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P90

  ..續本文上一頁怎麼會相應?用叁心二意怎麼能修成一心不亂?所以你要想修成一心不亂,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唯一真心。不管別人對待我怎麼樣,你對待我好,我對你也是真實;你對待我惡,我對你還是真實;你是你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你不想得一心,我想得一心;你不想成佛,我想成佛。我成佛,想成佛的人,我對待人的心那就不一樣,就不許可用二心。如果我們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原則,自己能夠把握住,能夠真正的去修學,這一生決定成就。

  所以佛法所教給我們,佛經裏面所講的無不是『頓悟自心之象』,這一句法師說得很好!所以底下有這麼堅決肯定給我們說明,『能信自心是佛』,這句太重要了。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頭,也是這樣告訴我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佛在《觀經》裏面告訴我們的。問題就是我們相信不相信?你要是果然真信,現在雖然沒有成佛,但是你距離成佛不會太遠。爲什麼?方向正確你就一天一天接近,不會再走入歧途,不會走岔路,爲什麼?你曉得用真心。《楞嚴經》裏也是這麼說,因地心與果地覺要相應,果地覺是清淨的,因地心要清淨;果地覺是不生不滅,因地心也是不生不滅。所以佛在楞嚴會上很具體的告訴我們,叫我們用不生不滅的真心,去求證不生不滅的究竟菩提涅槃。哪是我們不生不滅的心?我們六根的根性,眼見色、耳聞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真心,永遠不變的。我們的妄念有生滅,今天喜歡他,明天又討厭他,這是生滅心,這個生滅心要不得,這叫六道輪回生死心,所以叫我們遠離是遠離這個。不是叫我們眼不要見,耳不要聽,不是這個;這是真心,我們要用真心,要舍離的是妄心。在境界裏頭無有分別、無有執著,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真心用事。對待別人大慈大悲,盡心盡力幫助人,什麼也不計較,叁輪體空。爲什麼不計較?因爲一切境界、一切衆生都是自心所變,你幫助了誰?幫助自己不是幫助別人,自己幫助自己。諸佛菩薩教化衆生教化誰?自己教化自己,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裏面講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是六祖大師說的。

  【故曰。我因受持讀誦此經疾得菩提。】

  『此經』就是《法華經》,常不輕菩薩說他因爲讀誦《法華經》,所以他很快的成就了大菩提,他爲什麼成就?因爲他信。就是在前一節我給諸位說,信受奉行,他相信,他接受,他能照這個話去做,照做就是奉行。我們今天聽了怎麼樣?不信,不能接受,做不到,所以不能『疾得菩提』。

  【彼四衆等。】

  這是指一般的,就是我們現前讀誦《法華經》而不得利益,這是剛才所講的。

  【堅執言教。不信自心。然於自心無減。是故雖多劫不值叁寶。墮於地獄。】

  這就是講什麼?死在教下的這些人,依文解義的這些人。所以佛在《華嚴經》裏面,說的有兩句話是名言,「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什麼人說?要自己修行證果的人說,他說的給諸位說不是佛菩薩、祖師說的,是從他自己親證境界心性裏面流露出來,這個說的人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與佛,經是佛說的;與祖,注解是祖師說的,與佛祖同一個境界,佛佛道同,這樣的人給你來解說你才容易開悟。如果說是自己沒有修、沒有證,沒有入這個境界他來給你說,他怎麼個說法?依文解義的來說,那你怎麼會開悟?所以這樣的善知識難求,到哪裏去找,有修有證的人到哪裏去找?有修有證的人額頭上也沒有貼幾個字,「我有修有證」,沒有!他有修有證他也不會告訴你,他爲什麼不告訴你?告訴你你會胡造謠言,他要告訴你佛法就滅了。可是如果你有慧眼你會認識,俗話常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你多親近幾個人多比較,你心裏就有數。可是這比較是要理智的選擇,不是感情的,那個人對我很好,就跟他去,那是感情的。

  我們臺中蓮社都不例外,臺中蓮社有好多老蓮友到別的廟裏去跑跑了,以後就到他們那裏去,蓮社再也不去了。爲什麼原因?因爲蓮社冷冰冰的,沒有人招待,你去的時候你自己愛坐就坐,你要喝茶你自己去倒,也沒有人理你。到了別人廟裏賓至如歸,招待得很親切,他就不來蓮社。所以李老師常常勸蓮社的人,對人要客氣、要招待,不要這樣冷冰冰的,你看信徒都跑掉!可是我們蓮社這些蓮友聽了之後怎麼樣?老師這麼勸還是冷冰冰的,還是不理人,那有什麼辦法?所以我們選擇要以理智選擇,不能用感情的選擇。感情的選擇那些魔王外道感情豐富,都跟他去!佛菩薩往往沒有他們表現得那麼熱情,但是佛菩薩真正慈悲。那些表現在面上的熱情,並不是真正的慈悲,是一種誘惑人、引誘人的一種方式、一種權術,我們不能被它迷惑,不能被他欺騙。這也就說明爲什麼今天相信邪法的人多,相信正法人少,正法不用權術。此地講的還不是這個境界,比這個還強一點,這是什麼?『堅執言教』,心外求法的。『不信自心』,可是怎麼樣?你不信,你不信事實還是這樣。『然於自心無減』,事實還是事實,只是你不信而已。但是不信對你造成了障礙,這個障礙就太大了,障礙你多生多劫遇不到『叁寶』,遇不到叁寶給諸位說,墮地獄這是免不了。實在講六道輪回當中是最容易墮地獄,而且墮地獄的時間也最長。我們在六道裏面,可以說總是有十分之八的時間在地獄,在其他的道裏頭也不過就是十分之二而已,十分之八的時間住地獄。我們今天是短時間擺脫了地獄到這人間來,今天聽到佛法,應當要覺悟。雖然是這樣的:

