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89

  ..續本文上一頁曉得衆生跟自己是一體。世間做父母對兒女,他知道這是一體,兒女犯了什麼樣大的錯過,他就能夠容忍,都能夠原諒,都還認爲是自己寶貝兒子。但是真如法性變現一切萬物,比這還要親切,他就不知道,他迷惑了。所以佛法裏頭「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諸位好好的想想這個意思。下課。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四十八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48

  這一段這是繼續來說供養:

  【供養如是若幹諸佛者。指前諸佛。皆是自心也。故寂音雲。供養親近。即隨順觀照義。】

  這一句很重要,表法的意思必須要明了,真正的供養就是『隨順觀照』。換句話說,就是《般若經》裏面所講的,以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這就是供養。這個文字是諸法之語,有的時候又怕我們執著在文字上,從文字才提起觀照,如果離開文字,那觀照就沒有。所以又說依方便般若,這個方便就把一切萬事萬法統統包含在裏面,沒有一法不是方便法。換句話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事事物物都要能提得起觀照般若,然後才能夠證實相般若,這就叫做『供養親近』。由此可知,供養的是什麼?供養的是真如本性,親近的是真如本性,這叫真供養,這叫真親近。所以我們平常一聽到「供養親近」,這個意思會太窄小,認爲提到供養一定是拿點錢財去施舍,這就是供養;親近一定給他一天到晚在一起,我就親近,這錯了!不曉得佛經裏面所講的供養親近,裏面有甚深表法的意思,不曉得這個道理。可是事上的供養親近,有沒有必要?也有必要。事上的財法供養是弘法利生,是修利他的事業,目的在此地,而不是對某個人的。親近善知識,自己心已經清淨了,這善知識親近、不親近沒有關系。自己心不清淨,親近善知識聞法希望得六根清淨,得我法二空,目的在此地,這是親近的功德。

  已經得清淨了,再去親近善知識那是什麼?做影響衆,就是幫助善知識接引衆生,自己做個招牌一樣,那影響別人,所以做影響衆。可見得親近供養的意思是在利益衆生,自己已經成就了,這是利益衆生,自己沒有成就的時候是自利,所以這自利利他,是這麼個意思。可是最重要還是表法的意思,如果連表法的意思都沒有做到,只做到表層,那是表面功夫,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懂得表法,在表層裏面會得到真實的利益。這就是現在現前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社會上供養親近,可以說在事上講做到了,可是在功德利益上來說看不出來。原因在哪裏?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裏頭含的有很深的表法義趣,不了解這個。所以他親近供養得不到利益,甚至於親近供養還帶來很多的煩惱。譬如我在剛剛出家的時候,有幾位很發心的居士們在道場出錢出力,到後來家裏頭破産,廟裏頭再看不到人了,十多年都看不到人,不曉得到哪去。他自己好像也沒有面子,過去有錢有勢,到寺廟裏頭哪個人都尊重他;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到寺廟去一分錢也出不起,好像沒有面子,幹脆就不去,退了心。所以常常會想,我這樣的發心爲什麼遭受這個果報?還有一種人我們自己家境很苦、很艱難,我們出錢出力,看到那個寺廟裏頭天天蓋新房子,就那麼幾個人天天在享受,所以一看的時候自己退心了。

  而佛經裏常常講的,要親近、要供養功德無量無邊,這話沒講錯,你要能把這個會歸自性,當然功德無量無邊;你只做外表,不曉得裏頭的意思,所以你供養就生煩惱。我們對於當前整個環境要了解、要覺悟,而後本著佛陀的教誡,我們應當怎樣的做法、怎樣修法,自己才能夠得真正的功德利益。實際上講佛門裏面修福好修,很容易,可是幾個人肯修?我在過去講席當中,曾經很多次的提供大家的意見,我們這裏做的有幻燈片,像景美這個小電影院,一個月不過叁百塊錢。我們這個幻燈片是「請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請念阿彌陀佛」,電影院裏開始放電影之前打在銀幕上,大家一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你這叁百塊錢做了多少功德,你度多少人!大電影院,臺北市一流的電影院一個月也不過一千二百塊錢。我們做幻燈片一張不過五十塊錢,做兩張花一百塊錢。所以諸位想想,你度多少人,這做真正的好事!還有的就是報紙雜志,從前有個居士做,哪個人做不曉得,他是用我們華藏法施會的名義,登在什麼?《電視周刊》,《電視周刊》上有兩條,「請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下面是「華藏法施會」,什麼人出錢我不曉得。《電視周刊》看的人多,發行的數量多,一次都是幾百萬份。所以像這些都是花很少的錢,修廣大的親近供養。

