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47

  ..續本文上一頁落了伍他不曉得。別人走在前面,走得太遠了,他自己沒有看到,他以爲別人在他後頭,他自己在前面,那裏曉得人家遠遠在他前面。

  一見出家人社會的寄生蟲,再一看恐怕來化緣的來了。你看這些都是招致一切世間人的誤會,不但不知道尊重叁寶,不曉得叁寶的意義,在叁寶裏頭發生嚴重誤會,造成了錯誤的觀念,以至於一些錯誤的行爲,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誰給他的?我們都有責任。從前沒有這些誤會,爲什麼?每個寺廟都講經,每個在家、出家的信徒都了解佛法、都尊重佛法,真正是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懂,都接受佛法的教學。所以佛法在中國將近兩千年來,與我們固有文化結合成爲一體,這是有它的道理在。今天的衰,我們要曉得衰的因素。它爲什麼衰?我們要覺悟,如何能夠叫佛法在我們這一代要複興,我們才能夠對得起佛祖,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先,我們這一生也就沒有空過,也就成就無量功德。但是,每個人都有共業與別業,業力太大,佛在經上講「業力之大能敵須彌」,我們有這樣的大心、大願不能轉衆生的定業。在衆生善業沒有現前的時候,大家都造惡,大家都趨於有五欲六塵的享受。不能接受佛法的時候,諸位要記住,自己要精進努力的修持;機緣成熟的時候,要盡心盡力的弘法利生。

  古人的榜樣太多了,你就以達摩祖師來說,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機緣不成熟,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自己用功,從來不懈怠。一直到他臨走,機緣都沒成熟,只傳了一個慧可大師。我們可以說一直到第六代能大師手上,機緣成熟了,能大師將達摩祖師所傳來之法,普遍的弘揚在中國。所以以後中國的寺院,每個寺院都加上一個禅字,不管它裏頭是不是學禅的,它都要加上個禅字,你想想看這個影響有多大。這個影響,如其說六祖的影響,不如說達摩祖師的影響。所以給諸位說,在機緣沒有成熟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我學一輩子都沒有發揮,我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處?這是世間人的看法。尤其是在今天,我要特別提醒諸位,你也努力在修學,想將來弘法度生,將來沒有緣分,你很想來教學沒有學生,這個時候你不要灰心,你看看達摩祖師不灰心。你這一生只要傳一個人,不要傳多,只要傳一個人,他再傳一個人,傳幾代下去之後一定發揚光大,這就行了。何必這個果實要自己看到?要在自己手上完成?不必。這都是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典型、留給我們的榜樣,教給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修學。

  所以修學能夠不退心就是解得深,凡是退心的,對於佛法解得很淺薄。就譬如說走路一樣,走路他不退轉,他一直往前面走,他認識路,他熟,他曉得前面什麼目標,再前面是哪裏,他清清楚楚,他慢慢的走,他會走到。那個退轉的不認識路,他不曉得,他跟著你走,好像走了一段時間還沒到,算了,你大概走錯路,我不幹,我走另外一條路,他對前面情況是一無所知。由此可知,行與解的關系多重要,這也就是說在順序上排列的信解行證。就是淨土宗,它雖然不是按照信解行證的順序,它是信,解行同時,再求證。所以學淨土,不是說學淨土可以不要解了,我修行就行了,沒那麼容易!如果老實修行就行了,怕的你不老實,你要曉得老實兩個字太可貴!老實兩個字不容易做到。老實是什麼?雖然他不解,他對他老師的話百分之百的相信,絕不退轉。他不認識字,他也沒念過書,他佛法教義什麼都不懂,他的老師教他,你就老實念佛,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要管,將來佛接你往生。他相信,我就照這個話我一直念下去,到臨命終時佛來接我往生,佛就真的接他去。他一生不退轉,哪個人勸他你再改別的法門,他不聽,他很老實。今天又想禅,明天又想密,這個人就不老實。

  研究經也是如此,今天《法華經》好,我研究它;明天《華嚴經》也不錯,又動了心;後天叁論還不錯,又動了心,不老實。不老實研教,教不成就,修行,行不成就,就是你不老實,叁心二意。我們的前途要是毀就毀在這上面,不是外面的誘惑,怪自己做不了主張。也有人問我,我們在這樣情形之下怎麼辦?遇到很多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教我這個,那個善知識教我那個,他來問我,我應該怎麼選擇。你說我怎麼能代他選擇,我要選擇這個,別的那些人聽到了就氣,對我恨透了。我只給他一句話,自己心裏頭要有主張,我只教他這句話。心有主張就不動搖,要在教,學哪個法門,行,學哪個法門,十方諸佛來勸我我也不動搖,你就決定成功。這真的,如果佛要勸你的時候你動搖,魔可以化一個佛來勸你,爲什麼?魔就希望破壞你的佛法,希望你不要成就。所以你要記住,佛來的時候都不動搖,何況其他的人?我樣樣都可以聽,樣樣都可以接近,就是不動搖,決定有成就。好,我們下課。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二十五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25

