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29

  ..續本文上一頁二十遍。我學佛給諸位說,我那個時離開職務,身上只有一百九十塊錢,社會什麼關系都沒有。我那些同事長官看到,「你這個不行,你這樣出去了之後你怎麼活?」我就告訴他,「你們放心,沒問題,爲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如果該餓死,你給我一個大金山,我還是餓死;我要不該餓死,我身上一分錢沒有,到時候有飯吃,到晚上有地方住。」他們聽了搖搖頭,沒有辦法,他不相信,我相信。

  你看我什麼都沒有,我離開的時候大概叁十二歲,離開到現在,我也沒有餓著一餐,也沒有凍過一天,什麼都沒有,是樣樣都不缺。我哪個廟也沒有,到哪個廟都是上賓、貴客,都侍候得像老太爺一樣,這個多舒服,這就跟自己家一樣。所以給諸位說,腦子裏頭不要有五欲六塵,不要有這些東西,腦子裏要有道,餓死了活該!沒福報,有什麼法子。如果你真正心在道上,我再給諸位說,如果你有一天是凍著、餓著,韋陀菩薩撤職查辦。他是護法神,護什麼法?那要拉出去打板子,撤職查辦。我給諸位說,我好像民國五十幾年,就是我四十五歲那一年,說我的壽命快到的那一年。我那年就是在大覺寺靈源老和尚,結夏安居的時候請我講《楞嚴經》,講堂就在韋陀殿的隔壁,我也是這麼說的。韋陀菩薩在隔壁,他要不護法,我就勸大家不要攀緣,寺廟裏頭不要做法會,不要念經,大家老實修行。如果說真的沒有飯吃,餓死了,韋陀菩薩拉出來打屁股,撤職查辦,你護的什麼法?你們自己不相信,要去找信徒,韋陀菩薩就好了,你們都有辦法,都找信徒,我不管你的事。他老人家走了,那你就苦死了。我講的是老實話,我信佛,你們不相信,才要去求人,求人我們的品格就下了,人家對我們就不尊重,講話就不聽;我不求你,你不聽,不聽倒楣的是你。不求人,世間法就講「人到無求品自高」,出家一切都舍了,我還求你幹什麼?我們的一切生活有護法神,有諸佛菩薩照顧,有護法鬼神照顧,不要這些人照顧。

  那人家無求於他的時候,你講的話,他想想這大概是真的。有求,未必靠得住,說句好話,你有目的是想我供養,想把我口袋裏的錢弄到他口袋裏去。那不一樣,效果不相同,我們說話就軟了;沒有像我這個理直氣壯,不求人。所以說信佛難,信真難!相信佛菩薩照顧,什麼都丟掉,就是對於自己生活一概不要去算,自然有佛菩薩照顧,有護法鬼神照顧,不操心,對這個事情決定不操心。一心在道上,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利益衆生,如何叫衆生開悟,如何接引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低限度,我們這個身分,是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派駐臺灣的大使,代表,哪個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由我這裏簽證辦手續才能去,穩穩當當,這個多自在!寺廟就是大使館,這就如法。所以天龍八部鬼神都擁護,正法常住在世間。自己細細想想這道理,希望你們將來自己有道場的時候,都是彌陀使者,都是極樂世界的大使館。你看你們多清淨,人不巴結信徒,自己多清淨。你要是照顧這些人,今天怕得罪這個,明天要照顧那個,怕他又不來了,這個頭腦裏盡是這些東西,你想想看,還有個什麼道?那盡是煩惱了!那不是道。清淨是道,放下就是道。是不是時間到了?好,時間也到了。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十六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16

  這個講義裏面,比較上容易看得懂的,我們爲了節省時間都略過了,必須要說明地方,會特別的提出來,與同學們研究。請看第五頁後半頁,在第一行裏面有幾句話說,從開始念起,前面還有一個字,說:

  【無求出意者。雖爲叁毒四倒所害。猶然耽著生死。不肯進修也。】

  這句我們也要特別的注意,爲什麼?怕的我們就是經裏頭講的這樣的人,『出意』就是出叁界了生死。試問問,我們今天有沒有這個意思?這光點頭不行,說起來我們都要了生死出叁界,真有這個意思嗎?給諸位說,真有這個意思,這一切觀念、作爲就不一樣,就不相同。真有走那就有走的樣子,不想走的,口口聲聲說走又不想走,那樣子一看就出來,所以這很要緊。它底下就把那個樣子說出來,『叁毒』是貪瞋癡,『四倒』是常樂我淨四種顛倒。這個四種在我們凡夫可以說決定沒有。佛在叁十七道品,那是對於小乘的教學,一開端就講的四念處,特別是世尊滅度之後。阿難尊者曾經請教世尊,佛不住世了,我們要依什麼住?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依靠佛,佛不在世依靠誰?佛給我們講依四念處住!可見得四念處是入道之要門。而四念處就是對治這個四種顛倒,教給我們都是真實話,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時時刻刻作如是觀?這個四念處觀如果要是不得力,常樂我淨這四種顛倒就離不開,何況貪瞋癡叁毒這東西害慘了我們。我們恒古至今,過去世不知道經曆多少恒沙大劫,我們過去生有過去生,一直到今天。過去生中給諸位說一個老實話,亦曾經親近了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那我們今天還做生死凡夫,不是說沒有親近過佛菩薩,親近過,而且親近過很多還當凡夫,爲什麼原因?就是四念處觀不得力。說起來都知道,四念處什麼你們都曉得,你們也都曉得它是怎麼用。就好像這個藥,知道這個藥,也曉得這個藥治什麼病的,自己也有這個病就是不肯治,這有什麼法子?

