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弘法利生,你爲了學習語言,這外國的電影片子要看,爲什麼?學語言。就是它的整個對白,你是不是都能夠聽得懂?先訓練聽,然後再訓練講,這種語言是標准的。我們出家人到外面電影院裏去看電影,那當然是不太雅觀。但是現在很方便,我們可以用閉路電視,閉路電視你們設置一套,我想沒什麼問題,這套今天設置起來,就放在講堂裏面都可以。這一套閉路電視裝置下來,現在大概七萬塊錢差不多就可以裝置起來。
外國片子很多,譬如你們學日語、學英語、學法語,這些電影片都可以能借得到,我們不要向外面商人借,我們可以向教育部,借這些教育電影的影片,可以向電視臺借,這都可以辦得到的,訓練我們聽說的能力。我們目的不是在看它的節目,目的是要在訓練聽說,這個能夠幫助諸位進步得快。不單單是靠一個老師,一個星期教幾點鍾,這不行,這要到哪年才能學得會?所以語文就是要習慣,多聽、多練習講,這樣才行。你每天都接觸,好像跟外國人每天都接觸,自自然然不知不覺他就會。我過去有個朋友,爲了要學英語,他自己把工作辭掉,那個時候美軍顧問團在我們臺灣,他就到天母美軍顧問團那個地方家裏去做傭人,替他打掃院子,隨便給幾個錢,只要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他不在乎待遇多少,主要的是什麼?主要就是學語文。天天要跟他講,講不好也沒有關系,厚著臉皮也講,他在那個地方待了叁年,那個英語學得比外文系畢業的高明多了。外文系畢業的見到外國人說不出話來,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下這樣的功夫,他就到美軍顧問團,到人家家裏去做傭人,所以語文要這樣的學。不要有所顧忌,「這樣我們出家人不可以看,看了犯戒。」你要是看電影娛樂性的,那犯戒;你學語文,釋迦牟尼佛獎勵你,哪裏是犯戒!你心地清淨如如不動,歌舞可以看,不是不可以看。
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敦煌石室變相圖,你們此地也有,你看看很多佛在那裏坐著,很多阿羅漢,又有天女在那裏散花,又唱歌又在跳舞。釋迦牟尼佛和大阿羅漢在這裏欣賞歌舞,這有證據一點不假。這我們在佛經裏頭可以看得到的,常常也看得到,釋迦牟尼佛都觀賞歌舞。不但觀賞,你看看唱到高興的時候迦葉都起舞,迦葉那麼大的定功,也跟著大家一塊跳起來。你們想想,大乘佛法活活潑潑的,這是清淨是在心地!所以不要拘束在戒律裏面,把我們正當要學的東西廢棄,那將來拿什麼弘法?我是年歲大了,你看到我這個樣子不老,實際上我已經很老,年歲大了。將來我們的責任,就是把上一代的佛法責任傳遞給你們,這都是時節因緣。叁次世界大戰之後,那個世界又是一種局面,而且這個大戰,在我們一般任何人都能看得到,時間不會很長,整個世界會有很大的變動。這個變動過去一定需要佛法,爲什麼?這也是世界上一般人逐漸也覺悟到,確實全世界的文化,只有中國文化與大乘佛學是真正的和平,沒有一點侵略野心,對於任何人一律平等待遇。這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找不到的,他們都帶有自私自利的色彩,唯有這個沒有自私自利色彩。這個文化說老實話,到任何地區、任何國家必定受人歡迎的。如果說人家不歡迎,那一定是搞錯,剛才講你說法不對機,才不會被人歡迎;如果要對了機的話,一定會被人家歡迎。所以這語文上的修養,此地的修養非常的重要。
佛法當然是我們的根本,是我們的大根大本,我們努力的來修學。所以知道方向、知道目標,個人自己要有願望,要立定大願。如果說你要是將來回到大陸上弘揚佛法,弘法利生;換句話說,你對於共産黨的思想要了解。你要是到美國,將來准備到美國弘揚,對美國的語文,美國的曆史、文化、思想這些背景,統統要搞得一清二楚,以它爲背景。你如果要到歐洲,歐洲是以法語爲中心、或者以德語爲中心,你也要把它搞得很清楚,這樣才會有效果。不是說有個機會,我到那邊去蓋個廟,找幾個華僑老太婆,每天給他講講,叫他學學古文,這沒用處的,起不了作用。當年印度這些大師到我們中國來,也不是以印度在中國的僑民爲對象,他是以我們中國人爲對象。我們現在中國法師到外國,不以外國人爲對象,是以我們華僑裏頭老太婆爲對象,這方向、目標全搞錯了。所以我在佛法的時候不太願意說話,說話是得罪人,說話就替自己找麻煩。希望你們同學們一定要開智慧,頭腦要清醒,要走一條正道。不是正道就是邪道,這裏頭沒中間的,我不正,我也不邪,不正也不邪,沒有這個道理的,這不是正道就是邪道。正是此地所說的,不是正法就是外道邪教,我們不能依外道邪教修行。底下有句話,這裏面說:
【長者見子便識心生歡喜者。】
這就是指的:
【即普光明殿。觀知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歎奇哉也。】
這個意思大家都曉得。下面一段都不難懂,諸位細細看看就可以。下課。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十九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19
