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好的寺廟去修學更重要, 但應該好好商量證得師父同意, 可以說暫時去半年一年等短期, 或者讓師父知道自己確實是爲寺廟將來的發展等, 總之應和師父商量好, 強行離開會損害師徒關系。
10, 問:如果他已經未經師父同意離開了, 後來卻因各種原因又不得不回到原來師父的身邊, 但因爲這件事師徒間有了隔閡, 他應該如何作
回答:如同打碎的杯子, 再修複起來, 就不如原來的好了 。他們既然是弟子, 應該去向師父道歉 。取得師父的理解 。比如可以說我們去求法並不是不聽師父您的, 我們也是爲了學好後將來爲了寺廟的發展, 也是爲了衆生 。如此等向師父道歉, 盡量完全消除雙方內心的隔閡 。師徒間如果相互不舒服, 在一起是不大好的 。
11, 問:如果他以後還想繼續去更好的地方修學, 他應該怎麼作
回答:如果以後師父同意了, 他可以去, 這是沒有問題的 。最初傳法的師父, 不論他是否有學問, 你都應該尊重他 。如果你沒尊重, 那就違反了作弟子的戒律,, 以後學問再高也無法成就 。馬爾巴以前有一位大弟子叫卻根多吉, 修行很好 。後來米勒日巴來了, 他以前修誅法殺過很多人, 在馬爾巴師父這裏後, 師父一直對他很壞, 這樣很多年 。師母卻可憐他, 認爲這麼好的弟子卻沒得到傳法很可惜 。所以悄悄僞造了馬爾巴的信把米勒日巴送到卻根多吉那裏 。卻根多吉教了米勒日巴很多法, 米勒日巴天天修行打坐, 卻怎麼也無法得到成就 。後來卻根多吉知道了師母和米勒日巴合起來騙他, 他就去找馬爾巴忏悔, 把他所有的東西都供養了馬爾巴, 馬爾巴問他, 你還留下了什麼
他說只留下一只斷腳的羊 。馬爾巴說, 把你的羊也帶來 ! 他只好把那只羊也供養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不如法的師徒關系是很難成就的 .
如果師父還繼續不同意, 是仁波切自己的話, 他就不再去了 。因爲已經有了第一次, 再有第二次就不好了 。有些人講經說法也許很厲害, 但修行的時候卻沒有很好的改變自己的身口意 。學問好的人, 如果不注意改變自己的心, 就可能變得學問越來越好, 但卻對自己並無幫助 。這樣下去就會浪費了自己的學問 。如果師父學問不是很好, 但卻是真正的修行人, 也是很好的 。但每個人的思想和個性是不同的, 可以自己考慮決定 。平常我們修行人, 不論是出家人, 還是在家人, 都應該好好的觀察自己的身口意 。比如出家人以前沒出家時, 身口意是怎樣的, 出家後, 身口意又在作什麼 。或者沒學問以前, 我們的身口意如何, 有了學問後又是怎樣, 這些應該仔細的觀察 。如果學問比以前好了很多, 但身口意卻和以前差不多, 這就學的不大對了 。修行人最主要是依據佛法改變自己的身口意的行爲 .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于馬爾巴和他的師父那諾巴 。那諾巴是印度人 。有一次, 那諾巴變成了本尊極巴多吉 ( 喜金剛 ) 的模樣, 示現在馬爾巴的面前, 對馬爾巴說 : 西藏小子, 你的本尊在這裏 。你是要先頂禮我呢, 還是要先頂禮你的師父
馬爾巴心裏想 : 師父我每天都見都可以頂禮, 但本尊我卻是第一次見呢, 所以這次就先頂禮本尊巴 。所以他就頂禮本尊了 。那諾巴變成的本尊對他說 : 沒有上師, 你就修不了法, 也見不到本尊, 成不了佛 。然後又對他說 : 你先頂禮本尊這是不大好的緣起, 這個緣起意味著將來你不會再有後代了 。後來馬爾 巴的 夫人生了兒子, 叫達馬多地, 在幾歲的時候, 去一個地方騎馬, 突然飛來一群鷹, 馬受了驚以後發狂了, 他的兒子摔到馬下死去了 。後來馬爾巴再沒其他的子女了。
12, 問:如果有人不小心依止了行爲上不如法的邪師, 他應該怎麼作
回答:如果當時未經仔細觀察就依止了, 已經從他那得到了傳法, 現在發現他確實是一位不如法的師父, 默默的離開就可以了, 心裏也不必多想,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好了 。這是最好的方式 。現在的時代這種事情很多, 對方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也不一定很清楚, 可能對方是真正的壞師父, 也可能對方本來是好師父, 但我們自己卻會認爲不好 。如果不能繼續依止, 默默離開就可以了 。
13, 問:如果有人依止了邪師, 他已經默默離開, 如果有人來問他這位師父如何, 他可以回答那位師父不好嗎
回答:這種情況可以如實說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說 : 對我來說, 我無法繼續依止這位師父 。但你如果想拜師, 你需要自己去觀察 。需要了解這位元師父是哪一派的, 傳承如何, 平時的日常行爲是否如法, 是否具有功德等 。對沒有拜師的, 可以這樣回答 。
14, 問:當此人默默離開他以前的邪師時, 他還需要把以前這位元邪師繼續看作師父嗎
回答 : 已經拜過師父的, 心裏還應視爲師父 。比如你從前跟隨他時候, 也許聽到很多佛法, 你可以認爲他至少是一位有學問的師父 。但是佛菩薩所說的教法, 他因爲自己所行不如法, 所以也並無資格調伏別人 。可以想念他對你的一些確實的恩德, 把他當成一位師父, 但就不必視他作佛了 。比如母子, 兩人因爲吵架已經很不和, 所以他們就暫時的遠離了 。當有人問起兒子說, 你母親在哪裏, 兒子說母親在很遠的地方啊, 母親很凶啊, 等等, 但卻並不會說她並非母親 。他默默離開後的師徒關系大約象這樣 。
15, 問:邪師默默離開後, 既然還需當成師父, 爲何不必視他如佛了
回答:已經知道是邪師, 必定已經發現很多不如法的行爲 。心裏應很難再視爲佛, 就不必勉強爲之了 。只需當作自己的一位師父, 不要誹謗他就可以了 。
16, 問:有朋友依止邪師,如果自己了解內情,是否可以勸說已經拜師的人離開此師父。如果勸說是否破壞對方師徒關系?不勸說又不幫朋友。該怎麼辦?
回答:這種情況如果直接說明這是一位壞師父,你不可以拜師等,仁波切他自己的戒體也不可以說。你也不要去說,因爲破壞對方師徒關系,會有惡業。可以就事論事,直接指出某些事依據佛法是不對的,不如法的。這樣可以。
《永嘉仁波切依師專題問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