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住在葬死人的地方,修白骨觀,遠離五欲之念,不生貪欲之心。
10、住樹下處:住在大樹之下,但不可超過叁宿。過叁宿後便搬到別處去,爲兔生攀緣心故。
11、住露天處:在樹下住,尚有庇蔭。今爲去貪心,而住在露天處。
12、常坐不臥:無論住在那裏,都是坐禅式的跏趺坐。所謂“夜不倒單”,也就是脅不著席。以上五種,屬住處方面的規定。
修苦行的行者,應該遵守這十二條規定,否則,對于衣食住起了貪心,就障礙修道。可是法無定法,先要遵守其中某條修行,可是要徹底,有始有終。慢慢習慣成自然,就能完成頭陀行的規則。
如是諸子等 學習我道法 晝夜常精進 爲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堅固 常勤求智慧
說種種妙法 其心無所畏
這些弟子們,依教奉行,學習我所教化的佛道與佛法。他們爲求佛道的緣故,所以晝夜六時,勇猛用功,沒有懶惰的情形。
衆生都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企求。求之不得,便生煩惱,用五停心觀來控製。對于多貪的衆生,令修不淨觀。觀察本身是個臭皮囊,九孔常流不淨物,沒有一處是清淨的。對于多嗔的衆生,令修慈悲觀。有慈悲心的人,對任何人不會發脾氣。視一切衆生,如同子女,如是觀,便生慈悲心。對于多癡的衆生,令修因緣觀。觀察十二因緣法,而能悟生死流轉之理。對于多障的衆生,令修念佛觀。不用修觀空、觀假、觀中的法門,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對于散亂的衆生,令修數息觀。計算吸氣的數,或者計算呼氣的數,久而久之,而能控製心猿意馬的妄想,停止散亂心。這是修道人必須修持的課程。
他們住在娑婆世界的下方,虛空之中。他們的志念力,非常堅固,絕對不退轉。精神集中,披精進铠,持智慧劍,勇猛向前。恒常勤求佛的智慧。說種種不可思議的妙法。他們常現師子吼,說法時,心無所畏懼。
我于伽耶城 菩提樹下坐 得成最正覺 轉無上*輪
爾乃教化之 令初發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當得成佛
我今說實語 汝等一心信 我從久遠來 教化是等衆
釋迦牟尼佛說:“我在摩竭提國伽耶城的外邊,尼連河畔,菩提樹下打坐。在開始的時候,我曾經發願:“如果我不開悟,永遠不起此座。”坐到四十九天的晚上,見東方的明星,閃閃發光,因而悟道,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果位,也就是成就佛道。” 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悟道,叁歎奇哉:“奇哉!奇哉!r奇哉!大地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爲什麼我們沒有成佛?因爲有妄想。爲什麼我們沒有成佛?因爲有執著。這個妄想執著,把應該成佛的衆生擋住了。好像一條光明大道,通行無礙,可是在中間有道牆,把路擋住了,就不能向前進行。 茲舉出一個事實來說明,現在德國的柏林市,在市中建築一道高牆,隔離東西德人,不能自由通行,不能隨便來往。這道牆就是障礙物,將德國人分爲兩個集團,一個是民主集團,一個是專製集團。生活思想有天淵之別。 成佛的障礙,就是妄想執著。如有妄想執著,佛的智慧不能現前。因爲不能開佛的智慧,所以不能成佛。若能將妄想執著放下,那麼,就能開佛的智慧,即刻成佛。釋迦牟尼佛是怎樣成就佛果?他就是把妄想執著放下。本來他是太子,在宮中享受既美滿又豪華的生活,將來可做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可是他放棄王位。而且又把美麗的嬌妻舍下,又把活潑的愛子放下。他覺得生老病死太苦了,所以出家修道,徹底尋求了生脫死之法。 佛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後,在二十一天的時間,于定中爲法身大士說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可惜小乘人的善根不夠,不明白一真法界的道理,所謂“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佛以慈悲爲懷,到鹿野苑爲五比丘說四谛法,以後又轉十二因緣*輪,然後再轉六度萬行*輪。 最初轉華嚴*輪,可惜一般人不能接受。又轉阿含*輪,又轉方等*輪,又轉般若*輪,最後轉法華妙*輪。法華是佛的本懷,本想開始就說法華,因爲觀察衆生的機緣尚未成熟,所以先轉權教的*輪,然後再轉實教的*輪。現在機緣成熟,所以轉無上*輪。 當這個時候,我乃教化這些無量大菩薩,令他們初發菩提道心。現在他們都住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們完全應當證得成佛的果位。 我以前對你們所說的法,那是方便語。我現在對你們說的法是真實語。你們大衆應當專一其心,來信受我所說的法。我在無量劫以前,已經成佛道了。所謂“非生示生,非滅示滅”。本來不生,示現一個生;本來不滅,示現一個滅。在梵網經上說:“我來娑婆世界八千返。”就是說已經有八千次了。這些充滿叁千大千世界虛空的菩薩,都是我在過去成佛的時候,所教化的大衆。阿逸多!你所問這些從地湧出的菩薩,他們跟那位佛發心?是誰教化他們呢?他們修持什麼法?他們讀誦什麼經?你現在明白了吧!他們修的是法華法門,他們念的是法華經典。他們是來護持法華,他們是來供養法華。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雲何世尊于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白佛言。
