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開悲智花 “覺”結和諧果(永壽法師)

  “覺”開悲智花 “覺”結和諧果

  永壽法師

  由中國佛教界倡議發起的“世界佛教論壇”是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佛教的一件大事。首先請允許我感恩和諧的中國社會,以及促生此次和諧盛會的所有因緣,感恩諸大德不辭辛勞隨喜參與!當今世界,從個人身心的不和諧,意識形態間的不和諧,到人與環境的不和諧。在在處處,已創造,正創造,將創造各種煩惱痛苦。爲了離苦得樂,人們正迫切呼喚和諧,渴求和平與發展。此論壇正當其時,我深心隨喜、贊歎!

  應該肯定,世界的整體是和諧的。不和諧如身體的病痛,只是局部的,因爲有整體的和諧,內在本質的和諧,才有覺知不和諧的可能,才有治愈不和諧的可能。不和諧是暫時的,不和諧也是緣起如幻的。世界整體的不和諧,源于個體生命的不和諧,個體生命外在身、口的不和諧,源于內在心靈的不和諧;不和諧的心,根源則在無明,不能正見緣起。將無常作常想,無我作我想,不實作實想,種種顛倒,如夢中人,所有的沖突、痛苦由此産生。只有在根本上將無明轉爲明,不和諧才能轉爲和諧。

  那什麼是和諧?和諧是平等,是活力,是創造。和諧是起點,是過程也是終點。和諧不是單一的音符,而是一首交響曲;和諧不是一個品種的花,而是一個百花園;和諧不是整齊劃一,而是包容涵攝;不是束縛,而是全然的自在;不是冷漠,而是溫暖的慈愛;不是愚癡無知,而是智慧正見;不是同流合汙,而是善巧抉擇。和諧是美,是愛,是舍,是無我,是至善,是安樂,是無懼,是知足,是輕松,是利他,是尊重,是感恩,是謙卑,是整體,是真實,是光明,是空性。和諧是一切內在的本性,是覺知,它需要我們向內去尋找,在自心中去發現。

  緣起法是佛教的精髓,佛陀大智慧深觀一切苦的根本是無明。解決世界當下的不和諧苦,取決于我們能否善用佛陀的智慧,能否善用緣起法這一法寶。

  對不和諧苦,我們更需要用智慧和正向的心態來解讀。從緣起法角度來看,苦只是苦,樂只是樂,我們不應生起苦是不善,樂是善的分別念。當墮入好、壞、善惡的二元思維模式時,貪、嗔等情緒就會生起,這會障礙智慧的洞見。譬如當身體四大不調和,病苦産生,苦痛的信息只是提醒身體某個部位已不和諧。那裏需要注意,需要關愛、呵護或治療。苦痛的信息成了善意的提醒,此是身體康複的第一要件。如果盲目排斥不加關照,甚至麻醉、切斷此苦受,雖然一時不再感受到苦,但病苦依然存在。對于人類世界的不和諧,亦當看成只是提醒我們,那裏有問題,那裏需要愛和慈悲。不可一味否認或麻木不覺。所以,通過提升人們的覺知力、明察力,人們將及時發現問題,甚至能防微杜漸,具備覺知自身及世界不和諧的能力,是構建和諧的第一要素。判斷、分別之心即是不和諧的心,非構建和諧之道。因此我們應少一些判斷,多一些覺知。

  不和諧只是緣起的存在,非真實,非永恒。若把不和諧苦看成真實,這種實有感會促使人走向兩極。一極是導致抗爭,如戰士一樣要消滅不和諧,結果有緊張、爭鬥、恐怖、暴力,加劇了社會的更不和諧。另一極是導致恐懼、懦弱、悲觀、失望,使人失去構建和諧的勇氣與信心。所以,妄執爲實的心即是不和諧的心,不和諧的心不能構建和諧。

  不可因不和諧而在頭腦中構建一理想的和諧世界,從而墮入二元對立的陷阱。理想中的和諧緣于現實的不和諧,它只是現實的相反一極,是同一硬幣的兩面,它不能超越,它只是一種逃避。使人成爲理想主義者,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智慧,缺乏耐心、堅韌,構建和諧就會落空。因此,二元對立的心,理想的心,即是不和諧心,也必然是構建和諧的障礙。

