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46

  ..續本文上一頁功德,沒有一絲毫欠缺。爲什麼?他不是不做,他是當中有阻礙做不了,心是圓滿的,事上沒有圓滿,心是圓滿的。所以說是一切破壞只能破壞事相,不能破壞人家圓滿的心,不能破壞人家圓滿的功德。破壞到底破壞了誰會有那麼大的罪業?破壞了一切衆生聞法的機緣。所以你破壞法師講經,與法師不相幹,這個結罪不在法師那裏結罪,法師圓滿功德。跟誰結罪?聽經的大衆,他這個聽經的機緣沒有了。如果這個道場是一百個人聽經,換句話說,你跟一百個人結罪;有一千個人聽經,你就是跟一千個人結罪,這個事情麻煩。所以大家要曉得,破壞大衆聞法的機緣,而沒有破壞法師。所以你要是把這個事理看清楚,帳算明白了,這種傻事情我們決定不幹。聰明人修隨喜功德,某法師在某地方講經,我們看到的親戚朋友,我們勸他去聽經,他聽經所得的功德就等於我們給他的;換句話說,等於那個法師代我講經,你看這個功德多大。所以隨喜功德,與法師講經功德是一樣的、相等的。

  所以諸位要曉得,主持佛法教化一方,不一定要自己講經說法,也不一定要自己領衆修行,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這好比辦學校,你做一個校長,校長可以不必領導學生,帶著學生做功課,也可以不必給學生上課。但是一切教化都是他在主持,譬如整個教育政策、教學的計劃、課程的編排、老師的聘請,他做這個,這就行了。所以這個校長在佛法裏面稱之爲親教師,和尚。教員是什麼?教員是執行校長的命令,執行他的政策。他叫你教什麼,你就擔任這個科目,把這個科目教好,你是個好老師,整個教學計劃你不管,教學的設計你不管。所以教育成功、失敗,那是校長跟教務主任他們去管,這個責任最爲重大。等於說他們在設計,他們做工程師在設計;我們做工頭,是替他執行他的計劃,執行他的構想。所以教學的成功與失敗責任在他,諸位要曉得,不在教員,教員怎麼樣好就是這一門。好像整個建築的大工程,這裏面有許多的工程單位,你這個老師是單位一樣,是水泥工或者木工,我做得怎麼好,我木工做好了,其他的不好有什麼辦法,那別人做的。所以通盤的設計就是校長跟教務主任,教務主任那是助手,他們兩個人。你要一個好的校長、好的教務主任,這個學校已經辦出名聲來,辦成功。這一段它的重點,就是說明了護法的功德利益。

  【羅雲於佛佛前。】

  這個地方要特別注意到,你看看不僅爲釋迦牟尼佛,這個菩薩發心更了不起,不管是哪一尊佛,你要示現成佛,他就來示現爲佛長子,他示現佛子的身分。不是一尊佛,哪一個成佛他都來,他都來給你表演爲佛的長子。

  【密修梵行。】

  在這個聲聞衆裏頭,他是個修密行的,別人看到他好像在僧團裏面很頑皮,實際上他修行沒有人曉得。你看他一天玩到晚,他真正修行,真正在用功;換句話說,僧團裏面是個調劑。大家天天生活都很莊嚴、肅穆,時間久了感覺得枯燥無味。這個小沙彌也能夠在僧團帶出一點活潑的氣氛,僧團裏面小孩活潑的氣氛,他實在是內裏面修密行,內修密行。其目的幫助世尊:

  【欲啓其滯小聲聞。】

  他修的是菩薩行,啓發這些聲聞大衆,希望他們回小向大。世尊不說,由他在當中以善巧方便來逗引這些『聲聞』,叫他們覺悟回小向大。你看看這個功德多大,就是幫助佛接引小乘人到大乘,這是羅睺羅尊者。不但是幫助釋迦牟尼佛,哪個菩薩示現成佛,他都來幫忙這些衆生。前面曾經跟諸位提到過,教學多貴專,《叁字經》裏頭就說「教之道,貴以專」,羅睺羅尊者他這種教學真是專家,每尊佛出世他都以佛的兒子出現於世,幫助佛教化衆生,專家!所以你看看,不但在世間教學強調,佛法裏面教學,羅睺羅尊者這示現了專,專到了極處。我們讀了這樣的經,應當要有所感化,有所啓示,我們應當效法。所以在授記的時候,這個功德莊嚴的殊勝,都超過前面授記的那些菩薩聲聞,他們的功德實在是太大了。

  【二人同時得記。劫國壽命皆等者。】

  都有緣故。

  【阿難持佛法藏。持法必得解。】

  所以阿難尊者所表現的是多聞第一,而羅睺羅尊者所表現的是密行第一。

  【羅雲行密行。行由解生。】

  他們兩個人所代表的行與解。

  【行起解亡。故彼佛滅後。羅雲成佛。】

  所以它統統都有表法的意思在。底下兩句說:

  【以解發行。以行成解。二者相資之象也。】

  你看佛是以兩個最親近的人來做代表,一個是最喜歡的小弟,代表的解門;佛之長子代表的行門,行與解相輔相成。行門與解門,我再給諸位說個簡單的,解就是講的看得破,行就是說的放得下,放下能夠幫助你看破,看破亦能夠幫助你放下,所以這個兩門是相輔相成的。此地講的『二者相資』,「資」就是資助、幫助,解幫助行,行幫助解。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精進而沒有懈怠。底下說了:

  【身子上根。迦葉等中根。千二百下根。】

  『身子』表的『上根』,『迦葉等』這是表『中根』,『千二百』這是代表著『下根』,上中下叁根普遍的授記,顯示出佛法的平等。

  【解行居於叁根之外者。】

  它的意思是:

  【實由之而統攝。】

  上中下叁根都離不開解行,解行是佛陀教學基礎,統攝了八萬四千法門,統攝了上中下叁根。所以後面說:

  【若聖若凡。解行統之。】

  在佛法裏面講的道就是『解行』之道。爲什麼?一切凡聖所共行的大道,成佛也是走這個道,初發心的學人,亦是走這個道。末後這叁行很重要:

  【夫解行皆自心之本有。非從外來。既信自心成佛。其誰不發解乎。既發解已。其誰不修行乎。】

  這是諸位要特別牢牢記住,我們學佛不必畏懼,佛法的廣大精深那是真的,廣大精深那是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博大精深的佛法,是我們自己自性原本具足的,可見得它不是外面來的,是本來具足。既然是本來具足的,諸位想想我們能不能成就?當然能夠成就。所以前面一段說,只問我們自己肯不肯直下承當?如果肯直下承當這個事情原本不難。難的是我們自己迷失本心,不肯直下承當,難在這個地方。這一段說得尤其是明白,要緊的就是要我們能夠相信自心,相信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成佛,如果有這個堅定的信心,他就成功。我們想想,有這樣堅定信心的人又有幾個?實在是太難找!而每個人自己所感覺得總是業障太重,諸位要曉得,你心裏頭一天到晚念著業障太重,業障焉能不重嗎?不重也念重。給諸位說哪個人沒有疑、沒有惑?叫你改過自新,不要念著過去造的罪業。你要曉得你每念一遍,你的罪業又加了一番,我身沒有造罪業,想過去造罪業,一想心就造罪業,阿賴耶識裏面罪業的種子就又增長了一分。好像我們對花圃一樣,你又灌溉它一次,你想它一次灌一次,這是不好的。這念什麼?念善法,念叁寶!憶念叁寶,就等於說叁寶的種子天天你培植它,天天澆水施肥滋潤它,叁寶的種子成熟。

  所以一切善惡業都不要去念它,都不要去記它,爲什麼?因爲這些業習種子我們要把它消除。既然是決心要把它消除,怎麼可以去滋潤它?我們要想叁寶的種子增長,我們對於叁寶種子要天天照顧它,要時時去滋潤。《彌陀經》裏面你看看所說的,就是叫我們二六時中念佛、念法、念僧。佛法僧諸位還要知道,佛法僧,除了法翻成了我們中國語言之外,佛與僧都是梵語沒翻,因此你要曉得它的意思。念佛就是念覺,什麼叫念佛?是不是一天到晚念著佛佛佛這行嗎?這不行。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念念覺而不迷,這叫念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迷在境界裏面,這個念佛就失掉。法是正,正是不邪這是法,我們平常講的正大光明,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心正、行正,這叫法,這叫念法。我們心行不正,邪曲,法就失掉。怎麼樣念僧?僧是清淨、和合。我們自己自心不清淨,處大衆不和睦,僧寶就沒有;自己心無論在什麼境界都清淨,無論與什麼人相處都是和睦。所以佛教給我們入手,修行就要修柔和、忍辱,這就修的僧寶。所以諸位要曉得叁寶的意思,曉得叁寶,叁寶是自性叁寶。

  外面這個叁寶,佛像、經典、出家人我們講的事相上的叁寶,這是住世叁寶,這個叁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它的功德在哪裏?就是叫我們眼睛一看到佛像,我們就想到要覺不迷,它在那裏提醒我們;見到了經典,就想到我們心行正大光明;見到出家人,我們立刻就想到,我們做人應當是心地清淨,與大家和睦相處。所以這個住世叁寶有無量功德。但是,現在有幾個人曉得叁寶的意義?爲什麼不曉得?佛教沒有宣傳,沒有把這些道理講解給大家聽,一般人不知道,於是乎住世叁寶的功德也沒辦法顯示出來。不但沒有好處,現在實在講,叁寶如果不能夠發揚光大,我們出家的弟子,在家弟子也有分,出家、在家的佛弟子都有無量無邊的罪過。爲什麼?你叫社會人發生誤會,人家一看到佛菩薩迷信、偶像,我們有沒有分?爲什麼他看到佛菩薩形像叫做迷信、偶像?是我們做得不夠,宣傳不夠,他誤會!所以他這種說法,我們不能怪他,是我們自己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把這些道理講清楚,沒有解釋給他聽。

  他看到經典,他覺得古老東西過去了,沒有用的東西,所謂是說落伍,跟不上時代。他見過經典沒有?沒有,他也沒有聽過,也沒有讀過,一看到這個線裝書他就反對。哪裏曉得,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文字裏面,最上乘的文字,最微妙的義理,永遠是在時代的前端,它怎麼會落伍!凡是講這些古籍是落伍的思想,這些人都是不讀書之過。讀書的人不敢說這句話,爲什麼?佛法裏面講精進,既然講精進永遠在進步,那怎麼會落伍!你看儒家裏面講,你們打開《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怎麼會落伍!它不會落伍。這個思想商朝時候「湯之盤銘曰」。所以我們中國老祖宗,永遠是追求進步的,他怎麼會落伍!怕的是說如何落伍的那個人他是真落了伍,他自己…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