特別要留意這是經裏面表法的意思,不但名號,你看一切事相乃至於一些小動作,它都含有很深的意思。這個地方舉幾個例子,就是「往捉、稱怨、驚怖、悶絕、噴冷水」,統統都含的有意思,我們絕不能把它當作一個故事來看,那你就完全是外行了,這是大家特別要注意到的。末後有幾句我在這裏念一念,就是最後的叁行,「信解品」最後的叁行:
【觀經微意。】
『觀』是觀察,『經』就是指本經,特別是指這一品,我們看經裏面的微言大意。
【迦葉等皆名眇目使人。】
這你要是經文不熟,你不懂得這意思,這就是比喻,統統是比喻。
【吾輩盡是癡狂窮子傭作。】
這個用意是什麼?佛是長者,諸菩薩、羅漢就是『眇目使人』;我們一切六道裏頭的顛倒衆生,就是裏面比喻的『癡狂窮子』。所以你要曉得這個道理,這個經裏講的什麼?就是講的我們自己,也就是講的我們現實環境。所以你要不曉得這個意思,你怎麼能看得出《妙法蓮華 經》的妙處?妙在哪裏你怎麼會曉得?所以我給諸位說,經是意在言外,一定要懂得言外的意思,你才能夠看出,一切法在世尊運用之下,那真是妙極了。
【原爲方便。直領是佛本懷。若能當下知歸。何煩世尊許多心力。】
這個幾句話很重要,最可貴的就是『當下知歸』,「當下知歸」,我們一般叫回頭是岸。幾個人肯回頭?不回頭是迷,回頭就是覺;換句話說,回頭就是佛菩薩!就看我們自己肯不肯回頭?這個回頭,這次送給你們這《觀音叁經》,叁經也概略給諸位介紹過,我這叁經選的時候,是把《楞嚴經》第六卷全卷選在裏面,全卷後面並不是「觀世音章」,「觀世音章」後面,接著是「四種清淨明誨」,那是《楞嚴經》裏面的戒律,我也沒有舍棄掉,也把它附在這裏面,其目的也就是提倡戒律。觀世音菩薩返聞聞自性,就是此地講的「當下知歸」。所以歸是返聞,我們一般人講,把我們這個心從五欲六塵裏面回來。給諸位說,這是很粗、很淺顯的歸,這也是回頭、也是歸,這是初步的回頭。此地所講的這是一乘法的回頭,那就是像觀世音菩薩「旋倒聞機」,這才叫真正的回頭,「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楞嚴經》有十卷經文,它的精華就在這裏面,可以說第六卷是整個《楞嚴經》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觀世音菩薩這章,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這個理論,無論是用在哪個法門上都適當,它是修學的原理原則,八萬四千法門統統用得上,禅、律、密、淨全都用得上,你只要會了這個原理原則,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都很容易成就,這是講到回頭是岸。諸位想想,如果你沒有甚深信解,你就不回頭;凡是肯回頭的人一定是解得深、信得深,肯定回頭,誰攔都攔不住,必定回頭,回頭就作佛、作菩薩。
我們接著再看底下一品,「藥草喻品」,這個一開端講迦葉尊者他們這些人:
【已領隨宜說法之意。】
這句要緊,第一句特別重要,承前啓後。十方如來教化衆生諸位要記住,『隨宜說法』,因此,佛法句句都是活的,沒有一句是死的,爲什麼?「隨宜說法」。你們諸位要懂得這個意思之後,如果佛法說法要事先有預備了來說法,你們想想,那隨宜不隨宜?不隨宜!所以佛法哪有什麼可預備的?到這個地方眼睛四方這一看,就曉得大家是什麼根性,自自然然的流露。我們在這兩個星期當中,給諸位講這個大意是這個講法的,講完之後,如果我再繼續住兩個禮拜,再從頭再講一遍,給諸位說,意思就不一樣。爲什麼不一樣?你們變了,你們聽了這一遍不一樣,再重複聽這個沒有意思了,是遍遍都不一樣。再給你說個老實話,你要問我在講臺講個什麼,我統統不知道,我都不曉得。所以我給你們講的老實話,我在這胡說八道,說了以後自己不曉得,事先也沒准備,事後也不想它,也不曉得怎麼說出來的,說了就了了,什麼都沒有。
前一點鍾給諸位講的基本的常識,基本的修養要有,到用的時候完全是活的。所以你不要想,法師說講經又不用預備,那我們也學了也都不要做,那你就完了。我在像你們這個年齡,苦學!我是從小就喜歡念書,什麼書都念,我那個時候在軍中,我的財富就是書。你想想看,我在軍中,要是中國人算卷,那個時候我藏書,大概總有叁萬卷的樣子,你們想想看,什麼樣都有。所以我的常識也很豐富,說什麼我都不外行,不管說什麼我都不外行,我都懂得。我是什麼書都看,這在沒學佛以前什麼書都看,興趣也是多方面的不是專,不是一方面,是多方面的,所以常識很豐富。過去有這個基礎,有這個底子,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我們才會有成就。世俗人常講最怕的自不量力,沒有能力偏偏要去做必定失敗。我當時有學習語文很好的環境,有很多人勸我,我想一想,能力不夠,我把它放棄掉,大家都認爲這很可惜。我今天想想我對,爲什麼?我把學外文放棄掉專攻佛法,我在佛法上才會有…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