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P27

  ..續本文上一頁玻璃色 斯由佛光照

  我回想過去無量劫中,有一古佛號日月燈明世尊,曾度脫無量衆生,成就無數菩薩之道業。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八王子亦隨大聖修梵行(修諸淨行)。爾時日月燈明佛,爲諸大衆,廣分別演說無量義後,即跏趺坐入于無量義叁昧中。當時,現說法之六種祥瑞,天鼓空中自嗚,天龍八部恭敬供養人中尊,即日月燈明佛。並于是佛光中見生死業報處,及以琉璃玻璃色(此琉璃形如玻璃,出自波羅奈國,其色瑩潔)等衆寶莊嚴諸佛淨土。

  及見諸天人 龍神夜叉衆 幹闼緊那羅 各供養其佛

  又見諸如來 自然成佛道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 內現真金像 世尊在大衆 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佛土 聲聞衆無數 因佛光所照 悉見彼大衆

  或有諸比丘 在于山林中 精進持淨戒 猶如護明珠

  又在佛光中見天龍八部衆,各各供養其土之佛。又見諸如來演說法義深遠之初、中、後善。自然成佛道,法爾如是,本非造作,佛道清淨,契理悟真,即登正覺,故雲自然成。佛之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紫金光聚身,勝妙淨明,如琉璃色淨,內外瑩徹。“內現真金像”:身如金像,性如琉璃。色身微妙,現于性中。

  又見他土諸佛,于無數聲聞等衆會中,敷揚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複見二乘比丘衆,于深山穹谷,精進持淨戒如護明珠。他們晝夜六時皆自嚴守戒律。晝,初、中、後日分爲叁時;夜,初、中、後夜分叁時。能持一分戒律就有一分光明,更何況嚴淨戒律呢?這樣自性光明自然顯現,乃至能成佛。故諸佛教義中,以戒律爲最。尤其出家人更應心如直弦,一切真實,入叁摩提,戒定慧,方能永無魔事而成就無上菩提。

  五戒十善爲做人之最基本條件,持之以恒,能淨化身心。爲沙門者每天應念這首偈頌:“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入世。”此意謂出家人需要自嚴戒律,身口意叁業清淨,要成就一切衆生,而非障礙或惱怒他人,乃至一只畜生或一條蟲都不得令它起煩惱。非但身不犯過,連起惱人、害人之念皆勿生起。已生起之惡念悉令斷除,未生之善念令之生起,已生起之善念令之增長。

  又見諸菩薩 行施忍辱等 其數如恒沙 斯由佛光照

  又見諸菩薩 深入諸禅定 身心寂不動 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 知法寂滅相 各于其國土 說法求佛道

  爾時四部衆 見日月燈佛 現大神通力 其心皆歡喜

  各各自相問 是事何因緣 天人所奉尊 適從叁昧起

  贊妙光菩薩 汝爲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贊歎 令妙光歡喜

  說是法華經 滿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 所說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 悉皆能受持

  又見恒河沙數之菩薩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布施有叁:財施、法施及無畏施(助人脫離恐怖與困難)。忍辱亦有叁:生忍、法忍及無生法忍。

  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禅定,念茲在茲,晝夜六時皆安住禅定中。“身心寂不動”:內外寂然,身心不動,入于深定,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已了知諸法寂滅相理,而于其國土說法求佛道。于佛光中所見之瑞相,皆令四衆歡喜而好奇的互相發問,佛爲何現此大神通力?正在天人奉敬時,日月燈明佛從叁昧而起,並贊歎妙光菩薩,是能奉持及證知如來法藏之一位明眼善知識,故爲一切人天所歸依信奉之導師。世尊贊歎,令妙光菩薩歡喜之余,隨即正式演說法華經,曆時六十小劫,不起于法華座席。所說無上甚深微妙法,令妙光法師頂戴奉旨,信解受持。

  佛說是法華 令衆歡喜已 尋即于是日 告于天人衆

  諸法實相義 已爲汝等說 我今于中夜 當入于涅槃

  汝一心精進 當離于放逸 諸佛甚難值 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 聞佛入涅槃 各各懷悲惱 佛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衆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是德藏菩薩 于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號曰爲淨身 亦度無量衆 佛此夜滅度 如薪盡火滅

  分布諸舍利 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 其數如恒沙

  倍複加精進 以求無上道

  佛說此法華經,令大衆歡喜信受,並于是日爲天龍八部、鬼神等開示諸法中實相妙義。“諸法”,即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法門雖多,只要能知解其中一法門,則一知一切知,一明一切明,聞一知十,一即無量。有人問我,八萬四千法門中,那一個第一?這是個問題,但也不是問題,何以故?不明了即是問題,明白後則不成問題。我給他的答案是:八萬四千法門皆爲上首。這些法門無非用以對治我們的壞習氣毛病。只要能應病予藥,契合我們的根機,即爲無上法門。“實相”,實相者無相,也無所不相,要是有個相就不是實相。一切相皆由實相産生,但它的本體是無相,因本體無相才會産生一切相。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故諸法爲單一法,法華經即是實相法。

