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P77

  ..續本文上一頁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于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盍無量衆生。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勤勸精進教化衆生。

  諸位比丘,這位隱大示小的富樓那,亦于七佛及釋迦佛說法人中,皆爲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屍佛、(二)屍棄佛、(叁)毗舍佛、(四)拘留孫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葉佛、(七)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富樓那爲七佛說法人中之冠?富樓那于過去無量億劫中,並不善于詞令,也不會說法、但對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講經法會,他必定出席。他甯可不吃不喝不睡,卻不能不聽法,故以法爲食、以法爲水。不但如此,爲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誰在說法,他都恭敬胡跪,並做如是願:“將來出家後,必爲說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時,都要在佛座下講經說法,最爲第一。”他生生世世發此大願,果然遂心滿願,因爲發願所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成長。機緣成熟時,他智慧煥發、辯才無礙。

  “于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賢劫即聖賢出世之時,拘留孫佛當賢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葉佛第叁,釋迦牟尼佛正當賢劫第四。于彼未來諸法所說法人中,富樓那亦爲第一。他聽法時能將一切妄想撇棄,並以真誠恒實,一心貫注,世世修來,才有此成就。故我們于修道時,勿存絲毫的妒忌障礙心,不要貪求名聞利養,不爭第一,而應常生贊歎他人之心,不恥下問,且心胸要豁達,方能與法相應無阻,得到法境相融,樂說無礙。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醫病,但無論誰在說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應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內無米時,他只念“米來!米來!”米果然來也。見者莫不驚歎!

  富樓那之說法第一,非自“爭”來,而是公認的。他不僅在賢劫,乃至于未來世無邊佛所,亦皆護持演說宣揚正法,教導化誘利樂群生,令其建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因緣。誰若能精進勤奮教化衆生,誰即是清淨佛國土。故現在在萬佛聖城的翻譯經典,推廣佛教事業,苦修苦行,即是清淨莊嚴佛國土的殊勝因緣。

  現在我們莊嚴他佛國土,他日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國土亦能莊嚴。此謂“以佛莊嚴自莊嚴”。清淨他佛國土,即清淨自性佛國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汙穢倍于五濁惡世。各位勿視爲等閑,我現在能講經說法,也可以說曾受過富樓那所教化。在少年時,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詞令,話也不敢多說,若非曾受富樓那之開示誘導,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則不能爲之。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土。七寶爲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上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富樓那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修成圓滿後即能成佛,覺行圓滿。他將來會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號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土,爲佛所化。有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等七實,作爲嚴飾。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無山、陵(小山)、溪澗、溝壑等喻沒有陰險、不平、貪欲之地。又有一臺,用七寶所建,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依空入道,故雲近處。人天互相得以瞻見,故言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衆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叁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衆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悅食。

  因“無諸惡道”,故此淨土無饑餓,無痛苦煩惱,也無有畜生。“亦無女人”,爲何沒有女人?人又從何而來?衆生同居于此娑婆世界,惡濁汙穢,有四惡道及女人。但在佛國土中,莊嚴清淨,故無惡道及女人。東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中縱有女人,但無女事,亦無淫欲心,一切衆生皆是法子從法化生。斷欲去愛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稱爲歡喜世界。

  法明如來國土內之衆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無,自無化有,變化無窮。有蓮華所化成之衆生,有的樹上化成,又有的海裏化成,國內境界皆不可思議。 “無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應有一絲毫之貪欲,何況自做?斷淫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證大神通、智慧顯現、身放光明。從戒定慧叁無漏學而生,飛行自在,隨意而至,即神境通。修習佛法之菩提心,有進無退,堅固不移,一日比一日進步,因有此精進志願,故有大智慧。

  國中之人,因修中道清淨勝行,所以身體皆呈現金色,自莊嚴國土而成就叁十二相。此國土有二種食:一者法喜食。富樓那以法爲食,心離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爲食,且貪著其味。若能不貪食,而以法爲食,則能法喜充滿,不覺饑餓。

  二者禅悅食。若人人修習禅定,日日不間斷,越坐越生歡喜,不願離其座,妙到極點。

  “食”有多種,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卻是觸食,他們用鼻嗅,故亦能稱爲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來說,未供佛前,本有兩個,一爲橘子,一爲其“性”。開天眼者方能得見。橘子有形,其性無形,鬼神觸食時,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後,其“性”即無,僅存橘子之形體。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衆。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衆生之類。其聲聞衆。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叁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有無量無數的大乘菩薩之衆,得大神通及無礙智(四無礙辯才),善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聲聞衆亦非算數能計,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叁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及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等八解脫法。

  法明佛所應化之土,如上所說,以無量功德而莊嚴之。在寶明劫中,法明佛于善淨國成佛,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滅度後,衆弟子以七寶塔供養,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谛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知衆樂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衆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衆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衆有叁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衆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衆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作偈言:諸比丘衆,細心谛聽,佛子富樓那所行之道,善學方便慧,故能以權巧方便,行不可思議事。如衆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諸菩薩隱大示小,現聲聞、緣覺身,以無數方便法門,教化一切衆生。自稱爲二乘聲聞,離佛道甚遠,以是方便,而度脫無量衆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雖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盡,也要令他們漸漸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內秘菩薩行而外現聲聞身,作聲聞行少欲法,厭離生死,內心實自遊戲神通,自莊嚴佛國土,但故意現有叁毒(貪、嗔、癡)及邪見相,而不貪染,以此種種方便因緣,誘導迷惑者,易得相從。如迦留陀夷,假現好女人之相,但實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過是權巧方便示現此相。其它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現嗔相,或貪或癡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隨類教化,故現種種形相。今日簡而說之,不敢盡言,因恐諸聞者信心未堅,生疑惑想。

  今此富樓那 于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爲求無上慧 而于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衆歡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無礙智 知諸根利鈍 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 教諸千億衆 令住大乘法 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 無量無數佛 護助宣正法 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 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衆 成就一切智

  現在此富樓那,于過去諸佛處所,勤修清淨菩薩之道。宣揚護持諸佛法,爲求如來無上智慧,于諸佛處,說法第一,現居于一切弟子之上。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所說法得無所畏,能令聽者生歡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揚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無礙智,知諸衆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淨無上妙法,流通演暢如是之義。教導無數億衆生,令得安住于大乘法中,而清淨以自嚴其佛國土。于未來亦供養諸佛,以修福分。以外現劣相,應諸根機,助宣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淨莊嚴佛土。常以諸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法而心無所畏,度無數衆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養諸如來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爲寶明 菩薩衆甚多

  其數無量億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 叁明八解脫 得四無礙智 以是等爲僧

  其國諸衆生 淫欲皆已斷 純一變化生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禅悅食 更無余食想 無有諸女人 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賢聖衆甚多

  如是無量事 我今但略說

   供養佛是修福,說法爲修慧,福慧雙修至具足時,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土地皆由七寶所合成,時劫名爲寶明,國內無數億之菩薩,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複有無量聲聞,已得叁明、八解脫及四無礙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無漏功德,名之爲僧。其國諸生,沒有淫欲,若人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修道清淨,自嚴戒律,心無淫念,亦同于此國土無異。但人若要斷淫去愛,必須要經過考驗。首先,不對他人起淫念,若無此…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