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90

  ..续本文上一页怎么会相应?用三心二意怎么能修成一心不乱?所以你要想修成一心不乱,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唯一真心。不管别人对待我怎么样,你对待我好,我对你也是真实;你对待我恶,我对你还是真实;你是你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你不想得一心,我想得一心;你不想成佛,我想成佛。我成佛,想成佛的人,我对待人的心那就不一样,就不许可用二心。如果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原则,自己能够把握住,能够真正的去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

  所以佛法所教给我们,佛经里面所讲的无不是『顿悟自心之象』,这一句法师说得很好!所以底下有这么坚决肯定给我们说明,『能信自心是佛』,这句太重要了。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也是这样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相信不相信?你要是果然真信,现在虽然没有成佛,但是你距离成佛不会太远。为什么?方向正确你就一天一天接近,不会再走入歧途,不会走岔路,为什么?你晓得用真心。《楞严经》里也是这么说,因地心与果地觉要相应,果地觉是清净的,因地心要清净;果地觉是不生不灭,因地心也是不生不灭。所以佛在楞严会上很具体的告诉我们,叫我们用不生不灭的真心,去求证不生不灭的究竟菩提涅槃。哪是我们不生不灭的心?我们六根的根性,眼见色、耳闻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永远不变的。我们的妄念有生灭,今天喜欢他,明天又讨厌他,这是生灭心,这个生灭心要不得,这叫六道轮回生死心,所以叫我们远离是远离这个。不是叫我们眼不要见,耳不要听,不是这个;这是真心,我们要用真心,要舍离的是妄心。在境界里头无有分别、无有执著,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真心用事。对待别人大慈大悲,尽心尽力帮助人,什么也不计较,三轮体空。为什么不计较?因为一切境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心所变,你帮助了谁?帮助自己不是帮助别人,自己帮助自己。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谁?自己教化自己,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讲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是六祖大师说的。

  【故曰。我因受持读诵此经疾得菩提。】

  『此经』就是《法华经》,常不轻菩萨说他因为读诵《法华经》,所以他很快的成就了大菩提,他为什么成就?因为他信。就是在前一节我给诸位说,信受奉行,他相信,他接受,他能照这个话去做,照做就是奉行。我们今天听了怎么样?不信,不能接受,做不到,所以不能『疾得菩提』。

  【彼四众等。】

  这是指一般的,就是我们现前读诵《法华经》而不得利益,这是刚才所讲的。

  【坚执言教。不信自心。然於自心无减。是故虽多劫不值三宝。堕於地狱。】

  这就是讲什么?死在教下的这些人,依文解义的这些人。所以佛在《华严经》里面,说的有两句话是名言,「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什么人说?要自己修行证果的人说,他说的给诸位说不是佛菩萨、祖师说的,是从他自己亲证境界心性里面流露出来,这个说的人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与佛,经是佛说的;与祖,注解是祖师说的,与佛祖同一个境界,佛佛道同,这样的人给你来解说你才容易开悟。如果说是自己没有修、没有证,没有入这个境界他来给你说,他怎么个说法?依文解义的来说,那你怎么会开悟?所以这样的善知识难求,到哪里去找,有修有证的人到哪里去找?有修有证的人额头上也没有贴几个字,「我有修有证」,没有!他有修有证他也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不告诉你?告诉你你会胡造谣言,他要告诉你佛法就灭了。可是如果你有慧眼你会认识,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多亲近几个人多比较,你心里就有数。可是这比较是要理智的选择,不是感情的,那个人对我很好,就跟他去,那是感情的。

  我们台中莲社都不例外,台中莲社有好多老莲友到别的庙里去跑跑了,以后就到他们那里去,莲社再也不去了。为什么原因?因为莲社冷冰冰的,没有人招待,你去的时候你自己爱坐就坐,你要喝茶你自己去倒,也没有人理你。到了别人庙里宾至如归,招待得很亲切,他就不来莲社。所以李老师常常劝莲社的人,对人要客气、要招待,不要这样冷冰冰的,你看信徒都跑掉!可是我们莲社这些莲友听了之后怎么样?老师这么劝还是冷冰冰的,还是不理人,那有什么办法?所以我们选择要以理智选择,不能用感情的选择。感情的选择那些魔王外道感情丰富,都跟他去!佛菩萨往往没有他们表现得那么热情,但是佛菩萨真正慈悲。那些表现在面上的热情,并不是真正的慈悲,是一种诱惑人、引诱人的一种方式、一种权术,我们不能被它迷惑,不能被他欺骗。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今天相信邪法的人多,相信正法人少,正法不用权术。此地讲的还不是这个境界,比这个还强一点,这是什么?『坚执言教』,心外求法的。『不信自心』,可是怎么样?你不信,你不信事实还是这样。『然於自心无减』,事实还是事实,只是你不信而已。但是不信对你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就太大了,障碍你多生多劫遇不到『三宝』,遇不到三宝给诸位说,堕地狱这是免不了。实在讲六道轮回当中是最容易堕地狱,而且堕地狱的时间也最长。我们在六道里面,可以说总是有十分之八的时间在地狱,在其他的道里头也不过就是十分之二而已,十分之八的时间住地狱。我们今天是短时间摆脱了地狱到这人间来,今天听到佛法,应当要觉悟。虽然是这样的:

  【犹得值遇不轻而成菩提。岂非还悟自心而得成就耶。】

  常不轻菩萨对我们是个大的增上缘,这样的人就是修什么?修怨亲平等,使我们得悟菩提,使我们成就!这是你要有善根,有这个缘分你遇到了。我学佛能够有这么一点点成就,也就是遇到常不轻菩萨。什么时候遇到的?是我在学校里念书的时候遇到的,我在讲台上也给诸位说过很多次。我有一个同班同学,我在全校同学当中就最看不顺眼他,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他、欺负他。可是这个人怎么样?在背后的时候没有一个地方不赞叹我,别人告诉我他对你怎么赞叹、怎么佩服,可是我还是欺负他,还是瞧不起他。这样一年两个学期被他感化了,我到他家里去道谢,最后变成了好朋友。这个想想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来,在大陆上没出来,我今天学佛,我的忍辱从他那学来,他能够忍,能够忍受。所以才会有这么一点成就,这个人给我的教训太深了,今天想想他不是常不轻菩萨,谁是常不轻菩萨!我在没有闻佛法之前,常不轻菩萨就示现,就给我打底子了。叫我在什么环境里、什么样的人都能忍受,我一想想,别人怎么样对我,我想想我过去怎么样对待我那个同学,他都能忍,我应该学他,我那个同学姓白,白振寰。所以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会不会觉悟?你要是迷而不觉,你不认识;觉悟了之后想想,那个人是菩萨化身,是来度我的,才知道佛菩萨没有离开自己,佛菩萨常常在照顾自己。所以你遇到了常不轻菩萨,你自己『还悟自心而得成就』,觉悟到自己错了,应当要跟人家学习。

  【虽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亦因毁骂而种其因。】

  你就是对常不轻菩萨怎么样侮辱他、毁骂他,像我过去对我的同学一样,我就是干这个事情,人家都能够忍受,就给我种善因使我觉悟,终於省悟过来。这个底下讲比喻说:

  【如人嫌旃檀树。恶心斫伐。因伐树故。香气随身。】

  『旃檀』,就是我们现在讲檀香,这个树很香,你不喜欢它你砍它,砍它怎么样?砍了它香气还是随你身上。这个比喻是:

  【故知自己真心无始无终。】

  就把旃檀的香气比作『自己真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始无终』。

  【在圣不增。处凡不减。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

  『虚空』,你能够求它吗?你能够避开它吗?不可能。

  【佛知此故。引例发明。】

  在本经里面举了许多公案、因缘,来发明这个道理。

  【若悟自心。则知佛元不对佛说。】

  所以佛不说法,佛不度众生,道理就在此地。佛天天说法、佛天天度众生,为什么说不说法、不度众生?因你自己本来是佛,你现在迷了,你一觉了佛还说什么!佛所说的你都知道,不必说了。你说的就是佛说的,佛说的就是你说的,所以无法可说,要紧的就是要悟。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要学常不轻,就是要学善财,老实念佛,学常不轻、学善财才叫做老实念佛,这一生必定成佛。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四十九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49

  请掀开经本,十四页后面「常不轻菩萨章」,最后的几行,此地是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

  【虽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亦因毁骂而种其因。如人嫌旃檀树。恶心斫伐。因伐树故。香气随身。故知自己真心无始无终。在圣不增。处凡不减。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佛知此故。引例发明。若悟自心。则知佛元不对佛说。】

  这个末后一段我们读了以后,也就明白佛法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意思也就是在此地。譬如说现在有许多外道恶意毁谤佛法,我们听了之后,如果说听了很生气这是错误,那这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我们听了应当是悲欣交集,就是又可怜他、又欢喜,为什么要可怜他?因为这个谤佛的罪过免不了要堕落的。欢喜的是什么?他心里面已经有个佛号,这个佛号已经落在阿赖耶识里,将来时节因缘成熟,这个善根种子一定现前;换句话说,他将来必定成佛。但是他要先受恶报,而后会成佛,就跟此地讲这个意思完全一样。比喻里头尤其明了,『旃檀树』就是檀香树,它有很浓厚的檀香。这个人不欢喜它,要把它砍掉,一面砍,一面当然身上也就沾了香气。砍伐「旃檀树」这是过失,沾了香气这是功德利益,就跟毁谤佛法圣教是一样的意思。由此我们晓得,这个真心就是佛性,也就是真如本性,『…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