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48

  ..續本文上一頁?給諸位說,盡心盡力就叫做大,就叫做圓滿。譬如我們講修布施,我身上只有十塊錢,我整個的家當就十塊錢,我十塊錢統統布施掉,圓滿功德。那個人有幾億財産,到這邊來了,一筆捐給你十萬,那小功德,爲什麼?在他全部功德裏面萬分之一還不到,萬分之一都不到。而你的功德是百分之百,你是百分之百的圓滿,他才萬分之一,他那個十萬塊錢比你這十塊錢差得太遠。你是什麼?盡心盡力;他既不盡心又不盡力,九牛一毛,那算什麼?所以你們在道場裏面,對於貧苦的人要記住,要特別的尊重。爲什麼?往往貧苦人修的功德是圓滿功德,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尊重。你看那個富貴人家,坐了汽車到這裏來,捐了一大筆錢的,護法龍天理都不理他,你要曉得。

  爲什麼?出的錢多爲什麼?傲慢心,他那個心是貪瞋癡不是誠心,僥幸心,到這個地方來求佛菩薩保佑再發大財,我發了大財我再來捐一點給你,這成什麼話?我發了一百萬財,我捐一萬給你。你們想想看,這什麼心理,這不行的,確實是迷惑顛倒。大概發的財也不是什麼太正大光明,昧著良心捐一點錢,求佛菩薩赦免他的罪,哪有這個道理?罪業一樣照做,一樣要遭惡果報。所以我們對貧窮人格外的要尊敬,往往這些貧窮人來捐一點錢的時候,一般人講不理睬他,好像嫌他貧窮沒有捐幾個錢。不曉得來生是大福報,人家是誠心來做功德的,是虔誠心來做功德,不是傲慢。那個大富貴人家到這裏捐一點,還要人侍候,那個福報已經折掉了不少。你要不侍候他周到,好,我出了這麼多錢,你還對我照顧不周,下次不來了,我到別的地方去捐去。你看看貪瞋癡慢統統具足,他有什麼福德?唯有那個貧窮下賤,他的功德是圓滿的。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輕慢這些貧窮人,這是我們在待人接物當中要留意,對於貧窮、孤苦的人,我們要特別的恭敬、要憐憫,知道他們修福不折不扣的功德。因爲他們的心卑下,沒有傲慢,他們曉得自己沒有修福,至誠恭敬來修的,這是真正的福田。我們雖然沒那麼大的力量,我們也要盡心盡力的修福。施主供養我們出家人這是理所應當的,我們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我們生活要趨於享受,這就罪過。

  諸住要曉得,在過去是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在以往是這樣供養的。可是佛法到中國來之後,因爲我們中國的風俗人情跟印度不一樣,印度是實行托缽的製度,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施主對出家人四事供養。佛法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最講求的,就是孝道與師道,你們打開《禮記》,從前的帝王接見任何人,北面接見,北面他在上方接見臣子,甚至於外國的使節都是北面來接見他。你看看見老師,自己站在東面,不站在北面,所以老師稱之爲西席,西方大稱之爲西席。皇帝降階,不能站在北面,站在東面恭恭敬敬侍候老師,尊師重道,提倡的師道孝道。我們父母過去了服喪叁年,叁年喪,居喪叁年;老師要過去了心喪叁年,只是不帶孝而已,心喪叁年,你看看對於老師多尊重。出家人代表佛弘法,所以爲天人師,師的身分。這個師到中國來之後,因爲中國人敬師尊師,決定不會讓老師去沿門托缽。因爲在中國托缽是乞丐,那皇帝在外國請了老師來,這是皇帝的老師,叫老師天天在外面托缽,人家要罵這個皇帝,這個皇帝他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那皇帝做不成。所以這個製度一到中國來就不行,他也不需要樹下一宿,也不需要在外頭托缽,國家蓋的有宮殿給他安居,有人照顧他的飲食侍候他。於是供養也有金錢,本來不需要金錢供養,現在也有金錢,金錢是四事供養之外的。

  到了今天供養裏頭最重要的,就是鈔票,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現在誰送米給你,送衣服給你?都是送錢給你叫你自己去買去。錢的數量就沒有限製,在愈來愈多這個事情就麻煩,那多了你用不完你怎麼辦?我要大家問問,存銀行裏去,再多了再買棟房子,怕幣值貶值,再出租收利息去這就壞了,那你就造無量罪業。所以出家人今天接受人家財物供養,自己生活所需,而且生活所需要到一個限度,不能超過,到一個限度。多余的輾轉布施給那個沒有的,這就是我們出家人修福,我們要培福。我從五十六年就是離開臺中到臺北弘法,接受這些大衆的布施。如果到今天,我那些錢都不轉布施,都把它存起來,或者存銀行,或者是想買房子來置産業,給諸位說,如果連本帶利息大概也有一千萬,至少有這個數字,連利息要算上,至少有一千萬的數字。我是來了就出去,來了就出去了。所以他們大家都曉得,我手上不能有錢,有錢沒有幾天統統送出去。我臺北這個圖書館,來的時候也非常的奇妙,你們想想看,沒有一分錢還能搞什麼圖書館,還能搞什麼道場?這個錢就是居士們曉得,知道我手上不能有錢,他們供養了,供養怎麼樣?錢不給我。最初是個李居士供養我五萬塊錢,他說不行,給你的時候不到一個月就完了,不給法師。結果他說他給我去做會,做什麼東西,我也不懂得怎麼搞法,他給我講,這個五萬元叁年連本帶利一共十八萬。到了叁年的時候拿了十八萬來,給我了看一下又不給我。於是他們就商量搞道場,就這樣的,我手上沒摸過,一摸到的時候沒有幾天就完了,都布施出去。

