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禅詩賞析·騰騰和尚《了元歌》
吳言生
[臺灣]東大圖書公司,《經典禅詩》,2002年11月初版
第248—249頁
騰騰和尚名仁儉,得法于嵩山慧安禅師。因隨性放曠,故人以騰騰和尚稱之。他的《了元歌》也是禅師上堂時經常稱引的名篇。
修道道無可修,問法法無可問。
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無逆順。
八萬四千法門,至理不離方寸。
識取自家城郭,莫謾尋他鄉郡。
不用廣學多聞,不要辯才聰俊。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歲之余閏。
煩惱即是菩提,淨華生于泥糞。
人來問我若爲,不能共伊談論。
寅朝用粥充饑,齋時更餐一頓。
今日任運騰騰,明日騰騰任運。
心中了了總知,且作佯癡縛鈍。
大道如青天,故無可修;大道同日月,故無可問。首二句即破除了經教名相、知見執著。迷人不了解色空的道理,斤斤計較得失,而在了悟之人看來,根本沒有什麼逆順情境可言。雖然法門有八萬四千之多,但終極的真理,就在一心之中。因此必須將向外尋求的心念轉過來,發現原本自足的本心自性。明心見性,不在于廣學多聞,也不在于辯才的聰慧鋒利。回歸本心之時,時間已經消殒,不管大月還是小月,也不管平年還是閏年。煩惱即菩提,美麗的覺悟之華,往往生長在煩惱的泥糞之中。如果有人來問我都幹些什麼,我也沒有時間和他談禅論道。我只知道早晨雖點粥就算填飽了肚子,中午再吃一頓午齋。一切都自然適意,一切都隨時隨份。今天我是放任隨意,明天我是隨意放任。其實我心裏什麼都明白,只是假裝的愚冥遲鈍。
最上乘禅,便是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原無煩惱,無漏智慧之性,本來具足,故法不須修,佛不須作。本來無事,心無所寄,方免顛倒。本來是佛,即天真自然,任運自在。
樂道歌啓迪人們卻關注內心,尋求內心的甯靜與恬淡。不執著,不粘滯,通達透脫,活潑無礙,無形無相,縱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