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佛,這是願菩提心,這是爲果而發誓;二.爲了成佛而發誓修持佛法、修持六度等諸佛菩薩的學處,叫行菩提心,這是爲因而發誓。爲了在相續中生起並鞏固願菩提心,我們要在下面叁個方面加強、訓練自己。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所有的衆生都跟我一樣,都不想感受痛苦,都想獲得安樂,但累劫以來的我執與我愛,使我們無法平等地對待他們,爲了消除這些分別,從現在起我要平等地愛一切衆生,慈悲一切衆生;不管蒼蠅、螞蟻、善人、惡人。來根除珍愛自己,嗔恨他人的貪嗔惡心,平等地對待自己與他衆。
二.修自他相換菩提心:衆生都是那麼可憐,我願將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幸福與快樂給予他們,願他們的痛苦與煩惱都降臨在我身上。
叁.修自輕他重菩提心:在任何情況下,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完全不考慮自己,把所有的衆生都觀想在自己頭頂,一切都爲了衆生。
我們要將生活與修行結合起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爲了衆生我們要成佛,爲了成佛我們要修行,爲了修行我們要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我們不要把家人只看成是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父母親,要把他們看成是與自己最有緣分的衆生,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爲了衆生。所以,在生活中要多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遇事多寬容忍讓。家務活要多幹,洗、擦、打掃是清除自己與衆生的業障、煩惱、習氣,把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消業、還債、積福。只有這樣做,家人才能開心、高興,這才是修行。
如果家庭不和,就會傷害衆生,傷害了衆生就是犯戒,修行就有障礙。在單位,在社會也一樣,把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爲衆生,要學會幫助別人、關心別人、照顧別人、尊重別人、時間長了,衆生也會這樣對待你。
健康的身體是修行的工具,我們要讓身體有營養,健康,爲了衆生所以要吃好、穿好、休息好。我們還需要美好的生存環境,發達的交通,這一切都是爲了修行。.如果我們堅持這樣做了,家庭也有和了,家庭和睦了,這就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社會有和了,這就是一個和樂、幸福的社會;國家有和了,這就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國家;世界有和了,這就是一個和平幸福的世界。
我們不能將修行與生活分開,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在念經念佛打坐的時候象個菩薩,回到生活中又變成凡夫。當我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不停的發誓:
爲度衆生願成佛時,我們還要將這種願望付諸實際行動,那就是行菩提心的訓練。主要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一、布施:
1.財布施: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將自己的財物平等地施舍給需要的衆生;
2.法布施:每天將修法回向給衆生,將自己所學、所知傳授給衆生;
3.無畏布施:吃素、放生、護生是最好的無畏布施;
但所有的布施中,斷除貪心、吝啬心才是最大的布施;我們的相續中,貪心特別嚴重,貪錢財,貪名、權、執著孩子、丈夫,,包括貪著執著上師。我們可以擁有世間八法,但不要被世間八法所轉、所束縛,因爲你執著了、在意了、計較了就會被傷害,所以你要學會不在意、不執著,不計較,這才是解脫。
二.持戒:
1.禁惡行戒:身口意叁門斷除一切不利衆生的十不善業;
2.攝善法戒:將所積累的善根回向一切衆生;
3.饒益有情戒:所做的一切都爲饒益衆生。
但真正的持戒是斷掉所有惡念、惡行;大乘佛法的善惡看發心、看動機:
我們要斷掉一切惡念惡行——自私自利的念頭與行爲,而生起善念善行——一切都爲饒益衆生。
叁、忍辱:
1.忍辱他人邪惡之行:忍辱他人對自己的毆打、诋毀、惡語中傷及暗中說壞話等;
2.忍耐求法修法之苦行:爲了修持正法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
3.忍耐不明甚深法義:不畏佛法的高深不明,對甚深正法生起誠信;斷掉自己的嗔恨心、嫉妒心是最大的忍辱。嗔恨心是衆生最大的業障、它可以在瞬間毀掉累劫以來積累的福德、所以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嫉妒心不僅讓你看不見別人的功德,也會毀了自己的功德。
四、精進:
1.修法精進,學習諸聖前輩、諸佛菩薩的事迹、行爲、立下誓言:曆盡苦難,肩負重任,不惜身命。
2.加行精進:想修正法之心起時,當以無常激勵自己,刹那也不應被懈怠、懶惰控製。
3.不滿足精進:不滿足已取得的進步,繼續努力,真正的精進是去掉懶惰、懈怠。很多人一天二十四小時。連兩個小時的修行也沒有,這樣怎麼能解脫,成佛?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獲,我們要象饑餓的牦牛吃草一樣,要爭分奪秒,全力以赴;要有緊迫感、責任感,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利益衆生。
五、禅定:
在正知正見中安住,斷掉散亂心。我們的心就象一匹野馬,一刻都無法安住,時刻都處在散亂妄想當中。什麼是妄想?想不該想的,沒有用的叫妄想。我們很多時候就知道自己活的累,卻不知道什麼原因,原因就在散亂的心,什麼時候斷掉散亂的心,什麼時候才有禅定。
六、智慧:
1.聞慧:認真聽聞上師所傳的法要;
2.思慧:不斷思維、理解上師所傳法要;
3.修慧:按照上師所傳法要去做;
人主要的煩惱是人我執,執著一個我;執著我還不夠,還執著別人,執著別的東西,這叫法我執。這是愚癡。如果能對所有的一切都不執著,特別是斷掉人我執、法我執才是真正的有智慧。當我們通過修持慈悲心以及修持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叁種菩提心後,我們就能在自己的相續中生起堅定的“爲度衆生願成佛”的誓願。當這種願菩提心牢固地生起並不退轉後,這才是真正發起了菩提心。然後,以前我們曾造下的無數大小罪業都會立即消失;我們現在擁有的再少、再淺、再薄的福德也會立即增長,甚至要在多劫中才能積聚的資糧也會在刹那間圓滿,而且所作所爲都有功德,甚至是吃、喝、玩、樂都有功德;時時刻刻都能增長福慧,時時刻刻都在消業。可以說,快速地積聚福慧資糧,沒有比發菩提心再殊勝的了。
發無上菩提心有如此功德,那麼將此願心化爲實際行動饒益衆生,修持六波羅蜜多,即行菩提心,所得的功德比願菩提心更爲殊勝、功德更是無法計算。所以爲了自他的解脫,我們要不停的發大心、發大願,有一天發起了真正的菩提心,那麼離證悟空性、本性就不遠了。真正地證悟了自己的本性,才算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我們才算真正地邁向了解脫之路!
《發菩提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