  佛說,我已爲汝等如實演說諸法實相,故將于子夜時分入滅,往後汝等應當自勉,一心精進,遠離懈怠放逸。佛示現入滅亦是教化衆生之方法,因爲佛若常住于世,衆生會生出依賴及放逸心。出家不修行者,猶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分錢,于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須知佛法難聞,聖僧難求,佛寶更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一如我現在日日說法,但你們因依賴有師在而不發奮努力,不將每日之筆記,細細閱讀,卻置諸高閣。可是人生多悲歡離合,一旦有特別因緣我離開了你們,反而促使你們産生自立之力量,而發奮圖強。切記修行者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氣,勇猛精進。“佛陀本無種,衆生當自強!”

  當八王子及諸衆等聞佛欲入涅槃時,每一位皆悲從中來,而憂悲苦惱于心,師徒們情同父子,莫不感歎佛那麼快就要入滅!這時聖主、諸法之王,見到大衆悲哀之神情,即憐愍的安慰大衆說:“你們不用悲傷恐懼,我雖離你們而去,尚有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淨身如來。他現已通達無漏實相法,並將繼續我的遺志教化一切衆生。”佛授記傳法後,于當夜入涅槃,如薪盡火滅,機薪即盡,應火亦亡。小乘法中,“薪”,解爲有余涅槃,大乘法則解爲衆生之義,薪火即應衆生之根機而逗教。應以叁藏或方等或涅槃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度脫之。衆生機盡,應形斯滅,應遍法界,不知其盡也。

  佛之遺體火化後,舍利分布而起無量塔,以供養佛之法身。佛入滅後,恒河沙數之比丘、比丘尼,皆遵從佛之遺志,而更加精勤修道。比丘、比丘尼有叁義:(一)乞食。(二)怖魔。(叁)破惡,破無明煩惱而智慧增長。在一位新比丘受具足戒時,有叁師七證,合爲十比丘,代表諸佛給予受戒。新戒登上戒壇時,得戒和尚問他:“汝是大丈夫否?”答:“是。”又問:“汝已發菩提心否?”答:“已發菩提心!”此言一出,天魔外道,恐怖毛豎,因爲魔王眷屬少了一個,而佛弟子又再多添一位。

  是妙光法師 奉持佛法藏 八十小劫中 廣宣法華經

  是諸八王子 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 當見無數佛

  供養諸佛已 隨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佛 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 號曰然燈佛 諸仙之導師 度脫無量衆

  是妙光法師 時有一弟子 心常懷懈怠 貪著于名利

  求名利無厭 多遊族姓家 棄舍所習誦 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緣故 號之爲求名 亦行衆善業 得見無數佛

  供養于諸佛 隨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 今見釋師子

  其後當作佛 號名曰彌勒 廣度諸衆生 其數無有量

  妙光法師是燈明如來之護法弟子,用了八十小劫來廣宣演說法華經,以奉持燈明佛之法藏,並教化諸王子,堅固恒持圓頓大乘,即無上道。“堅固法”,不生不滅之義。由是當于來世,得見無量諸佛及供養諸佛,而隨順諸佛行無上道。複次第相繼得成佛道,輾轉依次授補處記。八王子中,最後成佛者,號曰然燈佛,爲諸天仙中化導之師,度脫無量衆生。“佛”爲天中天,聖中聖。

  妙光法師有一位弟子,貪求名利不守戒律,少在修行上用功,多會打檀越及富貴人家之主意。他常常自我宣傳,取愚夫愚婦之財物。好“遊族姓家”,即大戶豪富之家。他雖然貪求名利,又荒廢道業,但總算他在另一方面有修行廣大善業,還有機會得見佛及供養諸佛。繼而隨順諸佛,去除諸惡習氣壞毛病而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之六度法門。由是曆盡無量劫之嚴淨修持下,功德聚而戒度悉成就,進而性戒福慧滿,故能于今日得見釋迦牟尼佛,而得授記爲當來下生佛,即補釋迦佛之佛位,號曰彌勒佛。彌勒佛將在龍華樹下,在叁次法會上說法而廣度無量無邊之衆生。

  其實求名菩薩並非真的貪求名利,只因爲衆生顛倒愚癡,而他以大慈悲心故,利用權巧方便法,假涉于世俗,隨類而度化一切迷諸塵勞性頓倒之衆生。菩薩現逆順相以示世人,無非破世人之貪著及懈怠。但世俗之人並不了解他奔走跋涉、不辭勞苦地救度衆生之苦心,反而因爲他的外形如乞丐而輕視他,甚至于以惡口辱罵及以拳頭相加。但是對于這種種之成敗榮辱,他一點也不在乎。永嘉大師證道歌雲:“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此意謂他身心猶如虛空…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