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感悟系列篇之叁:《楞嚴經》和大乘經典的當機衆

  楞嚴感悟系列篇之叁:

  《楞嚴經》和大乘經典的當機衆

  常講的幾部大乘經典,古人讀起來都不費什麼勁,現代人讀著就吃虧了,因爲都是文言文,我們讀的時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數都要先熟讀古代行文,然後在心裏轉化成方便理解的白話,才好逐漸深入經意。

  深入經意之後,有機會由文入觀,獲得體悟,當然,也有人根本就不用經文,直接就悟了,《楞嚴經》裏講的那個摩登伽女就是這樣,在世尊面前,沒幾句就全都通了。

  而當機衆阿難就有勞世尊左講、右講、放光講、敲鍾講、疊手絹講、舉手講、握拳講,掰開揉碎地講,然後又反問,又采用各種邏輯方法,排除法,啓發法,無所不用其極。

  就爲了讓阿難開悟。可是,這個阿難就是不解。

  所以,《楞嚴經》非常地有意思,很多人誤以爲這是一部談玄說妙的經,那是因爲古文和現代人的距離的問題,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正因爲大道至簡,有可能搞出狂慧出來。

  《楞嚴經》實在是細致簡潔,相對于別的經典要好讀的多。

  《金剛經》的當機衆是須菩提,這部經太高了,五千多字,實在是不好理解,這個須菩提就問了問“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世尊簡單地說了說,須菩提就基本解悟了,到了“離相寂滅分第十四”的時候,全經也就剛進行到兩千多字,前後的客套話一去掉,描述再去掉,須菩提的問題再去掉,以每分鍾二百字標准漢語播音速度計算,不超過十分鍾,就是說,世尊跟須菩提地就講了不到十分鍾的話,須菩提就徹底通達,以至于“深解義趣,涕淚悲泣,”,然後就這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爲後代衆生請法,意思是,我都已經徹底明白了,那麼後代的衆生如何明白呢?請世尊接著再爲他們講講吧。

  于是世尊再爲後人接著又講了兩千多字,最後講了一個偈子,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金剛經》是一部電影的話,這個就是大結局。

  反正世尊也講完了,後人懂不懂的,也沒辦法了。而且世尊在經裏還講了一句大明白話,他問,“如來有所說法否,須菩提言,如來無所說。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所以,《金剛經》讀的很讓人傷心,人家十分鍾就通了,我們幾輩子也搞不通。聽說師父要最近要講《金剛經》,但一直沒有確切消息,估計就是當機衆沒有。

  《華嚴經》一開場就介紹菩薩,連著都是各種各樣的大菩薩名號,然後才是佛跟這些大菩薩說法。說的那些境界簡直都是匪夷所思。有的場景聽的是熱血沸騰,仰慕不已,但大多數還是不明白。

  佛和菩薩的境界,我們這些凡夫怎麼聽的懂。

  《妙法蓮華經》的當機衆是舍利弗,這個人更是了不得,跟世尊請法,沒過多少話,就徹底通達,然後現買現賣,把世尊常用的比喻直接拿過來用,當場說了幾個精彩的比喻,來告訴世尊,我已經徹底明白了。

  而《楞嚴經》卻和以上的這些大乘經典有巨大的不同,當機衆是佛的堂弟阿難,一開始,阿難差一點就被摩登伽女的淫術拉下水,有勞世尊用神通給阿難救了出來,然後給他們說法,最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個沒讀過什麼書,似乎也沒修過什麼行的摩登伽女就在世尊的開導下,竟然就解悟了,而長年追隨世尊,見多識廣,見過世尊和無數大菩薩講法,有著多聞強記的本領的阿難竟然一點消息也沒有。

  好了,故事開始了,佛教曆史上最精彩的一場教學得以上演,在這場著名教學當中,釋迦牟尼佛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法,語言、肢體語言、比喻、反證、排除、反問,包括聲、光等等效果。

