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40

  ..續本文上一頁,讓大家享福,他幹這個事情,他不怕。在從前不行,在從前有連帶處分的。

  所以說從前這個政治製度,優點確實是很多,不可以說一昧的抹殺那專製,那這對於曆史不了解,對中國文化也不了解。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真正講專製不多,大家曉得秦始皇專製,秦朝政治專製,在明朝有點專製,除這二、叁個朝代之外,都沒有專製過。這個政權就是君權與相權分得很清楚,它並不專製,它的權劃得很清楚,皇帝有皇帝的權,宰相有宰相的權,宰相是治國,治理國家的。就好像我們現在公司組織一樣,皇帝好像是董事長,宰相是總經理,他可以任用總經理,聘請總經理,一切的事務都是總經理他去辦,皇帝不過問的。你辦得不好,我換掉;辦得好,你繼續辦,所以並不是專製。你仔細去研究中國曆史政治製度,優良地方確實多!這是講到無诤,講到進賢。這裏頭有幾句話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記住,『無诤故心無高下』。

  【無诤則戲論不生。】

  『戲論』是什麼?開玩笑。有傷大雅的玩笑不能開,有傷人心的玩笑不能開,這是要記住。所以佛法裏頭禁止戲論,戲論就是我們今天講,不要緊的話,沒有意義的話,就俗話所講開玩笑的話。戲論很容易讓人發生誤會,所謂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會發生誤會。心清淨,心沒有诤,這些都可以免了,爲什麼?他心是平靜的,自自然然沒有這些氣分,沒有這些玩笑,心是公平的、清淨的。底下一句說:

  【無诤則人所樂從。】

  『樂』是愛好,『從』就是追隨,一個無诤的人,別人都願意親近他,都願意追隨他。爲什麼?這個人大公無私,待人處世都是能夠做到公平。特別是在世出世間要做個領導的人,一定要做到這個原則,你才能夠得到部下的愛戴推崇,心悅誠服,真正的服你,這是要自己做到。假裝不行,假裝你裝成這個樣子,一旦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結果底下大衆一哄而散。所以要認真的去做。雖然講到一切無诤,這在德行裏面講是基本的德行,我們提出來的這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也許諸位要問,有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爭,好像不爭這個事情辦不通。那是要看什麼事情,爲衆生的事情,爲大衆的事情可以爭,爲自己的事情不能爭。爭是非、爭利害是大衆的是非、大衆的利害,自己沒有是非、得失,這個爭所謂是「其爭也君子」,這是君子之爭,是菩薩之爭,菩薩也爭這種。但是怎麼樣?必須要注意到時節因緣,什麼時候可以爭,什麼時候不可以爭,這個要注意。爭的時候,對方是個明理的人可以爭,對方不明理你跟他爭什麼?那就是從前人講「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不能爭,他沒知識,他不懂理你跟他爭什麼?孔老夫子對於沒受過教育的人,都要什麼他也不爭,爲什麼?他不懂禮,你說他哪個地方失禮,他根本就不懂禮,他失什麼禮?他懂禮沒有盡到叫失禮;他根本不懂禮他就沒有失禮,他就不失禮。

  譬如說我們對長輩、老師,我們懂禮的人,他要來了我們趕緊起立,請他上座,我們給他奉茶。如果對一個陌生人,對你根本就不認識,你的身分、地位根本就不曉得,他也沒有學過這些,你見了他,他連招呼都不打,你自己隨便找個地方坐,他不失禮,爲什麼?他不懂禮,不懂禮就不失禮。懂禮才失禮,這個講禮,要跟懂禮的人才講禮,不懂禮的人那你跟他講禮所謂說對牛彈琴,我們自己就錯!你看看佛法裏面弘法講觀機,平時待人接物都要曉得觀機。就是明理,我們所謂說是正當的,所謂是一種勸告也要有時機,這點諸位要曉得。凡夫修養的功夫還不到家,哪個人都愛面子,好,你有過失大庭廣衆之下訓斥你,雖然是對的,但是我沒面子,心裏面總是怨恨,總是不服。這種勸告就收了反效果。世出世法都一樣,不但同學與同學當中的勸告要在屏處,就是人家看不見,沒第叁者在。老師訓誡學生也要看情形,如果這學生有重大過失的時候,非訓誡不可也避免別人,也是關起門來不讓第叁者看見來訓誡,爲什麼?顧全他的自尊心,顧全他的面子。這樣學生接受訓誡,對老師感激,知道老師是真正爲他好,還維持他的尊嚴;你就大庭廣衆當中訓斥,有的時候懷恨一生。你要叫人家懷恨,這個事情麻煩大了,那不就等於把人家送到地獄裏去,這菩薩大慈大悲,怎麼能忍心做這個事情?不忍心。

