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學法的意義和目的
——20100521師父皈依開示
2010年5月21日下午,師父在見行堂爲230位信衆傳授皈依,並在皈依儀式上做了開示:
今天是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的聖誕日,大家來寺院裏參加浴佛法會,法會非常得殊勝。下午大家又發心來皈依,皈依非常的重要。幾乎每次的法會都有皈依,很多廟常常也有皈依,在座的不少同修過去也做過皈依。
釋迦牟尼佛通過多生多劫的修行,悟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圓寂以後,留下來的大藏經,這些法寶都屬于教法,包括現在的這些光盤CD、VCD等等都屬于法寶,目的都是爲了引導我們成佛。
佛教,佛教育我們、教導我們怎麼成佛。佛教是屬于我們國家的五大宗教之一,所以它也是一個宗教。佛教的宗也就是引導我們成佛,它的宗就是讓我們成佛。
皈依,怎麼樣和成佛聯系在一起?可能有很多的人,皈依是皈依了,但是他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成佛,沒有與歸依聯系起來考慮。大部分的人皈依以後,覺得是做好人、做好事,來世能夠更好一點,叁皈五戒,這輩子日子能夠過得好一點,生活過得更體面一點,處境更好一點,條件更優越一點。沒有真正明白皈依的目的是在什麼地方。所以,這種皈依是一種比較低層次的皈依,而不是高層次的皈依。
皈依叁寶,目的要非常明確,爲了要究竟成佛。皈依才是開始的第一步。怎麼修行,怎麼成佛,這個過程是要很長的。人在這個世間當中,一天又一天過去,一年又一年過去,不知不覺就歲數大了,人就老了,死了。
在廟裏常常聽到哪裏什麼人往生了,哪裏什麼人病危。人在病危的時候,人都會比較向善,就要做普佛,助念,死了就要送往生。也就是說,人到老病死的時候,就比較著急。但實際上,生死事大,生死的問題,是人一生當中最大的問題。到歲數大了,到老了,要死了,你才來准備就來不及了。頭腦比較清楚,還能夠走得動路,要開始弄明白,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的生命究竟是什麼。這樣,慢慢我們才能夠明白佛法是什麼。
佛法都是要我們從內心當中去體悟,去覺悟。外在的環境都是經常在變化的。氣候變化,春夏秋冬,白天夜裏,人也在變化的,事也在變化的,一切都是在變化的。但是我們人的內心,怎麼樣能夠保持非常清明,正念的具足,非常的有智慧,然後才有辦法來觀照,觀察外在變化的環境,變化的事物。如果,外在的環境一直在變化,我們內心一直也在變化,那我們就觀察不清楚。所以,我們內心怎麼樣子,要有戒定慧的能力,才有辦法對外境做一個很好的觀照。這就需要我們學佛法。
學佛法,就是要我們生命建立起一個宗教的觀念。佛教的宗教的觀念,就是要我們成佛、成菩薩,這是宗教的觀念,宗教觀。我們說有人生觀,世界觀。那麼就有宗教觀,佛教的宗教觀念,佛教的宗是引導我們成佛,引導我們究竟遠離痛苦,究竟得到快樂,它有“究竟”兩個字,究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的宗旨目標。
佛教引導我們成佛,離苦得樂,它有它的理論,有它的教材,五乘佛法都是,人天乘,緣覺菩薩乘,五乘佛法是理論,教材就是經律論。那麼宗教的實踐,我們每天有功課,周末我們有學習班,平時有心得交流分享。像這些學習久的同修,可以向我們出家的法師進行請教。慢慢地讓我們生命無序的狀態變得有序,讓我們生命沒有目標、沒有宗旨的情形,變成有目標、有宗旨的生命狀況。
沒有學佛法,天天只知道工作、生活,沒有辦法真正去理解學習、生活、工作的意義。如果我們學了佛法以後,能有覺悟。那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上都能夠體會到佛法。一方面學了佛法以後,我們能夠用佛法來指導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上,學習、生活、工作的本身,體悟到更深刻的佛法。那如果沒有學佛法的話,那學習只是讀世間的書,工作只是在勞動,在做事,生活也體現不出它的目的。那麼有了佛法以後,就不同了。因爲我們生命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所以心裏想的事情,嘴裏說的事情,身體做的事情,每天的活動,每天的工作,所作所爲,它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就如大家參加寺廟裏面的活動,做早晚功課,浴佛,皈依等等這些宗教的活動,宗教的行爲,大家內心都是非常虔誠,非常安靜,非常善良,非常得平和,就不會有很多的躁動,很多的恐懼,有很多的不良的情緒,這些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皈依,就是讓我們認識到,要把握到人活在世上的意義。皈依,就能讓我們認識,我們皈依以後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成佛、成聖人。皈依就是讓我們成賢、成聖、成佛,此時此刻應該怎麼做,以後應該怎麼努力,應該怎麼來用功,路是應該怎麼走。這些都是比較具體的,也是比較重要的。照著寺院裏面的引導的思路、模式,根據經典,我們平心靜氣、按步就班、有條不紊地認認真真學,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人就進步了,變化了。就像這山一樣,過去這裏是光禿禿的,這幾年我們住在這裏,樹木都是越來越茂盛了,這就是變化,不知不覺就變化了。人的思想境界也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變化。
人的心境決定人的處境,人的心態決定著人的狀態,人的思路也就決定著人的出路。你的出路好不好,就是你的思路好不好;你的處境好不好,就是你的心境好不好;你的狀態好不好,就是你的心態好不好。學佛就是要你養成一個很好的心境,很好的心態,很好的一個思路,很好的一個內心的起心動念,都是正知正見,都是善的力量。所以學佛法,歸根結底,就是要培養我們內心的一種力量,善的力量。那我們很多事情做不好,就是缺乏善的力量,很多事情我們不能持續的做,就說明我們善的力量不足。怎麼來培養、怎麼來成就,自己內心當中這種善的力量。在寺廟裏,它也是一種方法,一兩千年來都是這麼來幫助大家,成就大家,提策大家,這種善的心,善的力量。今天在皈依前面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講解,我們皈依學佛法的意義和目的。
皈依的儀式就圓滿結束。大家通過虔誠的皈依,已經是一位虔誠的叁寶弟子。從今以後,大家都要認真的學習佛法。我們參加皈依的這些同修,都像兄弟一樣,大家共同地學習佛法,同參道友,法門的兄弟,寺廟像一個學校一樣,像一個家一樣,佛家,佛教的家,佛教的大家庭,寺廟也像一個加油站,大家加油都到廟裏面來,聽聽法,上上課,拜拜佛。同時我們寺廟也是大家互相交流佛法體會的地方,大家通過學習佛法的過程中,在社會上面遇到種種的問題,在廟裏面可以互相討論,這樣子就能夠達到解疑解惑,以及內心當中種種煩惱、我慢、在寺廟裏都是一個很好的消除痛苦、煩惱的寶地,所以,來到廟裏學習佛法,時時刻刻都是要把握住我們佛教的宗旨和我們生命的宗旨一致,佛教的宗教是引導我們成佛,自己生命宗旨也是要學佛、成佛,這樣子,自己皈依學佛的宗旨,和佛教的本義、或者宗教的本質,釋迦牟尼出世的本懷,都一致了。佛不是要解決我們眼前的一些小事情,他要解決我們生命的大事,生死大事,所以,我們學佛法也是一樣,把握住宗旨,牢記宗旨,我們才不會迷惑,才能夠學到佛法,于此與大家共勉。大家都是非常有善根,皈依後,福德智慧都有無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