  那麼什麼心才是和諧的心?什麼心才能構建和諧?惟有充滿覺知的心,清醒明覺的光明心,如實知見,實事求是的心。

  譬如日光明照,既破除黑暗,也帶來溫暖。當心中慧日郎照,了了覺知,洞達無余,則一切煩惱黑暗消除,自他的妄執不在,則自然身肉骨血與衆生共,世界的苦樂,感同身受,同體大悲則自然流露,世界處處充滿溫暖。覺知能了達緣起,成就智慧,破愚癡無明暗;覺知亦能了達無我、自他不二,成就大悲,破四相,覺知的心,即是具足悲智的心。佛者覺也,佛的本性就是覺知。阿彌陀佛號無量光,世界名極樂。代表當心靈充滿智慧之光,覺知之光。心靈當下即和諧安樂,一切皆然。

  覺知能構建世間的和諧安樂,亦能成就出世間究竟安樂。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每只手上生有一眼,表所有的行業都充滿覺知,以慧眼引導自他一切事業,行、住、坐、臥,利他萬行正知而行,沒有盲目,愚癡的行爲,另一方面看,每只眼上生有一手,表覺知的力量。譬如日光,雖無所作,只是遍照大地即開滿鮮花,風雨四季自然運行,覺知的當下,癡暗既除,無量功德善利自然出生,善哉覺知,利樂之本!

  《法華經》中,贊歎普賢菩薩具足四法“一者諸佛護念,二者殖種德本,叁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衆生心”。此四法的基礎即是覺知,因覺知故,善護其心,善護心故,諸佛護念,因覺知故悲智雙運,衆德出生,因覺知故,心不散亂,正知無常、苦空、無我入正定聚;因覺知故,善能自救,出于生死,自他不二故,亦善救一切衆生。

  怎樣才能擁有覺知的心?怎樣運用覺知的心構建和諧世界?

  覺知的心有粗細的差別。通過教育,讓人們明了是非善惡因果。知當行不當行,可以防止粗重的過失。教導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形成好的社會氛圍。曆緣對境,自然能覺知,能抉擇。另一方面,心靈的運作非常微細和迅速。應當引導人們從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中去點點滴滴地培養覺知力。不判斷、不取舍,平等觀照一切心念,靜觀妄念生生減滅。不再被妄想系縛,照見名色的空性,則心中光明無量,自然和諧快樂。依此心所行,一切皆善,自然流露。不需刻意運用、造作,世界必然和諧。一切的不和諧、混亂因素在覺知中自動轉化成慈悲與智慧。世界處處將充滿同情心、愛心,自在與智慧之心。

  人們也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難道只是覺知,只是照見,什麼都不必作,一切問題就能解決了嗎?應當知道,覺知和無爲並不是什麼都不作,而是隨緣萬行,沒有造作者,沒有自我。行一切善,而沒有任何執著。我們強調覺知並非完全否定方法和措施的對治作用,只是有輕重緩急,暫時與究竟、枝葉與根本的差別而已。譬如久患重病之人,若只用自然療法,僅從飲食起居來對治,短期內難見成效。病人會因疾病而死亡。所以手術與醫藥的猛利對治是需要的,可以立竿見影。但所有的醫藥、手術難免存在副作用,終不究竟。要達到持久的整體健康,就需要完全地隨順身心固有的生命規律,改變錯誤的觀念與生活習慣。對治人類社會及世界的不和諧也是如此。因爲我們早已習慣成爲一個作者、一個規劃者、甚至一個控製者,所以我們很難理解無爲而治的道理。比如花朵的開放是一個結果,我們只能播種,給予養分、水和陽光,然後等待。我們無法強迫花朵開放,和諧也是一個結果。我們只能在因地下功夫,而無法對和諧本身作什麼。只要祛除不和諧的因緣,和諧就産生了。製造的和諧將是虛假的,如一枝塑料花,沒有內在真實的生命力。