  【解而不修。證果自遠。即解即行。得在刹那。身子龍女。遲速自見。】

  這都在經文當中意思。修行,大家要記住,我們解得一分就要行一分,不要等著我統統都搞清楚,我再來做,你到什麼時候才能搞清楚?知道兩分就行兩分,知道了就做,行解相應這樣才會有成就。縱然學經也是如此。所以你們常常會有人有個錯誤的想法,譬如講到弘法,下面一品「法師品」講弘法,一定要把這個經都搞清楚,我才能出去講。其實不然,我學了一句我就講一句,學了一段就講一段,不必要等一部經學完才出去講。你要說這個行嗎?我給諸位說,我們臺中蓮社教學就是這樣教,老師今天教這一段,「授學無學人記」一品,這一段講完,你們學了到第二天出去給人講去,下面經文,下面經文老師還沒有教,現在不曉得。就是這樣的,他那個時候開班教我們,就是這個方法,教的一段,今天教一段,這個禮拜你就講這段。所以我們是現炒現賣,後面的都不曉得。不是說把一部東西學完了,統統再去講,不是的,一面教一面就講。這個地方提示我們,也是這個意思,一面是爲人演說,一面是自己修行。就是自己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爲,一方面爲別人演說,自行化他同時在進行,沒有先後順序。下面一品著重在弘法:

  【前記一類聲聞。攝機未普。】

  還沒有能夠做到普遍。

  【此中廣記八部人非人等。被益乃圓。】

  佛力加被於一切衆生,功德圓滿,是在這品經裏面我們看到。

  【又前七品。以過去聞法受持修行供養。意在得記。】

  意思就是在得到佛的授記。這品跟前面不一樣:

  【此品現在未來聞法受持修行供養。意在弘經。】

  換句話說,前面七品經意思是在自利,雖然有利他,重點在自利,自利是前,自利已圓,到授記這個自利那是可以說是圓滿,已經蒙佛授記,現在重點就要放在弘法利生上。我們要問一問,我們有沒有得佛授記?如果你不讀《法華經》,也許佛沒有給我授記。你要是念了《法華經》,試問問佛爲『八部人非人等』,你算不算一個?你也算一個;換句話說,佛也爲你授記。經上授記最普的一句話是,「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你稱南無阿彌陀佛你當然成佛道。佛不但是爲當時一切大衆授記,未來世一切衆生統統都授記。所以說是在研究經到法華這個階段,我們的重點要移在利益衆生。自己修行的信心堅固,曉得自己一定成就,信心堅固。無論在理論上、在方法上都知道,那你要自己不能成就,那一定是你懈怠,或者是不相信。如果你真的要相信又能夠精進,哪有不成就!沒有這個道理,講不通的,決定自己成就。既然自己決定成就,我們就要在利益衆生上,要多下一點功夫。要曉得利益衆生就是利益自己,我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不多帶幾個人去?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一大批人跟了一道去,那裏歡迎,不僅你一個人來,帶這麼多人來。所以都要勸導別人,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所以這品有這個意思,品題標明的爲「法師品」。

  這個文裏頭有幾句話,跟我在前面給諸位講的,這個意思是相同的,我給大家說的這幾句話,就是「爲如來使」。我說這幾句話,是還沒有看到《法華經》,這個話在什麼時候說的?剛剛出家的時候。我在臺中求學,沒有出家的時候跟李老師一年叁個月,就是十五個月,離開他那個地方臨濟寺出家的。我走了以後,大概臺中老師給他那些同學們說,我是聽有個同修告訴我。他說老師跟大家講,我們跟他十年,都沒有學到東西,學到東西的人已經走了。他也沒有指名字,他們大家想那只有你走了,你走了你學到,那你學到了什麼你要告訴我,就來找我。我說「老師從來沒有單獨的教給我東西,都是在課堂裏,我們都一樣的聽,你總不能說我比你多聽一些,只有你們比我多聽,你們跟老師十幾年,你們聽了多少,我才不過是一年叁個月。我所聽的你們都聽到,你們聽到的那個,我好多都沒有聽到。」找我的人多了,所以我就把我的心得畫成一個圖表,做成一個表解。這表解給老師看,老師很同意,以後就用油印發給我們班的同學。這個表的結論裏面,就是如來使者,大概那個表還找得到,下一次講下半部的時候,我帶來送給諸位。那是我最初的心得,就是出家以前的,在家學佛的心得,很簡單一張表解。在那個時候提出來,要發心做彌陀使者。這個地方講的,你看最後的兩行:

  【故等是如來所使。】

  『等』是平等,都是如來的使者。

  【是使者非從小功德來。】

  凡是弘法利生的法師都是如來使者,爲什麼?代佛弘法,傳佛的旨意。就好比從前帝王時代,這些下聖旨的那個人,他雖然不是皇帝,他宣讀聖旨,代皇帝宣讀聖旨,這就是皇帝的使者。你今天能夠展開經典代佛來宣講佛法,你就是如來『使者』,就是佛的使者。這樣的人不是『小功德來』,這是要修大功德,過去生中曾修大功德,現在還要接著去修大功德,諸位要曉得這點。我過去世修得不少,現在世不要修,不行,現在世要努力的修。那大功德怎麼修…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