  【猶得值遇不輕而成菩提。豈非還悟自心而得成就耶。】

  常不輕菩薩對我們是個大的增上緣,這樣的人就是修什麼?修怨親平等,使我們得悟菩提,使我們成就!這是你要有善根,有這個緣分你遇到了。我學佛能夠有這麼一點點成就,也就是遇到常不輕菩薩。什麼時候遇到的?是我在學校裏念書的時候遇到的,我在講臺上也給諸位說過很多次。我有一個同班同學,我在全校同學當中就最看不順眼他,大庭廣衆之下侮辱他、欺負他。可是這個人怎麼樣?在背後的時候沒有一個地方不贊歎我,別人告訴我他對你怎麼贊歎、怎麼佩服,可是我還是欺負他,還是瞧不起他。這樣一年兩個學期被他感化了,我到他家裏去道謝,最後變成了好朋友。這個想想的時候,這個人沒有出來,在大陸上沒出來,我今天學佛,我的忍辱從他那學來,他能夠忍,能夠忍受。所以才會有這麼一點成就,這個人給我的教訓太深了,今天想想他不是常不輕菩薩,誰是常不輕菩薩!我在沒有聞佛法之前,常不輕菩薩就示現,就給我打底子了。叫我在什麼環境裏、什麼樣的人都能忍受,我一想想,別人怎麼樣對我,我想想我過去怎麼樣對待我那個同學,他都能忍,我應該學他,我那個同學姓白,白振寰。所以菩薩時時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自己會不會覺悟?你要是迷而不覺,你不認識;覺悟了之後想想,那個人是菩薩化身,是來度我的,才知道佛菩薩沒有離開自己,佛菩薩常常在照顧自己。所以你遇到了常不輕菩薩,你自己『還悟自心而得成就』,覺悟到自己錯了,應當要跟人家學習。

  【雖以惡口罵詈杖石打擲。亦因毀罵而種其因。】

  你就是對常不輕菩薩怎麼樣侮辱他、毀罵他,像我過去對我的同學一樣,我就是幹這個事情,人家都能夠忍受,就給我種善因使我覺悟,終於省悟過來。這個底下講比喻說:

  【如人嫌旃檀樹。惡心斫伐。因伐樹故。香氣隨身。】

  『旃檀』,就是我們現在講檀香,這個樹很香,你不喜歡它你砍它,砍它怎麼樣?砍了它香氣還是隨你身上。這個比喻是:

  【故知自己真心無始無終。】

  就把旃檀的香氣比作『自己真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始無終』。

  【在聖不增。處凡不減。猶若虛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

  『虛空』,你能夠求它嗎?你能夠避開它嗎?不可能。

  【佛知此故。引例發明。】

  在本經裏面舉了許多公案、因緣,來發明這個道理。

  【若悟自心。則知佛元不對佛說。】

  所以佛不說法,佛不度衆生,道理就在此地。佛天天說法、佛天天度衆生,爲什麼說不說法、不度衆生?因你自己本來是佛,你現在迷了,你一覺了佛還說什麼!佛所說的你都知道,不必說了。你說的就是佛說的,佛說的就是你說的,所以無法可說,要緊的就是要悟。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要學常不輕,就是要學善財,老實念佛,學常不輕、學善財才叫做老實念佛,這一生必定成佛。

  妙法蓮華 經大意  (第四十九集)  1981/7  臺灣圓覺寺  檔名:08-02-49

  請掀開經本,十四頁後面「常不輕菩薩章」,最後的幾行,此地是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

  【雖以惡口罵詈杖石打擲。亦因毀罵而種其因。如人嫌旃檀樹。惡心斫伐。因伐樹故。香氣隨身。故知自己真心無始無終。在聖不增。處凡不減。猶若虛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佛知此故。引例發明。若悟自心。則知佛元不對佛說。】

  這個末後一段我們讀了以後,也就明白佛法常說,「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個意思也就是在此地。譬如說現在有許多外道惡意毀謗佛法,我們聽了之後,如果說聽了很生氣這是錯誤,那這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我們聽了應當是悲欣交集,就是又可憐他、又歡喜,爲什麼要可憐他?因爲這個謗佛的罪過免不了要墮落的。歡喜的是什麼?他心裏面已經有個佛號,這個佛號已經落在阿賴耶識裏,將來時節因緣成熟,這個善根種子一定現前;換句話說,他將來必定成佛。但是他要先受惡報,而後會成佛,就跟此地講這個意思完全一樣。比喻裏頭尤其明了,『旃檀樹』就是檀香樹,它有很濃厚的檀香。這個人不歡喜它,要把它砍掉,一面砍,一面當然身上也就沾了香氣。砍伐「旃檀樹」這是過失,沾了香氣這是功德利益,就跟毀謗佛法聖教是一樣的意思。由此我們曉得,這個真心就是佛性,也就是真如本性,『…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