  所以諸位要曉得,輾轉布施功德很大,什麼事情不要操心。有錢給諸位說,晚上睡不好覺,想那個錢怎麼個用法,會想;沒有了,一睡就睡著了,躺一躺就睡著,沒有心思,沒有妄想。你看什麼物價的波動,幣值的貶值與我統統不相幹,我從來不注意這些事情的,不相幹。身上口袋裏空空沒有,口袋裏大概裝的零用錢就二、叁千塊錢,永遠身上就是二、叁千塊零用錢,多了就沒有,很自在,非常自在。從前身上是二、叁十塊錢,到二、叁百塊錢,現在二、叁千塊錢自在得不得了。所以這就是告訴諸位說,我們要積功累德,要肯布施絕不要吝啬,看到人家沒有的了,我們就要給人家。有許多這些法師到我這來,說法師我沒有衣服。我說你看看,看看個子怎麼樣,穿得很合適,穿合適就拿去!我那個衣服不知道給人穿去多少件,不曉得,連數字都搞不清楚。反正是他穿去了,沒有幾天又有人替我做衣服,你們盡管做,我不嫌多,衣服不嫌多,爲什麼?出去的多。哪個出家了沒有衣服的,跟我個子差不多的,從裏面小褂到大袍全都拿去了。我說好,你們有人替我做,多多的做來,這不嫌多,出去的太多。這就是告訴諸位,我們雖然出家要修布施,不要貪財,不要吝啬,我們將來的法緣就殊勝,無論到那個地方都會受人歡迎,都會受人尊敬。你把錢財攢積多了,你就算是發了財,你走到外面沒有人理你,你要是出國旅行沒人照顧你,事事要自己掏腰包花錢,你有錢。我到國外去旅行,樣樣人家都替我照顧好,因爲曉得我身上沒有錢,所以什麼都要替我預備好,我沒錢。所以你想想看,多布施有好處,好處太多!你沒有做你不曉得,你做了才曉得好處多多。這個地方講:

  【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成就大願。憫衆生故生此人間。故於未來當得成佛。一切世人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敬其主則及其使。使托主威。慢使愈於慢主。故佛前罵佛。其罪尚輕。毀謗持經者。其罪更重。】

  這幾句話要多念幾遍,因爲你們大家將來都是法師,縱然不自己臺上講經說法,你們也是護持的。護持的還是法師,護法的還是法師,弘護功德是一樣的,你們要曉得你自己的身分,自己要曉得珍重自己。『已曾供養十萬億佛』,過去生中的事情,現在還要繼續供養。如何供養?前面已經說過,除自己之外,一切衆生之類皆是諸佛,我們都要加以平等禮敬、供養。成就自己,悲憫衆生,代佛傳法。所以法師的身分,是一切世人都應該要『瞻奉』的,要瞻仰,要奉侍的,現在只有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要說是人家不尊敬我們,我們就心裏不高興,這個不可以的,衆生在迷需要我們去教導,決定不能夠計較。這裏面末後兩句確實是很重要,佛前罵佛罪還輕,要罵佛的使者這個罪重,使者是代表佛。譬如說在從前,當著皇帝面罵皇帝這個罪還輕,皇帝會原諒他,不與他計較,罪輕。皇帝派出去的使臣,你要侮辱他這個罪重,爲什麼?佛前罵佛這是個人的事情,皇帝面前罵皇帝也是他個人的事情,沖動、不高興,對他個人的。派的使者是行政命令,代表著國家,國家有國家的尊嚴,你要是侮辱他;換句話說,你是侮辱國家,侮辱法律,這個罪不能夠赦。你佛前罵佛是一個人的事情,佛的使者傳法的人,他是代表著教法,這個罪過就重。所以對於讀誦、受持、弘經的人一定要尊重,我們講要把他當作佛一樣的尊重,你看到這個,那尊重的心要超過對待佛,應該說是如此的!

  【夫此經。】

  這就是指的《法華經》。

  【即自心也。諸佛初中後說。】

  這是指佛的一代教學,從鹿野苑到雙林間,就是佛的一生。

  【莫不指歸自心成佛爲本懷。】

  所謂是法門雖多,殊途同歸,都是歸到自己的心性,『自心成佛』。

  【若聞自心成佛。如來現在。猶多怨嫉。如身子乍聞疑佛爲魔。心懷驚怖。況滅度後。聞說而不謗乎。】

  這種說法,在我們中國確實比較好,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能夠接受,說「自心成佛」我們不會毀謗,縱然自己不相信自己,認爲自己罪業太重,也不至於毀謗。可是這個話,諸位要是在小乘國家提出來的話,立刻就遭到毀謗。譬如現在泰國,他們所謂南傳的小乘,他們相信一般人修行只能到阿羅漢,成佛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其余的人都不能成佛。所以你要說是一切衆生都能成佛,那他就立刻毀謗。小乘人認爲什麼?這個世間只有一尊佛,釋迦牟尼佛;你講有十方諸佛他不承認,他也不相信。你們到泰國去看看廟裏面塑的佛像,幾千尊、幾萬尊統統是釋迦牟尼佛,沒有第二尊佛的,統統是一樣的。廟裏往往塑了許多,幾百尊佛像排列在大殿裏面,可是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不是我們講的十方諸佛。我們講萬佛是…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