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吃茶去”公案新解(聖輪法師)

  “吃茶去”公案新解

  作者: 聖輪法師

   茶中有道,喝茶可與禅相通,喝茶要有禅味道氣。晚唐時,趙州和尚在古觀音院(今河北柏林禅寺)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參禅,以此方便,使來者契入佛法。《五燈會元》第四卷記載,唐代高僧趙州禅師問新來的僧人:“曾到此間麼?”僧人回答:“曾到。”趙州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僧人,僧人回答說:“不曾到。”趙州也說:“吃茶去!”後來院主問趙州:“爲什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喝茶去

  ”趙州召喚院主,院主應諾,趙州仍說: “吃茶去。”因此, “趙州吃茶去”,便成了禅宗的一大公案。

   “吃茶去”現代解 

   有一天,趙州禅師看到一個新來的學僧,就問他:“你來過這個地方嗎

  ”“曾經來過!”趙州禅師說:“吃茶去。”

   又問另一位學僧,這位僧人說:“不曾來過!”禅師也說:“吃茶去!”院主(監院,又名當家師,管理寺院的一切行政事務)就問: “師父啊!爲什麼您叫來過的人吃茶去,不曾來過的人也吃茶去

  ”趙州禅師說:“你也吃茶去!”

   早期的人求法心切,院主看到趙州禅師一連叫兩個學僧“吃茶去”,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用意,結果趙州禅師還是那句老話“吃茶去”,到底趙州禅師葫蘆裏藏著什麼玄機呢

  我們就把把畫面轉到現代的時空,我來解釋這句“吃茶去”的現代含意,以免辜負趙州禅師方便度人的一番苦口婆心。

   吃茶去的第一故事

   話說兩個來問道的僧人,都被趙州禅師叫到茶堂“吃茶去”,兩個鍾頭過後,轉身就要離去了,趙州禅師把甲叫過來:“你悟到了嗎

  ”甲說: “今天誠心跟禅師請教,沒想到禅師只叫去喝茶。”“我剛才叫你吃茶去,你有什麼體悟

  ”“禅師啊!我已經把茶喝完了,到底您有什麼指示

   ”沒想到趙州禅師開口大罵:“我已經告訴你答案了,還問什麼

   ”信徒呆了,馬上下跪:“禅師啊,我還是不懂

  ”“你煩惱那麼多,就是鑽牛角尖,念頭轉不過來,你一直煩惱孩子、父母、兄弟、事業,煩惱是不能解決事情的。”

   佛經講:“煩惱轉菩提!”煩惱來了要轉爲菩提。好比前幾天下雨,今天要演講,一早雨還在下,師父一點都不擔心,爲什麼?下雨我們就穿雨衣嘛!是不是?

   所以你煩惱那麼多,有什麼用?煩惱過一天,快樂也過一天,你爲什麼不要快樂過一天?各位!你們今天有沒有比較快樂?其實你們多少有點煩惱,但是你此刻是不是突然忘記煩惱?忘記真好。有人說:“師父!我的記性不好,很多事都記不起來。”我替你恭喜,人有煩惱,就是記得太多,也想得太多。你們看,有些人叫他吃飯就吃飯,快樂就快樂,我們因爲太聰明了,所以煩惱太多。

   人生要把煩惱放下,不要想太複雜。人生就像一杯­茶,喝茶要當下,我們要活在當下,《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把握今天,今天能過日子就好,不要煩惱明天怎麼辦?

   有一個人,本來家徒四壁,經濟拮據,後來經營生意賺錢,買了一棟房子,幾年後,因經濟不景氣,生意失敗了,法院查封了房子,他難過的對太太說:“老婆!我活不下去了!”太太說“老公!二十年前我們剛結婚不久,我們也是一無所有啊!每逢假日就帶著家人到郊外玩,一家人幸福快樂,現在我們只是恢複到二十年前的樣子,既然二十年前我們熬過來了,現在只是恢複本來而已,你又爲什麼想不開?”先生聽了太太一席話,心想:“對啊!房子再賺就有了,更何況我們一家人和樂住在一起。”後來他想開了,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幾年前我到佛法山臺北道場開示,叁更半夜接到一位信徒打電話過來,她哭泣著說:“師父!我要自殺!”我說“好!你帶錄音機過來。”她來到臺北海天禅寺,我說:“你把錄音機打開!”我告訴她:“把遺囑交代清楚!”說完之後,我說:“這裏是九樓,你要跳就跳吧!”她反問我:“師父!你怎麼叫我跳樓呢?”可見她的心裏就是沒有想要跳啦!不然怎麼還會來問我。最後她經我開導一番,心結打開,就想開了。

   我說:“我叫你跳,是要你跳出你的執著啊!”她的職業是導遊,人長得很漂亮,只因跟同事發生一點誤會,對方在同事面前批評她,她覺得自尊心受損,無法在同事面前擡起頭來,一時想不開。

   我說:“你還有九十九件好事可以想,你怎麼一直想那件不好的呢?你太鑽牛角尖了。”我告訴她:“你要轉識成智,轉煩惱爲菩提,以佛教的觀點來看,你前世可能也說過別人的壞話啊!這是因果報應啦!” “你被對方罵一罵,剛好還了舊債,還不是很好嗎?”她經我這麼開導後說:“師父!我不想自殺了!”這就是轉了念頭,也改變了命運。

   所以“吃茶去”就在告訴你,不要自尋煩惱,如果明天會死,臨死前,你也要喝一杯­茶。不然你死了,你兒子是不是會在你的靈前祭拜一杯茶水,那就不一定了!

