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命就終了,六道輪回的生命終了,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身還在這叫什麼?這就是小乘經裏面常講的「有余依涅槃」。有余什麼?我這依他起在,依他起的在,遍計執沒有了,斷了,遍計執命終了。依他起長壽,依他起就無量壽,就證得無量壽;遍計執命終了,依他起就無量壽;遍計所執要沒有離開,依他起短命,爲什麼?有生有滅,六道輪轉。諸位要是真正把這些道理都想明白,都貫通了,你真是心開意解,你自己才真正看出來前途是無限的光明,不是一團漆黑在前頭摸索,不是的,一片光明。我跟大家講你要是不能夠悟,你要是不能信,那無可奈何,我覺得我的責任盡到了。真正的成就是要靠大家自己悟入,悟是開啓,入是什麼?在我們生活上證得。發現生活原來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你自己證得,證得怎麼樣?生死就沒有。再講念佛,給諸位說,得事一心不亂,這個比功夫成片高。功夫成片的人沒有得人空,沒有出分段生死,他那個力量只是什麼?可以把煩惱壓住,煩惱沒斷,他的功夫、他的定力能夠控製煩惱,叫煩惱不起現行,他有這個能力,但是沒有能力斷煩惱。證人空的人是斷煩惱,就是得六根清淨。
在這幾句話裏頭,我特別再要告訴諸位的,因爲什麼?怕大家産生懷疑,就是『具聞先佛之法』,這個「具」是具足。這個我們一聽頭大了,具足叁藏十二部這麼多,我統統都要聽,這個事情做不到!此地具聞,悟了就是具聞;不悟,你把叁藏十二部念爛了,你也沒聞。所以怕諸位看到這個字發生了誤會。我們想想六祖大師當年在黃梅聞法,忍大師跟他講《金剛經》,我算算時間決定不會超過兩小時。而且《金剛經》從「如是我聞」,只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具聞,他開悟!你要不信他具聞,叁藏十二部隨便拈一部經來你問他,他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他都通了,這叫做具聞。所以佛法裏面講具聞是講你大徹大悟,以這個爲目標。或者我們再給諸位說,以念佛人來講就是理一心不亂爲目標,你現在就得理一心不亂現在就具聞;沒有得到,沒有得到叫多聞。多聞是什麼意思?薰習,一遍一遍的聽,聽了之後開悟,用意在這個地方。但是你可不能執著,你可不能去研究,你愈研究是增加你的迷惑。聽懂了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也不去研究,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求一個心清淨。清淨到極處,就跟那水一樣,水先是大波浪,慢慢它小波浪,慢慢沒有波浪,沒有波浪就像一面鏡子,什麼都照得清清楚楚,就開悟。爲什麼不去研究?一研究又起波浪;換句話說,佛法的目的就是求的風平浪靜。你一研究你又自己製造波浪,這個佛就喊冤枉!所以佛經研究不得的,解不得的。我在給諸位說這麼多話都叫做廢話,你千萬不要當真,你要把這個廢話當真,那你心裏頭又起波浪;聽完這些廢話之後,心平氣和,風平浪靜,這就對了,這就如法。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四十七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47
十四頁的下面第五行最後叁個字開始:
【重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者。重修二觀破法執也。法執既破。則權實並行。隨宜演說。故四衆皆悉信伏也。】
前面講過菩薩以常不輕的心,但修禮拜,就是專修恭敬禮拜而得人空,出分段生死。昨天我們講到這個地方。在淨土法門裏面,就是如果我們用這種方法在我們念佛功夫上,就能夠證得事一心不亂,就能到這個境界。可是這個境界,並不就是最高的境界,所以還要發心更進一步來破法空。經裏面講又增長『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就是表這個意思,「二百萬億那由他」表『重修二觀』,修二觀爲什麼?『破法執』。我們曉得,小乘人破了我執,法執沒破;得事一心的人我執破了,法執沒破;法執若破,就能夠證得理一心。所以修學一定要以這點爲目標,爲我們修學的方向,這個理念是一絲毫都差錯不得的。到法執破了這個時候『權實並行』,度化衆生才能夠得自在,我們常講到「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他是真正做到。我們現在雖然想學可是很難,難在哪裏?難在煩惱無邊,一隨喜煩惱就來了。隨喜恒順衆生,這個隨喜不能成就功德,是隨喜煩惱,煩惱都來了。爲什麼?因爲我們沒有權實二智,實智是什麼?如如不動;權智是善巧方便,我們沒有這個。所以在一切法裏面先學一個什麼?學個不執著,能夠看得破、放得下,專心修一心不亂,得了一心之後「權實並行,隨宜演說」。所以這是實證功夫的問題,這裏頭勉強不得的。到這個時候四衆信伏。
【命終得值二千億佛者。證法空也。】
這就表示證法空之後,你見佛就多了。前面講命終是煩惱障斷了,叁界六道裏面命終。這個地方又講命終,命終是什麼?
