、一切境界中,都這樣如是觀、如是想。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天長日久,漸漸地從你心底生起的慈悲心是那樣的真實無僞、毫不動搖!那個時候,你會明白:法界就是你的家,衆生都是你的家人、親人,
衆生都是你的父母,衆生都是你的兒女,衆生就是你自己!你還會明白:法界就是一個大壇城,所有的衆生都是你的金剛兄弟姐妹!在你的心裏沒有怨、沒有恨、沒有壞、沒有惡、沒有醜也沒有錯!見到任何一個衆生都覺得那麼可親、可愛,你的心是那麼柔軟、溫和,你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發自內心地想拔除一切父母衆生痛苦,發自內心地想給予一切父母衆生安樂,會成爲你此時迫切的願望與要求。但因爲自己還是凡夫,並不具足拔除與給予的能力。就象兩個人同時落水,其中一個人特別想幫助另一個人,但如果他不會遊泳,無法自救,怎麼能談得上救度別人呢?想要拔除與給予,只有解脫了,成佛了,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菩提心分爲兩種:一種是勝義菩提心,這是一地以上菩薩的發心;第二種是世俗菩提心,它包括兩個內容:一.發自內心地做一個決定,下一個決心:
爲度化一切衆生而…
《發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