  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你的事情做錯了,不是隨隨便便跟他說,小事情沒關系,無所謂,真正說大的事情那是不能讓別人知道,勸告他要在一邊。勸告人家時不肯聽、不能改,就不能再勸告,再勸告那就要結冤家。還有一種是客氣,請你指教,真的一指教他就生氣了,那是客氣。這些我都有經驗過,我有個老同參也非常好,他也是講經說法,有一次我在聽,講完了之後下了臺,他看到我在座,他到我面前來非常客氣,我哪個地方不對,請你指教。請我指教,那我們也確實是好朋友,我剛剛想指責他,告訴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我這一提,他臉色馬上變了,我立刻就恭維他,不說了,我才曉得原來這是客氣話,不是真的,那是客氣話。所以以後我們聽話就要注意,哪些人講的不是真的,請你多指教,請你多批評,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真給他一批評指教,這個冤家來了,只有你行,你瞧不起我,我哪樣不如你?所以有客氣話,聽話要會聽,他是真的來請你指教,還是客氣假的?這就要搞清楚。所以你要不搞清楚,自己吃了虧,人家對你不滿意,你還不曉得,那個冤從哪裏結的不曉得。所以做人不容易,做菩薩是更不容易,這些都是有智慧,要謹慎。

  真正誠心誠意能夠到處請教別人的,虛心下學,這個人決定會有成就。你看佛門裏面行菩薩道,求學參學的,善財童子是我們的榜樣,善財童子諸位要曉得,那是一個行菩薩道真正修行人。所以《華嚴經》的好處,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善財就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這種教學真是無以複加,方法用盡。參學,學生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佛菩薩、都是老師,所以你的道業就成就。不能有兩個人,有兩個人怎麼樣?有爭,心不清淨就不平等,兩個人你跟我同學,你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兩個差不多。有這個心就障了道,障了什麼?剛才你們來問的,障礙了一相叁昧、一行叁昧,你念佛的時候障礙你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自己要像善財一樣,不但一切有情衆生是我們的善知識,無情衆生也是善知識,你去念念《華嚴經》,蠟臺善知識、香爐善知識、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連無情的衆生都是善知識。你懂得這意思嗎?無情的這些衆生它表法,它表我們自性之中無量的智慧德能。我們看到燈燭代表的光明,你們在佛堂裏面,看到佛堂點的蠟燭、點的燈,這是代表的般若智慧。你看到這個燈它代表不代表般若智慧?馬路上的路燈是不是代表般若智慧?統統都是。你只認定了大殿裏面的燈代表般若智慧,其余都不是,你的佛法學的是鑽牛角尖。

  日月燈光統統代表般若智慧,見到光明我們的心地就正大光明,心不暗昧、不迷惑,那不是一切光明都是善知識嗎?不都是我們老師嗎?教我們心裏頭正大光明。你在佛殿裏聞到香那是戒定真香,你這鼻子裏頭聞到什麼樣的氣味都是戒定真香。聞到水溝裏臭氣,那個臭氣在佛法叫香塵,也是戒定真香,只要一聞到氣味,就想到我們要修戒、要修定。香也代表信香,這樣才行!所以一切大地、一切衆生,都是佛法的教材,都是活活潑潑的經典,都是一切佛菩薩在那裏講經說法,六塵說法。不要看到西方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何嘗不是六塵說法?只在我們六根暗鈍,接觸六塵不知道六塵是在說法,所以你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你如果現前就曉得,原來我們現前也是六塵說法,並不亞於西方,也不次於華藏世界,你一生怎麼會不成就!不要看到經,經就這麼幾本,前面不跟你說無量義,哪裏是這麼幾本,你看看佛家的經典幾萬卷,這就多得不得了,不止!真正是所謂說「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一一微塵都是經卷,一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怎麼不是諸佛菩薩所說的經典!底下有一句:

  【議論削平異見。】

  所以這個『議論』,爭論有的時候也必須,那是在某種場合,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議論,議論開智慧,學生與老師之間也可以有議論。你們看看《楞嚴經》,《楞嚴經》議論最多,阿難尊者有許多的意見提出來問佛,這個一問一答。同學與同學當中還有爭論的,雖然是爭論,爭的是個理,不是意氣用事。理是說的愈辯愈明,是辯明個理,理明了大家都有福。所以佛教在從前在印度有辯論大會,在我們中國過去也有辯論大會,佛教不是專製,佛教是開明的。講到大衆選舉,我剛才講這選舉,我們中國的選舉是賢人選賢,不是大衆的。這個大衆選舉最初實行的,就是在我們佛門,你看我們佛門常住執事是大家推選的,現在製度不像從前,從前是大家選舉,每年換一次。執事是什麼?執事是服務常住,是服務,那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的,真正用功的是清衆,哪個不願意做清衆,誰願意管事!但是大衆事情誰做?總不能是請別人來做,這是不可能,所以輪流做,一年輪一次。執事是選舉,和尚也是選舉的,這個普遍選舉製度最早就是實行在我們佛門,一切是大家開會決定。

  佛門裏頭羯磨,羯磨是印度話,翻成現在的意思就是會議,羯磨就是會議。那個叁番羯磨、四番羯磨,就等於現在所謂是叁讀通過、四讀通過,這表示謹慎。不是說一次這就決定,叁次、四次是叫你仔細思考,不要到以後好像有顧慮不周到地方,有過失,慎重的考慮。我們佛門裏面有四番羯磨,現在世界上所有國家製定法律,最慎重叁讀通過還沒有到四讀,我們佛門裏有四讀。可見得我們佛門裏製定一切法規,比世間法律還要謹慎。所以真正的民主是在我們佛門,幾千年來我們就實行民主製度,一切事情由大家共同決定,絕沒有任何一個人專製。所以製度之良好,這佛法爲別人稱道,爲社會所尊崇,有它的道理。也只…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