  思想與知識的局限跟行爲的局限一樣。人類擁有很多思想,積累了無數的經驗和知識,並運用他們來指導自他的種種行爲。我們很少懷疑思想、知識的正確性,因爲它們已成爲人類生命行爲的主人,它們操縱了一切。佛陀說:“汝意不可信”。由于感官的局限,經驗與知識也難免局限。如果認爲它們就是真理,即如盲人摸象。因此其它的途徑是需要的。覺知與觀照的方法是佛教的核心,是古聖先賢法身慧命的DNA,也是解決當今問題的殊勝法寶,思想與知識的局限顯而易見。就拿身體來說,它的主要功能皆非思想來控製的。比如新陳代謝、呼吸、心髒的跳動等等。當我們用意識去控製時,身體功能反而不能正常運作。身體如此,心靈的運作也如此,地球的運轉乃至宇宙的成、住、壞、空也同樣如此,並不需人類思想的介入。甚至在産生人類之先,乃至人類消亡之後,宇宙仍會依循其固有規律來運作。法爾如是,所以怎樣深徹地去洞察生命,社會,宇宙的規律,怎樣去隨順而不相違逆,比怎樣去對治來得更重要。當人們更覺知,更敏銳,洞悉到世界的不和諧之處。同情心,關愛心,智慧心將在那裏生起,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世間所有問題源于我們的麻木不覺,一切嚴重、劇烈的不和諧苦,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隱到顯的過程,我們往往習慣于盲目的造作身、口、意叁業。很少停下來靜心返觀,爲何這樣做?爲何這樣說?爲何這樣想?這樣想、說、做會給自他、給世界帶來什麼後果?覺知即是打開智慧眼。只要覺知得力,洞察入微,所有不和諧將消失于無形。覺知到自他不二,相依相緣時,世界的各個層面就會和諧。如左手不會傷害右手,左眼不會嫉妒右眼,左腳不會踩踏右腳。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將和諧共存。簡單到只是觀念的改變,甚至不需要任何的粗大作爲。但這不是膚淺、浮躁的心能了解的。我們往往遲鈍到一顆不和諧的種子長成深固難拔的大樹之後,才猛然警覺,如夢驚醒,此時已障礙蜂起,甚難對治。深陷苦中,內心已難平靜和諧。

  當此之時,不和諧的心不可能處理好不和諧的事,往往是以暴治暴,以嗔治嗔,以亂治亂,惡性循環,了無止期。人類的知識雖然增長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了,但社會的不和諧並未消失,環境問題、自殺問題越來越突出,該是我們反省人類的思維模式的時候了。人類以自我爲中心,想成爲主宰者,成爲上帝。不知其只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如海洋中的一滴水,如身體中的一個細胞,如母親腹中的胎兒。當一滴水想成爲海洋的主人,當一個細胞想控製整個身體,當腹中的胎兒想征服母親,這樣狂亂的幻想,必然導致不和諧苦。這種自他獨立的二元思維模式注定挫折,不可能如願,抱著這樣的思維方式,人類自身好似已獨立于宇宙之外,但事實上,永無可能,當自我産生時,得失之心蜂起,這種不和諧使優秀的運動員不能正常發揮;使有經驗的手術醫生,爲親友及政要手術時,容易犯下常識性錯誤。自我是一切和諧的障礙,而我執非常深細,惟有通過覺知之光,才能照見陰暗處我執的微塵。惟有覺知帶來圓滿的和諧。

  當人類成爲知識與思想的主人時,人類才真正成熟。族群沖突,環境危機與核危機之類的不和諧才永不再生,健康的身體不需要治療,鮮花不需要香水,一個和諧的人類社會將不再需要法庭,軍隊、法律,無規則將變成規則,和諧本身即是一切。

  “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非常精辟、非常准確。我們只有指導衆生在心上用功,運用般若智慧清醒明覺,才能構建和諧,轉娑婆爲極樂。願所有衆生覺心常明,世界和諧安樂!覺知、覺知到彼岸。

  

  

《“覺”開悲智花 “覺”結和諧果(永壽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