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好的寺庙去修学更重要, 但应该好好商量证得师父同意, 可以说暂时去半年一年等短期, 或者让师父知道自己确实是为寺庙将来的发展等, 总之应和师父商量好, 强行离开会损害师徒关系。
10, 问:如果他已经未经师父同意离开了, 后来却因各种原因又不得不回到原来师父的身边, 但因为这件事师徒间有了隔阂, 他应该如何作
回答:如同打碎的杯子, 再修复起来, 就不如原来的好了 。他们既然是弟子, 应该去向师父道歉 。取得师父的理解 。比如可以说我们去求法并不是不听师父您的, 我们也是为了学好后将来为了寺庙的发展, 也是为了众生 。如此等向师父道歉, 尽量完全消除双方内心的隔阂 。师徒间如果相互不舒服, 在一起是不大好的 。
11, 问:如果他以后还想继续去更好的地方修学, 他应该怎么作
回答:如果以后师父同意了, 他可以去, 这是没有问题的 。最初传法的师父, 不论他是否有学问, 你都应该尊重他 。如果你没尊重, 那就违反了作弟子的戒律,, 以后学问再高也无法成就 。马尔巴以前有一位大弟子叫却根多吉, 修行很好 。后来米勒日巴来了, 他以前修诛法杀过很多人, 在马尔巴师父这里后, 师父一直对他很坏, 这样很多年 。师母却可怜他, 认为这么好的弟子却没得到传法很可惜 。所以悄悄伪造了马尔巴的信把米勒日巴送到却根多吉那里 。却根多吉教了米勒日巴很多法, 米勒日巴天天修行打坐, 却怎么也无法得到成就 。后来却根多吉知道了师母和米勒日巴合起来骗他, 他就去找马尔巴忏悔, 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了马尔巴, 马尔巴问他, 你还留下了什么
他说只留下一只断脚的羊 。马尔巴说, 把你的羊也带来 ! 他只好把那只羊也供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如法的师徒关系是很难成就的 .
如果师父还继续不同意, 是仁波切自己的话, 他就不再去了 。因为已经有了第一次, 再有第二次就不好了 。有些人讲经说法也许很厉害, 但修行的时候却没有很好的改变自己的身口意 。学问好的人, 如果不注意改变自己的心, 就可能变得学问越来越好, 但却对自己并无帮助 。这样下去就会浪费了自己的学问 。如果师父学问不是很好, 但却是真正的修行人, 也是很好的 。但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是不同的, 可以自己考虑决定 。平常我们修行人, 不论是出家人, 还是在家人, 都应该好好的观察自己的身口意 。比如出家人以前没出家时, 身口意是怎样的, 出家后, 身口意又在作什么 。或者没学问以前, 我们的身口意如何, 有了学问后又是怎样, 这些应该仔细的观察 。如果学问比以前好了很多, 但身口意却和以前差不多, 这就学的不大对了 。修行人最主要是依据佛法改变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 .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马尔巴和他的师父那诺巴 。那诺巴是印度人 。有一次, 那诺巴变成了本尊极巴多吉 ( 喜金刚 ) 的模样, 示现在马尔巴的面前, 对马尔巴说 : 西藏小子, 你的本尊在这里 。你是要先顶礼我呢, 还是要先顶礼你的师父
马尔巴心里想 : 师父我每天都见都可以顶礼, 但本尊我却是第一次见呢, 所以这次就先顶礼本尊巴 。所以他就顶礼本尊了 。那诺巴变成的本尊对他说 : 没有上师, 你就修不了法, 也见不到本尊, 成不了佛 。然后又对他说 : 你先顶礼本尊这是不大好的缘起, 这个缘起意味着将来你不会再有后代了 。后来马尔 巴的 夫人生了儿子, 叫达马多地, 在几岁的时候, 去一个地方骑马, 突然飞来一群鹰, 马受了惊以后发狂了, 他的儿子摔到马下死去了 。后来马尔巴再没其他的子女了。
12, 问:如果有人不小心依止了行为上不如法的邪师, 他应该怎么作
回答:如果当时未经仔细观察就依止了, 已经从他那得到了传法, 现在发现他确实是一位不如法的师父, 默默的离开就可以了, 心里也不必多想,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 。这是最好的方式 。现在的时代这种事情很多, 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也不一定很清楚, 可能对方是真正的坏师父, 也可能对方本来是好师父, 但我们自己却会认为不好 。如果不能继续依止, 默默离开就可以了 。
13, 问:如果有人依止了邪师, 他已经默默离开, 如果有人来问他这位师父如何, 他可以回答那位师父不好吗
回答:这种情况可以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 : 对我来说, 我无法继续依止这位师父 。但你如果想拜师, 你需要自己去观察 。需要了解这位元师父是哪一派的, 传承如何, 平时的日常行为是否如法, 是否具有功德等 。对没有拜师的, 可以这样回答 。
14, 问:当此人默默离开他以前的邪师时, 他还需要把以前这位元邪师继续看作师父吗
回答 : 已经拜过师父的, 心里还应视为师父 。比如你从前跟随他时候, 也许听到很多佛法, 你可以认为他至少是一位有学问的师父 。但是佛菩萨所说的教法, 他因为自己所行不如法, 所以也并无资格调伏别人 。可以想念他对你的一些确实的恩德, 把他当成一位师父, 但就不必视他作佛了 。比如母子, 两人因为吵架已经很不和, 所以他们就暂时的远离了 。当有人问起儿子说, 你母亲在哪里, 儿子说母亲在很远的地方啊, 母亲很凶啊, 等等, 但却并不会说她并非母亲 。他默默离开后的师徒关系大约象这样 。
15, 问:邪师默默离开后, 既然还需当成师父, 为何不必视他如佛了
回答:已经知道是邪师, 必定已经发现很多不如法的行为 。心里应很难再视为佛, 就不必勉强为之了 。只需当作自己的一位师父, 不要诽谤他就可以了 。
16, 问:有朋友依止邪师,如果自己了解内情,是否可以劝说已经拜师的人离开此师父。如果劝说是否破坏对方师徒关系?不劝说又不帮朋友。该怎么办?
回答:这种情况如果直接说明这是一位坏师父,你不可以拜师等,仁波切他自己的戒体也不可以说。你也不要去说,因为破坏对方师徒关系,会有恶业。可以就事论事,直接指出某些事依据佛法是不对的,不如法的。这样可以。
《永嘉仁波切依师专题问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