當這個時候,彌勒大菩薩和無數無量諸菩薩等,都生起疑惑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因爲這種事情太奇怪了,未曾見過這種事情。他們都有這種念頭:怎會有這種道理?世尊這樣的年輕,于地湧出的菩薩,如此的年老,怎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而能教化這樣多的菩薩,令他們都住在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果位上。這是聞所未聞的奇事,于是乃向佛請教開示,便對佛言。
世尊。如來爲太子時。出于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于道場。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余年。
彌勒菩薩等請問佛:世尊!如來以前做太子的時候,爲求解脫之道,乃走出王宮,到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在菩提樹下,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從您成佛開始,到現在不過四十多年而已。釋迦牟尼佛于十九歲時,出家修道。最初六年,到處訪問善知識(當時外道),不得解脫生死的要法。又在雪山苦修六年,自求解脫之法,每日只食一粒芝麻和一粒麥子,來維持生命。當時陪他在一起修行有五人,父系有叁人,母系有二人。其中有叁人,受不了這種苦行,乃離佛而去,到鹿野苑去修行。此苑乃是當時外道所修行的聖地。剩下二人,發心陪同太子在雪山修苦行,認爲修行就要受苦,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抱定宗旨,不生他想。專心致志來求解脫。解惑業之系縛,脫叁界之苦果。 六年後,佛的身體,骨瘦如柴。有一天,天女獻乳粥,佛接受供養,吃了乳粥。這二位同修則頓生疑心,認爲佛生退道心,于是二人也離佛而去,到鹿野苑同先來叁人同修,以求道果。 此時,釋迦牟尼佛喝了乳粥之後,身體恢複健康,乃在尼連河沐浴,身心清淨。然後到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日黎明之前,睹明星而悟道。此時,佛正是叁十歲。 佛成佛之後,觀察因緣,先到鹿野苑度同他一起修行的五人,就是憍陳如、額鞞、十力迦葉、跋提、摩男俱利。爲他們說四谛法(苦集滅道)。他們聞法之後,證得阿羅漢果。有首偈頌:“十九逾城六苦行,五歲遊曆叁十成,說法度生五十歲,是則共壽八十年。”
世尊雲何于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衆。當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彌勒菩薩又稱一聲世尊!您成佛到現在不過四十多年,怎能在這樣少的時間,大做佛事,度了這樣多的菩薩?以佛的勢力,以佛的功德,而能教化這樣多大菩薩,他們皆當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開近顯遠的大教。這種道理,不是凡夫所能明了的境界。 佛說法有五十年的曆史,有首偈頌這樣地說:“華嚴最初叁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佛在菩提樹下初證佛果時,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一部華嚴經。佛在叁十一歲時,開始說阿含經,說了十二年。在四十叁歲時,開始說方等經,說了八年。在五十一歲時,開始說般若經,說了二十二年。在七十二歲時,開始說法華經。在八十歲二月十五日,于一晝夜間,說一部涅槃經。
世尊。此大菩薩衆。假使有人。于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斯等久遠已來。于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
彌勒菩薩又稱一聲世尊!假使有人在千萬億劫中計算這些從地湧出菩薩的數目,也不能計算窮盡,究竟有多少菩薩?這些大菩薩,從久遠以來,在無量無邊諸佛的處所,已經種植了很多的善根,所以成就菩薩道。他們常修梵行,也就是清淨行。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譬如有人。色美發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是我子。其百歲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難信。
彌勒菩薩又稱一聲世尊!像這種事情,世間人不會相信的。譬如有人,他的面貌很美,頭發很黑,年紀不過二十五歲左右,可是他指著百歲老人說:他就是我親生的兒子。這位老人承認是事實。乃指少年人說:他就是我的親生父親。這種事情,怎能令人相信?簡直是難以置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而此大衆諸菩薩等。已于無量千萬億劫。爲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叁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于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爲希有。
佛也是這樣的情形,好像年輕人指年老人爲子一樣。佛成道到現在不過四十多年,這些大菩薩已經在無量千萬億劫前,爲求佛道的緣故,勤加修行,勇猛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毫無懈怠。他們善能入定、善能出定、善能住定。能入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定、四空定、滅受想定。能出師子奮迅叁昧,能住超越叁昧。 這是按照藏教和通教的教理來講的。若是按照別…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