【得法空則出變易生死。故複言命終。】
這就是『變易生死』裏面『命終』,這是到了什麼位次?到究竟佛的位次。因爲等覺菩薩變易生死還沒有了,還有最後的一次;從等覺再往上一層成佛,就是如來究竟果地,這叫變易生死命終了。經裏面常講「二死永亡」,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永遠沒有了,永遠離開。但是諸位要曉得,阿羅漢以前兩種生死都有,像我們現在兩種生死都有,我們有分段生死,我們也有變易生死。我們人之所以從少年會到老年,天天在這衰老,這就是變易生死。如果沒有變易生死,那就是一般人講「菩薩菩薩年年十八」,他沒有變易生死,他那個樣子永遠是那個樣子,沒有變易。所以我們今天是兩種生死都有。阿羅漢以上是分段生死沒有了,雖沒有分段生死,但是他有變易生死,從阿羅漢一直到等覺菩薩都有變易生死,爲什麼?法空沒破。我們也常說,圓教初住菩薩就得了法空,得是得一部分,沒有得到完全;破了法空就證得真性,就見性。所以說初住菩薩見一分性沒有圓滿。古大德也常常用晚上月亮來做比喻,我們在初叁、初四看晚上月亮有個月牙,那就好比什麼?圓教初住、二住所見的性,那是不是月光?是月光,真正的月光一點都不假。如來果地上,就像十五的月亮圓圓滿滿;等覺菩薩像十四的月亮,還沒有圓滿。由此可知,從初住以上都是見性,但是所見的大小不一樣,都是真性決定不假,這是破了無明所見得的真性。佛在經裏面給我們權分爲四十一個等級,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回向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分這麼多位次,就是每個位次所見的有大小不一樣。一直要到成佛,是究竟圓滿的佛,譬如十五的月亮再也不能更圓了,圓滿了!到了究竟,這就是變易生死盡了。
【了達二空。善解權實。當近叁智。故所值佛號日月燈明。】
這就是以佛來代表『叁智』,『日』是光明的,『月』也是光明的,『燈』也是光明的,這叁種光明可以說是無處而不照。通常我們講太陽白天照,月亮照夜晚,日月所照不到的地方,燈能夠照得到。所以「叁智」是從『二空』、『權實』裏面證得的。叁智顯就是「日月燈明」。
【如是圓明叁智。】
『圓』是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圓滿的,『明』是光明,是一切明達,沒有他不知道的,這叁種智慧。這個『叁智』就是說的一切智、一切種智、道種智。這個叁智:
【不出權實二種。故有二千億數。】
爲什麼說他遇到二千億佛?這『二千』是表權實二法的,智慧開了。所以在此地大家要留意,佛法是以智慧爲主,是以智慧爲基礎。既然接近叁智,菩薩地位愈往上去愈接近。
【則能悲智兼行。慈悲利物。如雲之自在。】
因爲底下又遇到一尊佛,就是雲自在燈王佛,這就是表示得大自在。像《心經》裏面「觀自在菩薩」,觀是什麼觀?此地講的二觀,修二觀破法執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得自在了。所以有智慧就自在,沒有智慧在境界裏頭處處有障礙,有障礙就不自在。所以學佛學什麼?學佛就是學開智慧,使我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現前能得大自在,將來一定是更自在。我們這一生在世的時候,佛跟我們講這個果報叫花報,我們修行叫花報,來世叫果報。好比我們種植物一樣,一定先開花後結果,看到花開得非常好,就能夠預料到果實一定結得好;如果花開得不好,將來的結果一定不好;花根本就沒有開,後來就沒有果的希望。一定是先開花後結果,因此,我們對於花報也不能夠不重視。《了凡四訓》的修學完全側重在花報上,我們一般人講現世的果報,就是這一世的果報,所謂果報就是這一世修得來的,不是前世的。我們今天沒有什麼修行,我們今天的果報是前世修的;我們這一世修的,在一般講如果沒有特殊的力量,是來生的果報。經裏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想要知道我們過去造的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就是過去世造的因,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欲知來世果」,我來生後世我的果報怎麼樣?「今生作者是」,我們現在所造作的就是的。我們做的是善,將來你一定善報;你造的是惡,將來一定是惡報。你造的是染這染報,你造的是淨這是淨報,這是因與果一點都不會錯亂!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
《了凡四訓》裏頭提示我們非常淺近,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一種修持方法,是人天果報修行的方法。如果用的心真、純,精進不懈,這種果報不必等到來世現前,現在世就現前,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改造命運。改造什麼時候命運?改造我們現在的命運。所以諸位要是真正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叁年就見效,你的命運就會轉,真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這求是什麼?是你命裏頭本來沒有的,這才算是真求;如果命裏頭有的不算求,那不算真求;是命裏面沒有的,而現在有了。你們讀《了凡四訓》就曉得,孔先生給他算命壽命不過五十幾歲,命裏頭沒有兒女,功名有一點也不怎麼太大,只做到一個縣長,而且死的時候是在任上;每年他的福報,就是他的收入都有定數。所以你要碰到一個高明…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