  而且,世尊在這場教學當中,講,今天要告訴你們佛法最核心的機密,真正的意趣。以前講的很多都是方便說法。

  所有人當場都聽暈掉。我們的心哪裏去了,長久以來都是用的這顆心,倘使沒有了這顆心,我們豈不是跟草木一般了嗎。于是,世尊耐心地跟阿難開講。

  其實,這種教學法在《妙法蓮華經》裏也用過,世尊和已經徹底解悟了的舍利弗一唱一和,在一個精彩的比喻故事之後,由舍利弗說出了“諸法戲論之糞”的經意來。

  而《金剛經》用了一個比較溫和的比喻,說“如閥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意思是過了河就不要背著船了。

  好像也都是一個意思。

  《心經》二百六十個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全都講明白了,但是,對我們這些讀經的後人,卻是聽得雲裏霧裏。

  《楞嚴經》就不一樣,十卷中,世尊不辭辛苦,一點點地,有次第,有順序,有步驟地開演,從眼睛到耳朵,到鼻子,到舌頭,到體觸,全都講了個遍。

  最逗的是,第一卷中講見性,講衆生因爲妄想而生死流轉,如討伐賊寇一樣,要先知道這個賊寇在哪裏,于是就問阿難,你的心在哪裏,阿難也不含糊,裏裏外外,合情理的與不合情理的一共找了七個地方,結果,全錯。

  世尊見講不通,那就再換個方式來,還不行,于是再換個方式來,結果還不行,再換,還不行,阿難就是執著在文字和名相上,雖然也在苦苦思維,苦苦祈請,但就是不開竅。

  “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有片面性和極端性,但是也有真理的一面,阿難就是懂得太多,所以不得解悟,摩登伽女腦筋簡單,估計什麼佛法都沒怎麼學過,這個名聲不怎麼好的婦女就是想要一個好老公,使壞腦筋要把阿難搞回家過日子,結果未遂,後來被世尊一點撥,悟了。

  阿難呢?多年追隨在世尊的身邊,大小法會,大小菩薩,大小場面,全都見過。卻……

  後來,世尊拿出了一個新的教學設備,一條手巾,打結,打一個解釋一個,打一個解釋一個,阿難還是不明白。再後來,二十四個聖者看不下去了,紛紛站出來,現身說法,把自己解悟的契機講了出來,各有所長,精彩紛呈。

  阿難還是沒有解悟。世尊又說了一個佛教裏最長的咒語,楞嚴咒,這個咒就是後世漢地佛教寺院裏每天早上必誦的咒語。出家受戒之前必須要背誦下來。

  阿難還是沒有解悟。

  經的最後,不管阿難悟沒悟,世尊依然開演出了禅定的不同境界,以及不同的著魔的境界,甚至連末法時期那些附佛外道、邪教的特征都講了出來,他們會說男佛女佛,大佛小佛,穿如來衣等等。在這個時代讀起來令人目瞪口呆,不得不服。

  十卷過後,阿難還是沒有開悟。

  當然,有說這是示現,當然,這是另一個境界,按人類曆史去考證的話,就不好用這個詞了。因爲阿難直到世尊涅槃,他還沒有開悟,悟了弟子們有事都不帶他玩了,搞得阿難灰頭土面地很別扭,後來是大迦葉觀機設教,幫他徹底解悟。

  一讀《楞嚴經》,不讀世間糟粕書,確實是這樣。現在的人不好讀,主要是障礙在名相上,也障礙在對佛教了解的比較少。稍作了解,還是可以讀進去,然後深解意趣。

  龍泉寺楞嚴法會上誦的《楞嚴經》版本上有科判,這個科判要是能背誦下來,然後將那些名相做一些了解,會對整個次第和結構有一個了解,能從宏觀上去理解經意。

  有古文經驗的,就可以讀進去了。

  沒有古文經驗的,先讀熟,誦到心比較靜的時候,如果有人、有條件給講一講,也會深入進去。

  經文簡直就是有意思的不得了,百讀不厭,越讀越有意思。讀不到心開意解,讀個歡天喜地也挺好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