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相算命的,確實斷定了你一生,沒有辦法改變。唯一能改變的,佛門裏頭確實有方法。所以雲谷大師遇到袁了凡,把這改造命運的方法教給他,他那個時候還是半信半疑,雖然是做做得不徹底,發心要做叁千樁善事,十年才圓滿。可是他做個四、五年他的命運就轉變,跟孔先生原先給他算的就不一樣,就增長,這個他信心也增加了。所以第一次叁千善事圓滿之後,接著發心再做叁千樁善事,沒有幾年他就圓滿,精進不懈。而且到以後全家做,全家修善照著這個方法去修。雲谷大師傳給他的功過格,功過格是什麼?我們圖書館印得不少,《德育古鑒》,《德育古鑒》裏面就是功過格,了凡居士全家就是照那個修的。
但是修學,昨天晚上我講經的時候,你們聽也注意到,佛法要正信、正解、正見。你把這個文字解錯意思,修行到後頭不一定有結果;縱有結果,也不是你心裏想像預期的結果。所以這點很重要,要正解!望文生義很容易發生誤會,如果這一部《法華經》,大家都望文生義,那它的價值連世間一部小說都不如。所以你要曉得佛的經典是意在言外,你一定要懂得,你才曉得怎麼個做法。我昨天在講席裏頭舉了幾個例子,希望諸位能夠舉一反叁,智慧現前,此地講「善解權實」,著重在善字!我們今天打開佛經,我們依照這個句子來解,不善,爲什麼?一句話只有一個解釋;哪裏曉得佛一句話裏頭有無量義,有無量個解釋。譬如我昨天講的一個不殺生,哪有那麼單純,我不殺衆生命叫不殺生,不殺生裏頭有無量義,有無量解,無量個境界,我們哪裏懂?我們粗說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五十一個境界,這一條戒是都要遵守的,從初發心到等覺菩薩都要遵守。可是怎麼個守法每個境界不相同,並不一樣,等覺菩薩持不殺生戒,如果那境界跟初學的完全一樣,他就不叫等覺菩薩!
譬如你們在學校念書一樣,你們到初中一年級就念國文,你到大學還念國文,這個科目的名字沒有改一點點,都在那念國文;你在小學的時候就念數學,你到研究所還念數學,這個科目名字一樣。不殺生就是一個科目名字,初發心的要學它,到等覺菩薩還要學它,內容不一樣。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跟大學的國文,內容有淺深不相同,在教學方法也不相同,學習的態度亦不相同,那怎麼會一樣?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所以學佛的人貴在守住自己的本位,把自己的本位守好。爲什麼?別人的境界我們不曉得,他是羅漢、他是菩薩、他是古佛再來,我們哪裏知道?所以佛教給我們,如果我們想在一生當中成就,《華嚴經》裏面學善財,一生成就;《法華經》裏面學常不輕菩薩,一生成就。你說我不是學《法華》,我也不是學《華嚴》,我就是修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的。一樣,你以善財、常不輕的心行念阿彌陀佛,一生成就,功夫淺的得人空證事一心,功夫深的得法空證理一心。如果我們心裏一樣都空不了,那你念一輩子佛,你什麼都得不到。你要能空得了!可是這個空怎麼個空法?這是個很大的問題。空了,我什麼都不要了,那你並沒有空,你心裏有個什麼都不要,你心裏有個什麼都沒有,你還是沒有得到空,你人空也沒有得到,法空更沒得到。這個事情確實是不容易,問題在哪裏?一定要開智慧,不開智慧證不到二空之理,所以不開智慧,怎麼行?
我常常說爲什麼不開智慧?你有障礙,你自己不曉得你障礙在哪裏,你自己不肯把你障礙去掉,障礙障了你的根本智,障了你的後得智,這是什麼人都沒有法子幫忙。諸佛菩薩慈悲得不得了,看到你束手無策,無可奈何。這個事情是什麼?必須是你自己解決,迷是你自己迷,開悟還是要你自己開悟。佛菩薩只能告訴你們,你們爲什麼迷、怎麼迷,把這個迷悟的根源告訴我們,我們自己要覺悟,自己要會把這結解開。所以叫善解權實,善就是慧解,真正智慧現前這才能解。至於這些善巧方便,我們在講席當中,長年的在講解、提示,諸位必定要覺悟。最初方便,佛門裏面所運用的就是誦經、念佛,這是最初方便。誦經、念佛用意在哪裏?用意在降伏煩惱。也就《金剛經》裏面,須菩提尊者所問的兩個大問題,「雲何降伏其心,應雲何住」,這兩個問題。我們的心應當住在什麼地方,如何降伏我們的妄心,須菩提在《金剛經》上提出的兩大問題,佛在《金剛般若》裏頭就是解決這兩大問題。佛將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法是什麼?依他起性。叫我們對於宇宙人生有真正的覺解、認識,決定不錯誤。然後你在宇宙人生當中,你的心是平靜的,不起波浪;你不認識,你當了真,你在這裏面才起分別、才起妄想。你曉得一切都是假的,好事是假的,你不動心;惡事也是假的,也不動心;冤家對頭是假的,你不動心;至親的父母、眷屬,也不動心,爲什麼?都是假的。