   那位女信徒“想不開”的事件過後,我也不記得了,叁年後她回來向我道謝,並告訴我說:“我聽了師父開示的一席話之後,想開了,現在我過得很快樂,我想通了!”所以人真的要想通、要想得開,想開就是悟道。

   人生一杯­茶,煩惱有何用?千金難買一條命,錢多有何用?錢再好用也是臭的,要不然你敢將錢拿來泡茶喝嗎

  都是細菌啦!還不如去買一斤好茶,即使是有機茶貴一點也沒關系!每天喝叁杯­,保證你新陳代謝好,每天笑哈哈。

   我們要走出心中的牢籠,我常告訴弟子:“放松救自己,放下救別人,放棄救大家。” 你得不到的,或是被批評、責罵的,真的要放下,不要太在意是非,人生七十分就好,不必要求一百分,“人無完人”,別人再稱贊你是聖人,你的日子反而會不好過,太在意自己一切,變成一種束縛。

   所以趙州禅師叫人“吃茶去”,就是告訴你:人生無常,不要自尋煩惱,有一杯茶可喝時,要當下把握。

   煩惱是自己尋找的,七十分人生,其余叁十分准備讓人出出怨氣,也無大礙。哪一個人沒有被罵過?“能遭天磨方成器,不遭人罵是庸才。”佛陀、孔子也曾被人罵過,哪一個總統沒有被人家罵的?哪一個縣市長沒有被人罵過的?有些人爲非做歹,叁餐都在喝酒、唱歌、反而很快樂。你被人責備幾句話就想不開、自責、想自殺,真不值得。人生七十分就好,叁十分讓人家批評,不要求好心 切,“完美主義”會害死自己。缺陷就是美,完美也是一種缺陷。

   十天前,我在茶山出坡,忙了一天,全身酸痛,由于我的腰曾¾­受過傷,就趴在床鋪上校稿,我叫弟子幫我泡一杯茶,喝著喝著,心想:累得要死,就爲了這一杯茶。當下我的疲勞頓消,忘記了辛勞,覺得有一杯茶可喝,人生很值得。

   俗話常說:“在世孝順一粒豆,勝過死後拜一豬頭!”(臺語)人生在世,要懂得享受人生,人生要享受,不是大吃大喝,猶如品茶,品字叁個品,先聞其香,再觀其色,慢慢喝下去,人生一切盡在不言中。

   茶字的含意

   “茶”字有什麼含義呢?茶字草字頭與廿相似,中間的“人”與“八”相似,下面的木可以分解爲“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多少?一百零八,所以“茶”這個字也象征長壽,所謂“相期以茶”也是中國人祝壽的習慣用語,“米壽”、“茶壽”就成爲老年人對生命的期望。“米”字拆起來是“八十八”的合寫。家師悟明長老八十八歲壽誕那一天,我還特地帶弟子們回到臺北樹林海明寺爲他老人家做“米壽”。“茶”字又像是“米”字加上草字頭,八十八再加“廿”,就是一○八歲了,所以“茶”字也可以說是“長壽”的象征,而一○八歲的人就是“茶壽老人”了。

   而“茶”字是由“草”字頭、“人”及“木”叁個部分合寫而成,“人”在“草”字下,木之上,這也意喻人要回歸大自然,人要快樂、無憂、放松,又豈能不喝茶呢,曆史記載,趙州禅師活到一百二十歲,這也許跟他喝茶也有點關系,家母今年一百歲,有人問她的養生之道,她說:“喝茶啊!”

   趙州禅師的“吃茶去”,就在告訴你,喝一杯茶就是一種享受。人生不必求什麼山珍海味,年歲大的人,牙齒也咬不動,茶不用咬,而且還香香的,比吃糖果還好呢!

   “吃茶去”就是告訴你,凡事不要想太複雜,煩惱是自己找的,你往好處想,往光明處去想。別人毀謗你、批評你、講你是非,嘴巴長在別人身上,沒辦法跟他計較,不如轉化自己的心,人不轉自轉,何必在意別人批評。

  人生就這麼簡單,你卻弄得太複雜,想太多了,欲望太多了,有一棟樓房還想要蓋第二棟,忙了一生,到頭來卻一無所有。

  我有一個徒弟,頗爲富有,每次看到他,我都勸他要趕緊修行,我說:“你兒子如果有福報、有福氣,不用你留財給他,如果他沒有福報,你留太多錢財給他,反而成爲禍患,不用幾年時光就敗光光。”我常講:“叁分人生”,“一分自己花,一分給兒孫,一分做慈善事業”,“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不要太吝啬呀!要做一些善事,不然你兒子到最後把財産揮霍一空,連祖宗骨頭都沒有人拜啦!想到就害怕,真的呀!師父常在墓邊撿很多舊椅子舊桌子,現代人把父母、爺爺奶奶生前坐過的椅子、睡過的床,死後都會拿去丟掉,都當作鬼呢!腳尾錢、金牙齒、手上的戒指、手環卻都拔光光,這些都不覺得是鬼,有錢就不怕鬼,如果說睡過、穿過的物品都是“鬼東西”,真是不孝子啊!其實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都是寶,放到一百年後就可當古董去賣,價值萬千,清朝的曾祖父母今天如果留一雙鞋子,現在這雙…

《“吃茶去”公案新解(聖輪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