  底下講的『耽著生死』;換句話說,對於六道生死輪回,還是像以往一樣的貪戀。也許你要問,我對六道生死輪回確實是不貪戀,你不貪戀,我也曉得你是真的不貪戀,爲什麼不貪戀講果報,六道輪回生死的因你貪不貪戀?譬如說貪,你貪不貪財?我貪;貪不貪色?我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要貪你豈不是貪圖地獄果報嗎?你如果真正不貪叁界六道生死輪回,給諸位說,財色名食睡不貪了,放下,才只是把欲界離開,這是大家要搞清楚的。欲界上面還有色界,還有無色界,所以說是五欲斷掉了,也不過是到個初禅而已。說到這個地方,大家得要認真的去反省,現在有不少人,喜歡修禅,去參禅,他禅定,我們不說高,就說是初禅,這是禅定裏面最低的了,世間禅是四禅八定,這是八個等級,算最低的初禅。初禅之人,財色名食睡決定不沾染,沒有貪心,這個不貪,不是說事上不貪,事上不貪做得到的人多,不是事上;心上不貪,才能到個初禅。你們諸位去想想,禅定不容易得了。不是說盤腿面壁在那坐幾個鍾點,一天坐幾個鍾點某人有定了,你盤腿面壁坐個叁個月、五個月不下來也不行!你五欲要沒有離開,你這初禅功夫沒成就,你這種禅定在佛法裏有個名詞,叫未到定,有沒有定?有,功夫不到家的定。由此可知,禅不簡單,縱然修到初禅,你要是通達佛法,初禅沒什麼了不起,別說初禅,四禅天也不行,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

  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有初禅的功夫用在念佛上,給諸位說,功夫成片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是決定有把握。你們要是把這個帳好好的去算一算,你才知道淨土法門的殊勝。所以淨土法門帶業往生要斷五欲,要斷名聞利養,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要從心裏面拔除。這個時候心清淨,這是初步的清淨,淨土裏面只是功夫成片帶業往生;換句話說,功夫是由淺而深的。我們修行如果說連這個功夫都得不到,還要想斷見思、破無明,證得事一心、理一心,那都是假的。就好比上樓一樣,第一層樓你還沒有上去,你說我要到第二層、第叁層,第一層還沒上去。這就是在平常,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地方要舍,要放下!心一動立刻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壓下去,貪心、瞋恚心、愚癡心都要壓下去。這就是什麼?就是出叁界的相,他不想住娑婆,他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樣子,這個樣子看得出來,不是看不出來。這也就真正『進修』,說實在的話,一看就看出來,哪個人是真用功,哪是假用功裝模作樣。騙世間愚人容易,明眼人沒有辦法,明眼人是沒有辦法欺騙,人家一看清清楚楚,一聽說話就清清楚楚,這是瞞不了別人的。

  這一段也是從比喻當中,世尊曉得,叁界衆生迷惑顛倒,真正肯發心舍離叁界,而進修無上菩提的人太少了。可是佛菩薩並不灰心,總得以種種方法來誘導、來勸勉我們。實在這個誘勸都沒有效,你看菩薩是了不起,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他能夠有耐心隨順衆生,等待衆生回頭,以種種方便來隨順。隨順的方法給諸位說妙極了,衆生有什麼嗜好,你貪財他也可以隨順你,教你修發財的方法,能修得到,教你修,修了之後發大財。當然你也會造惡業,財發了之後,再以後又會破産,又倒閉,又失掉了。在這裏面備嘗人間酸甜苦辣,到最後想想,人生沒有味道,還來修道!這都是菩薩的隨順。所以善根將要成熟的時候,菩薩隨順是妙極了,高明極了,倒行逆施都隨順。爲什麼?俗話常講「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些滋味你都嘗過了,死心,沒有意思死心,死心塌地的修行,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沒有味道。所以你要是面面都看清楚,你對佛菩薩佩服得五體投地,沒話說。我們凡夫想不出的這些方法,他都用上了,這妙極了這是。

  所以《法華經》大家要細細的看,細細的去研究,這裏面真是其味無窮。看不懂沒有關系,以後慢慢再研究注疏,注解是幫助大家理解的。但是注疏裏頭的妙義還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爲什麼不太容易看出來?自己的心迷暗,自己的心不清淨。你心清淨了又看出一些東西,一分清淨看一分的妙法、妙義,兩分清淨看兩分妙義,這裏頭的妙義無有止境,好就好在這個地方,心愈清淨看得愈多,看經是如此,看注解也是如此。一樣文章兩個人看,兩個人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看得深,意思深,有的人看得意思淺,道理就在此地。實際上這個文有沒有淺深?沒有,如果有淺深,大家看的是一樣的。可見得它是個方便法,它沒有淺深,程度深的人看得深,程度淺的人看得淺,這妙就妙在此地。程度的淺深,給諸位說,這不是講世…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