這一世給你做父母恩愛,一死了之後,一轉世的時候彼此不相識。所以你認爲生生世世還有關系,那是妄想!你今天認爲與他有關系,他跟你沒關系。所以佛給我們講,衆生與衆生的關系只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這關系,恩怨、債務了了,什麼關系都沒有,面對面是陌生人;有這四種關系,這就是麻煩來了,這就造業受報。所以要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解,我們唯一依清淨心來待人接物。欠命的我們還他的命,人家要來傷害我,要來殺我,要想把我整死,那是我欠他的命,一點怨恨心都沒有,還掉了,還掉以後彼此不相識,沒有關系。欠債的,人家來坑我、來騙我,把我的錢財奪去了,是我欠他的,應該還他,絕沒有再討還的念頭,債務了了,你自己心就清淨,那是還債。爲什麼是這個還法?我們當初欠人家就是這麼欠法的。那個小偷把我的錢偷去,我過去世也偷了他的,什麼方法來,還是什麼方法去。隔壁鄰居很有錢,爲什麼他不偷他的,他偷我的?我欠他的,隔壁人家不欠他的,所以要曉得這個道理。覺悟的人唯有慈悲,慈悲就是平等的愛,世間人這個愛不平等的。不平等的慈悲就叫做情、叫做愛,平等的情與愛就叫做慈悲,慈悲跟愛是一樣的,一個意思,沒有兩個意思,就一個是平等心,一個是不平等心;一個是清淨心,一個是染汙心。所以佛法裏爲什麼不講愛,而講慈悲?不像其余宗教裏面講「神愛世人」,爲什麼不說佛愛世人,菩薩愛世人?因爲愛是感情的,愛是染汙的。慈悲就是愛,它是清淨的,它是平等的。這個底下講:
【智慧破惑。如燈之除暗。王亦自在之義。】
所以他遇到這一尊佛。
【佛號雲自在燈王。】
這位佛是表什麼?前面這個佛是代表的叁智圓滿。這一尊佛的德號是表示自他二利自在,自利自在,利他自在,就自行化他無不自在。可見得說種種佛的名號,還不都是說自己一個人嗎?到你自己自行化他都自在了,你就是雲自在燈王佛,你成佛就叫這名字,你做菩薩就雲自在燈王菩薩。但是諸位要曉得,一切佛菩薩大根大本就是威音王,那是根本。威音王是表示什麼?就是佛法裏常說兩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就是威音王。所以都是從這個地方生的,而是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爲基礎、爲本源。這個時候:
【爲衆說法得六根清淨者。】
與前面講的「具聞先佛之法,得六根清淨」,前面是自成就。具聞,昨天我特別把這個句子說明白,具是具足,悟了就具足。所以有人聽了一句他就具足,有人要把千經萬論讀遍了才具足,這不一樣。譬如《楞嚴經》裏面講「歇即菩提」,那就具足,《圓覺經》裏面講「離幻即覺」,具足了,一句就具足。問題怎麼樣?就是你悟不悟,你曉得怎麼個叫做歇,離幻怎麼叫做離,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一切都不要,我就離了,不是,這個離不是那個講法。我心裏什麼都不想了,我歇了,實在還沒有辦法還要想,放一把火把自己燒掉,燒成灰了這總不想了吧!如果那個樣子就成佛的話,那太簡單了,放一把火把自己燒掉我就成佛,哪有這種道理?燒成灰你還打妄想,你妄想歇不掉,你歇不掉。真正歇掉了與這個身體又何關?所以這歇是什麼意思?怎麼個歇法?《圓覺經》離幻,離是怎麼個意思?怎麼個離法?這裏頭有大學問!你要是望文生義就大錯特錯,那才真正叫盲修瞎練,邪知邪見。你把這個經文意思錯解,就是望文生義,叁世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這個意思,你把意思解錯,解錯了還自以爲是對的,這就是佛經之難懂的地方。真正懂得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沒有不成就的,而且成就得很快速。前面自成就得六根清淨,這是實;現在『爲衆說法得六根清淨』,這是權。前面講的是自利,此地講的是利他,這就是善解權實,悲智兼行,智是自利,悲是利他,自利利他。
【前證人空離有而空。故單言清淨。】
清淨心現前。
【此證法空即有而空。故言常眼。】
所以你們學這離幻,學的歇心,你要曉得這個意思,這叫真歇了。爲什麼?與法性完全相應。這時候叫『常眼』,什麼眼?五眼圓明。沒有成佛,在菩薩位置上四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圓滿光明。
【不爾便有重疊之過矣。】
要不是這樣的話,這個文字前面有一個得六根清淨,後頭再說一個得六根清淨,這不重複了嗎?不重複,它是兩層的意思。底下再講:
【供養如是若幹諸佛者。】
這是經裏面講的供養諸佛。供養諸佛是什麼意思?
【指前諸佛。皆是自心也。】
再給諸位說,不但諸佛是『自心』,一切衆生、任何一法無不是自心所變,那不是自心是什麼!全是自心所變。這個境界實在說不出,我們不得已常常用夢境來做比喻,因爲你們都做過夢,夢的時候有經驗,夢中的境界全是你自己心變現出來。決定沒有外面的境界跑到你的夢中去,沒有,都是你自心變現的。醒來的時候,會覺悟到這夢境全是自心,沒有外人。我們今天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我們自心變現之物;而我們已經迷惑顛倒,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不…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