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月”表示毀譽不二的悟境,以絕對大悲心,使毀譽、冤親歸于平等不二。
3“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謂維摩一默,傳達了禅宗內證無言的美學範式,但並不意味著要廢棄語言,“無離文字說解脫也”《觀衆生品》。 執著于無言,就違背了不二的原則,重要的是掌握辯證的方法,“夫說法者,當如法說”《弟子品》。 如法而說,即可避免言說帶來的割裂扭曲。
4“豁達空,拔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深得《佛國品》“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之精髓。從俗谛來看,業報因果,真實不虛;從真谛來看,業報因果,是假非實,一切皆空。《維摩經》不二法門通過《證道歌》蕩氣回腸的吟唱,對禅林發生著巨大的影響。
2.詩佛妙悟辟新境
“詩佛”王維,字摩诘,名與字合起來就是維摩诘。王維詩中經常引用《維摩經》原文,或化用其意,如“天女散花”、“香積佛飯”、“不二法門”,足以說明其對《維摩經》的熟稔和喜愛。“色聲非佞妄,浮幻即吾真”《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 王維深得色空不二妙旨,並不摒棄色聲紛纭的感覺世界,而是要在色聲之中感悟“吾真”本來面目,這使得他的詩歌中流漾著生機與活趣。但他又說,“已悟寂爲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 無生寂樂的傾向導致其詩歌取境的阒寂,凝成其生機遠出的禅詩的底蘊。如《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徐增《說唐解詳解》謂:“空諸所有,即是山空。月出驚山鳥,此時不識不知,色空俱泯。”“不識不知”,即《維摩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的內證境界。學人問善靜禅師“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的心理感受,禅師說:“鶴鹭並頭踏雪睡,月明驚起兩遲疑。”《五燈》卷6《善靜》月出驚鳥,根塵震落,思量不存,白鶴白鹭白雪白月,有的只是脫落一切的澄明。王維詩殊多此類靜悟超詣之作,聲息氣味迥出常格之外,色相俱空。寫寂中喧、無中有、動中幽、鬧中寂,殺活縱奪,色空不二,悟入玄微,一片化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詩法易簡錄》這是因爲色空不二,當體即空,而不是滅色而後空的枯木頑空。王士祯謂這類絕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與淨名默然,達摩得髓,同一關捩”《香祖筆記》。 王維禅詩,摒絕言語思量,使自然之景以其本來面目原真地呈顯,爲禅詩開辟出了嶄新的境界。
3.東坡畫贊得禅髓
蘇轼《維摩畫像贊》所表達的不二禅機,使得當時最負盛名的禅宗大師宗杲也深爲贊歎:“常愛東坡爲文章,庶幾達道者也。縱使未至于道,而語言叁昧實近之矣,……觀其作《維摩畫像贊》,從始至終不死在言下。”其《維摩畫像贊》雲:
我觀衆工工一師,人持一藥療一病。風勞欲寒氣欲暖,肺肝胃腎更相克。挾方儲藥如丘山,卒無一藥堪施用。有大醫王拊掌笑,謝遣衆工病隨愈。問大醫王以何藥,還是衆工所用者。我觀叁十二菩薩,各以意談不二門。而維摩诘默無語,叁十二義一時墮。我觀此義亦不墮,維摩初不離是說。譬如油蠟用燈燭,不以火點終不明。忽見默然無語處,叁十二說皆光焰。佛子若讀《維摩經》,當作是念爲正念。我觀維摩方丈室,能受九百萬菩薩。叁萬二千師子座,悉皆容受不迫窄。又能分布一缽飯,餍飽十方無量衆。斷取妙喜佛世界,如持針鋒一棗葉。雲是菩薩不思議,住大解脫神通力。我觀石子一處士,麻鞋破帽露兩肘。能使筆端出維摩,神力又過維摩诘。若言此畫無實相,毗耶城中亦非實。佛子若見維摩像,應作是觀爲正觀。《大慧錄》卷18引
此詩妙得不二神韻。“忽見默然無語處,叁十二說皆光焰”之說,確能于一默的表象之外,別具只眼,宗杲譽爲“這個雖是死蛇解弄卻活,若彼叁十二人所論,真個負墮時,即是無言勝有言。情知古人之意決不如此”。末四句闡發真幻不二之旨,亦深得禅髓。宗杲贊賞此詩:“此是東坡說底禅,豈不是言語到,若非前世熏習得來,爭解恁麼道?”《大慧錄》卷18蘇轼深谙不二禅味,其《花落複次前韻》亦雲:“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同上卷38。 非獨蘇轼,唐宋詩家對不二法門也多心儀神往,如駱賓王《秋日于天中寺尋複禮上人》“理詣歸一處,心行不二中”《全唐詩》卷80, 白居易《夜雨有念》:“自我向道來,于今六七年。煉成不二性,消盡千萬緣”同上卷433, 王十朋《悼僧德芬》:“參禅早悟前叁旨,學道思歸不二門”《全宋詩》卷2017, 孫觌《能仁寺悟上人來楓橋訪余索詩賦兩絕句》:“更無一語堪酬對,已入維摩不二門”同上卷1486, 辛棄疾《南歌子·獨坐庶庵》“玄入參同契,禅依不二門”。由此可見《維摩經》不二法門對中國禅林詩苑影響之一斑。
《維摩經》運用不可思議的不二法門,消解一切矛盾,給禅宗思想、禅悟思維、禅宗機鋒公案烙上了深深的印痕。禅宗對《維摩經》特別推崇,將不二法門作爲處世接機的態度與方法,泯滅一切對立,從而獲得了主體精神的無限超越。幾乎所有用遮诠的禅宗公案,都是運用了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成了禅宗所向披靡的金剛劍,在棒如雨點、喝似雷奔、無言淵默、疾雷破山、箭鋒相拄的禅機中,到處閃爍著不二的慧光。由此形成的禅宗詩歌,流宕著禅定直覺意象,玲珑剔透,盡得風流。體悟了不二法門,也就能悟解禅宗的處世態度、接機方法、終極關懷,捕捉到閃爍在接機對答中的大機大用,從而契入超悟之門,以澄明悟心,融入禅思禅詩的無盡藏。
《禅宗思想淵源 第五章 《維摩經》與禅宗思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