  還一種殊勝的就是講座,我們辦一次大專佛學講座,實際上花的錢有限。一次大專講座,一百多個學生,我們所花費都不超過十萬塊錢。有些有錢的人家那十萬塊錢算什麼?到哪個地方一捐就是捐幾十萬。一次講座這個功德,給諸位說比你蓋一個大廟還要殊勝,如果你蓋這個廟有廟無道,變成鬥爭的道場,那還得造罪業。所以不要看不起七天的講座,七天的講座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你看看從前的曹翰,一天隨喜的功德,都得叁世的福報。你要是出錢出力辦七天的大專講座,這還得了!你的果報超過曹翰百倍、千倍,他享叁世的福,你就會享一百世的福,這個事情要我們能信得過,要我們真正肯幹。曾居士要拜天公,我就跟他講你把拜天公那個錢拿來印《了凡四訓》,做大專講座的教材,天公對你感激,你替天公修了福!這是我們真正明理的人曉得,替天公修最大的福報。如果我們殺幾頭牛、殺幾頭羊去祭天公,天公看了要流眼淚,哭笑不得。爲什麼?因爲這個殺生的帳要算在他頭上,我是爲你殺的,那個牛羊也會抱怨天公。所以我們要曉得怎麼樣的做法,才是如理如法,我們世間人講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學了佛要開智慧,開智慧就曉得,哪個做法最爲殊勝,能夠得最大的功德利益,我們才去這樣做,這才是真正的供養親近。『隨順觀照』,我們自己「隨順觀照」,能夠令一切大衆都隨喜觀照。底下就敘說出一切佛菩薩表法的意思,我們讀這段文應當要聞一知十,一聞千悟。

  【當知威音王。即自心離念清淨義。】

  剛才我跟大家講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是『威音王』,你們想想哪個人不是「威音王」?你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們就是威音王。

  【日月燈明。即自心叁智圓明義。】

  自己的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現前,你就是日月燈明佛。

  【雲自在燈王。即自心悲智雙運義。】

  所以給你說你要是念《萬佛經》,你念一萬二千多尊的佛名,個個都是你自己,佛門裏面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統統是你自己一個人。你曉得諸佛菩薩是你自己,十法界一切衆生還有例外的嗎?沒有一個例外,全是自己。所以佛在《華嚴經》才給我們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所造,不是自己心是什麼!就是沒有一法不是自己。我們最大的一個迷惑就是心外有法,自己跟外面萬法劃一道界限,我不是你,你不是我,劃一道界限,這是迷惑顛倒,這是不認識自己。此地只說了叁尊佛,你就要覺悟到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己,善人是自己善心所變現出來,惡人是自己煩惱心所變現出來。離了善惡心所就沒有善惡人,你對待一切人就是平等、就是清淨。所以境界是隨心而轉,這叫學佛,學佛就是學覺悟,學不迷;我們心爲境界所轉那就是迷,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到最後無法自拔誰造成的?自己造成曉得這個道理,知道這樣的修學。

  【漸漸消歸自己。】

  所以佛法在修學綱領上有兩句話,聞法要消歸自性這是真聞。修行要轉識成智,識是迷,智是悟,就是破迷開悟,轉識成智就是破迷開悟。如果我們修行還愈迷愈深,聞法是心外求法,這就顛倒錯亂,無怪乎無量劫來而不能成就。原因在哪裏?就是把這個方向搞錯,怎麼樣勤苦的走,走不到目標。我們想想,我們今天的聞法修行,是不是向著這個方向?是不是向著這個目標?我們聽到佛名曉得是自己。聽到威音王佛曉得是自己的清淨心,聽到阿彌陀佛曉得是自心無量覺,聽到釋迦牟尼佛曉得是自己慈悲,能仁就是慈悲,清淨,寂默就是清淨,這就叫消歸自性。見到觀世音菩薩,曉得是自己大慈大悲普覆一切,自性觀音。這樣漸漸會修,你看到一切衆生也能消歸自性,看到一個冤家對頭也知道消歸自性,是我自性裏面煩惱心所;見到善人、順境,曉得是我們自己的十一個善心所。無有一法不是自性,無有一法不是自性變現之物這叫做修行,這樣才能開悟!悟了之後就不生煩惱,悟了之後就得大自在,悟了之後你才真正做到常不輕。此地講漸漸消歸自性之後:

  【故曰。常不輕者即我身是。】

  常不輕菩薩是誰?是自己。我們自己對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事都要尊重,曉得那是佛、是菩薩,自己一身是凡夫、學生。所以在一切境界裏,從此以後再也不起虛妄分別了。

  【據此則知。予言頓悟自心之象。非爲妄誕。能信自心是佛。雖未即成。不久當得。】

  這裏頭最重要就是信字,信要正信,不是妄信,正信是什麼?這個道理真正明白了,沒有懷疑。我們今天這個正信提不起來,就是什麼?分別妄執離不開它。我們現在這個信心裏頭攪和著虛妄分別,遍計執著,我們帶了這些東西,所以這個信不真不純。曆代祖師常常告訴念佛人,「要真信切願必得往生」,如果我們講信可以說哪個人都有,要講真信就很少人有,真信難!真信是什麼?要用真心。我們現在用妄心,你這個信不是真信,這個心是妄心。給諸位說,什麼叫真心?真心是永遠不變的這是真心,會變的不叫真。今天信,明天又不信,這個不是真心,真心永遠不變。所以一個覺悟的人他用心他用真心,別人對他會變心,他對人不變心,爲什麼?他用真心,他將來能夠證菩提、證果。用妄心的人不能證果,用妄心的人不會得一心不亂,爲什麼?因爲一心是真心,妄心與真心不相應。妄心是叁心二意,叁心二意跟一心…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