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59

  ..續本文上一頁是度生,目標都是要度生,真慈平等。所以我們見了不要奇怪,見了也不要毀謗,你不要看那破戒的人,不守規矩的人,也許他是大菩薩、佛再來的,我們肉眼凡夫怎麼曉得?他做的逆行,我們不學;他做的順行,我們學習,我們初學。所以以前講曆史,我那些同事們談到嶽飛死得很冤枉,我就告訴他們,嶽飛跟秦桧都是我們老師,都是善知識。怎麼?我說嶽飛教我們盡忠報國,秦桧教我們不要做漢奸,不要爲非作歹。爲什麼?你要是爲非作歹,你看看他的下場。那是教我們現身說法,一個是教我們,你學我;一個是教我們,你不能學我,兩個都是老師,一樣的功德。一個從正面來教,一個從反面來教,佛法裏講一個從順境教,一個從逆行教,順逆二行。所以你要是會學的,你看看天下一切衆生,哪個不是我們善知識?都是!

  【大小之教。權實抑揚。各順時宜。故皆不應說其過失。】

  所以學佛的人第一個要注意,不說一切人的過失,過失只有自己身上有,別人沒有,我們要檢點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到別人的過失。下面一句大家特別要注意:

  【有問難者。】

  他有難題,他要來問了,這個難題是什麼?都是修行上的困難,無論是在解上、在行上,他遭遇到困難來請教你。

  【但教大乘不以小答。此修口業也。】

  教人教大乘,不要用小乘法來答覆問題,佛在此地真正是大乘法。爲什麼?今天這個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小乘法行不通,小乘法別人害怕,大乘法在今天人家歡迎。小乘法裏頭決定不能歌舞,大乘法裏頭可以載歌載舞,這個大乘法好修,所以你教人大乘。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密法有問題,密法還是不行,教他大乘這就可以,這是可以比較契機。密法怎麼樣?密法那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約束,怕的是發生非常大的弊病,那是最高的境界。大乘法不害人,密法學不好就學到地獄裏,這個事情很麻煩。接引我的老師就是密宗上師章嘉大師,這在密法裏面在全世界占最高地位。這個中國邊疆四大活佛,在西藏有兩個達賴、班禅,內蒙古章嘉,外蒙古哲布尊丹巴,這是密宗四大領袖。我是很有幸的時候能遇到一個,他教給我那個密法是正法,不是邪法。密法從哪裏修?從戒定慧修起。所以你們不了解密法的真實義,你被它牽引著那麻煩大了,密法裏面殺盜淫就是戒定慧。所以密法到什麼時候?心地真正清淨,一切境界裏一念不生,這個時候可以學。否則的話,你在境界裏還會起心動念,還有人我之分,你要幹殺盜淫那是下地獄,沒有疑問!誰也救不了你。

  你要記住,佛法裏面說是靠別人來救你的,沒有這回事情,那是外道;佛法講的是自救、自度,沒有別人來救你。就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自己念到一心不亂,佛才來接引;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功夫沒有成片,煩惱沒有斷掉,佛還是不來接引。爲什麼?因爲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衆是清淨的,你的心不清淨,如果佛要把你接去了,那你不是把極樂世界攪和得大家都不太平!這你不能去。極樂世界人都沒有煩惱,你一個人有煩惱去的時候,這個麻煩大了。所以說最低限度伏煩惱,功夫成片伏煩惱,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這有條件的。絕不是說我念了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煩惱不要斷就可以往生,煩惱天天還起現行就可以往生,哪有這個道理?這佛法你要是明了之後,真正是合情、合理、合法。不像外道,有些在道理上講不通的!下面一段講意業:

  【嫉妒勿幹於懷。輕慢勿經於心。】

  『嫉妒』煩惱是與生俱來的,一定要痛戒,要把它斷掉。決定不能夠有嫉妒心,嫉妒心只有壞自己,對自己是嚴重的傷害,對別人決定沒有傷害。對他沒有傷害,對自己有傷害,那又何必?『輕慢』是瞧不起別人,輕視別人的心,這都是煩惱。

  【長短勿形於念。隨順叁乘。稱機說法。不惱不疑。上求下化。不惱則不說其放逸懈怠。不疑則不說其不得種智。上求則於如來生慈父想。菩薩生大師想。下化則平等說法不多不少。此修意業也。】

  這些話都非常要緊,這一段是告訴我們修身、修口、修意,就是修叁業,就是修行。眼前你修的是安樂行,將來就是菩薩行,安樂行就是菩薩行。

  【上雖備修叁業。而專在自利。】

  這種修學的方法當然都有利益衆生的,可是重在自利,自己成就了之後叁業清淨了。

  【下乃別修慈悲。專在利他。修大慈故。於在家出家人中。等心說法。令獲利樂。】

  你們在此這個慈與悲,這個地方才能劃得清清楚楚。哪些是慈?對那個已經入佛門的,無論是在家、出家學佛的人,對他們說法就是大慈。

  【於非菩薩不信人中。】

  不信佛法的人,你對他說法,這是大悲。沒有入門的人,這是悲心,憐憫他、同情他,爲他說法、方便誘導這是悲。所以說你看什麼叫大慈,什麼叫大悲。

  【然此安樂法。開則四行。合惟悲智二種。成就悲智故。爲四衆等供養恭敬。諸天等隨侍護衛也。】

  如果我們要求諸佛菩薩保佑我們,護法龍天護持我們,只要你修行,必定得到感應道交。如果我們不想修行,僥幸的希望佛菩薩保佑、龍天護持,這是辦不到的。佛在一切經裏面都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心不在道上,他與魔鬼感應,不會與佛菩薩感應。沒有護法來擁護他,恐怕有惡鬼屯門,來幫助他造惡業,拉他下地獄,他有這些事情。底下這是總結:

  【此經即是微妙自心。諸佛所宗。】

  所以稱之爲經中之王。末後有幾句話:

  【自心是佛。乃諸佛第一之說。自心成佛。於諸說中。最爲甚深難信難解。】

  這個幾句話大家把它劃下來,十方諸佛所說之法,就是說的這個,諸佛菩薩希望我們深信不疑的,也就是這個。我們果然直下承當了,什麼事都沒有,難就難在我們不肯承當。

  【如來現在。】

  『現』是示現,『在』是在世間,這是講釋迦牟尼佛當時的情形,『如來』示現在世間的時候。

  【猶多怨嫉。】

  像提婆達多這一類的人,對佛還埋怨、還嫉妒,佛示現的樣子給我們看。何況佛滅度之後,這是一闡提沒有善根的這些人太多了,對於弘法利生的這些法師們,他怎麼會不生怨障?怎麼會不障礙你?所以那些對你埋怨的人、嫉妒的人、障礙的人,你就把他看作提婆達多善知識,他障礙不了你,你必定這一生有大成就。如果你說非要某人給我做冤家、做對頭,我不服,我要報複他,那就壞了,那你也變成提婆達多,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要曉得,這是我們自己業障深重,沒有這些人我們的業障怎麼消得了?幸虧有這些大善知識,把我們無始劫的業障都消除,我們對他頂禮都來不及,怎麼敢埋怨!好了,我們這個課就講到此地,《法華經》上半部迹門,迹門就是完全從事相上來說的,迹門這十四品講完。下半部是本門也有十四品,本門是從體講的,這體用,迹門我們所說的相用,事相裏面的作用,本門是體用。觀世音菩薩那品就在本門裏面,如果我們把它當事相上來看,那你就不解觀音菩薩的意思。所以「普門品」不好懂,「普門品」看到都是講事,統統講的是理。好,我們下課。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叁十一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31

  前面講過「安樂行品」,「安樂四行」是教修行人就在現前消除業障。我們在講席裏面也常常提到,業障要是不消除,不要說是證道,我們今天念佛要講證得一心,不但是一心不能證得,就是連經義也聽不懂,聽了再多不開悟。這不悟就是有一種障礙,我們一般叫它做業障,或者叫它做罪障,障礙要不消除沒有法子入門。安樂四行就是教我們現前消除障礙,這樣當來才有成佛的希望,所以四安樂行有很大的功德利益。佛雖然這樣說了,我們也聽了,究竟有幾個人相信?尤其是現在的人,凡事都要講證據,如果拿不出證據來,就不容易叫人相信,這是衆生的習氣,不但現前是這樣的,佛陀在世大概也不例外。所以佛在這一品當中就是提出證據,藉他方的菩薩聽佛說這四種安樂妙行,他們就請娑婆弘經,就希望到這個娑婆世界上來弘揚這個大經。但是佛立刻就製止他,說你們不必來,爲什麼不必?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娑婆世界也有不少的菩薩,他們已經可以弘揚這個大經,不必再勞動他方的菩薩,所以才有從地湧出這些大衆。「唱導之首」是以四行來命名,就是四種安樂行,證明佛所說的開導的是真實不虛,是事實不是妄言。爲了使聽衆從今而後都能夠斷疑生信,修學有了依據,這就是我們世間所謂「尊師重道」。

  如來的教誨四方都能夠遵從,所以說從地湧出。這個地,經裏面所說的這些,我們一定要懂得它表法的義趣,地是什麼?心地。昨天我們講到,一聞佛名就能夠滅無量劫的生死重罪,蓮池大師特別給我們提出來,那個聞是心聞,不是耳聞,是真心不是妄心,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不要說是念佛,就是聽到一個佛的名,就能夠滅無量劫生死重罪。所以說學佛學什麼?學佛就是教你認識心,就是教你會用真心,無量劫以來生死重罪統統都消滅,會用真心你就成佛。千經萬論,千言萬語,就是爲這麼一樁事情。衆生不相信,衆生不肯依照佛的教誨去修學,可是諸佛菩薩還是大慈大悲,絕不舍棄衆生,時時刻刻在照顧,這樣的慈悲在世間決定找不到。父母對於兒女有的時候還有厭惡,佛菩薩對於衆生從來沒有厭惡過,縱然是衆生背叛佛菩薩,傷害佛菩薩,甚至於殺害佛菩薩,佛菩薩也不會記在心裏,這個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經文裏面無不是藉事顯理,立這個名,這個品題的名「從地湧出」。所以這個地剛才給諸位講是心地,也就是菩薩智慧所住之地,亦是諸佛本所源地,一切諸法寂滅無爲,實際的理地,從這個理地裏面,生出一切賢聖。

  正如同佛在《般若經》裏面給我們說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你就曉得無爲是地,差別就是從地湧出的意思。無爲是理,差別是事,理是平等的,事是不平等的,理是清淨的,事還是清淨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學佛就是要明理…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