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始无终』。在圣不增一分,圣,我们就是讲的成佛,在佛菩萨这个果位上没有增加一分,纵然在三恶道也不减少一分,所以说不增不减。
『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我们人生活在这个虚空当中,诸位想想看,『虚空』里面,我们在虚空里头能够去求虚空吗?能够说是逃出虚空之外吗?这都是愚人所做的,所以智者他是不会这么做法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是遍一切处,我们真心所具足智慧,般若智慧也是遍一切处,真心里面所具足的万德万能也是遍一切处。但是我们现在显得很可怜,智慧也没有,德能也没有,这为什么原因?遍一切处为什么原因你自己智慧德不能现前?这就是所谓说无明盖覆,烦恼障碍,这是众生可怜之处。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烦恼的根本,如果你要是能够把烦恼的根本拔除,你的智慧万德万能统统起作用。像台中李老师跟大家宣布,他一定把《华严经》讲圆满,讲圆满之后再讲一部《弥陀经》,他才往生。照他这个进度,我跟他算一算,至少还要三十年,他就是向大家公开宣布,他还要活三十多年,他今年九十三岁,他至少要活到一百二、三十岁,经才能讲完。人家就能得这么样的自在,喜欢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 ,喜欢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走得了。
这个原因在哪里?二障破了!破少分的二障就能够有这样的功德,二障全破了那成佛了,破少分这在圆教是初住菩萨的地位。我们凡夫怎么能够晓得?可是我们自己要发心一定要除障碍,二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法执。我执就是我贪、我爱,与第七识相应的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就是我执,特别重的就是我爱,这是烦恼障的根本。所知障的根本就是我见,见是什么?见解,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法执的根本。在一切法里面,我们没有我爱、没有我见,你就入了圆教初住菩萨,你念佛就得理一心不乱。你还要断不了贪爱、断不了见解;换句话说,你这两种障碍、两种执著永远不能够突破。你的真如本性虽然具足与诸佛一样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如果你能够把两种执著舍弃掉了,这就是『悟自心』!自心就是真如本性,「悟自心」就是明心见性。这一明心见性你才恍然大悟,『佛元不对佛说』,「佛」是什么?此地是能说法的佛,十方诸佛。底下「不对佛说」那个佛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对我们说过什么?什么也没说过,一切是本有的,一切是现成的,去掉了执著就证得。可是你要想去执著去不掉,你学常不轻菩萨,你才能够去掉。
我这一次在南部讲经,昨天我回来的时候,吃完早饭有个法师来问我,就是他们弥陀院的法师,他说有人说,大概也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讲。这外道是旁门左道,他的老师讲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他说佛法里面讲无量法门誓愿学,那旁门左道我们当然也应该要学。这个听的人就发生疑惑来问我,他说他听了这个话的时候很迷惑。我说他讲得没错,旁门确实是门,左道也是道,怎么不能学?不但要学,应当学。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杀盗淫妄也是道,要不要学?当然要学。但是问题在哪里?不是现在学,你现在迷惑颠倒,你要是一学你就入三恶道。那也是道,三恶道也是道,地狱也是道,饿鬼也是道,畜生也是道,你这一学就入他那一道去了。菩萨要学是什么?学了要度那一道的众生,他不学地狱道,怎么能到地狱里度众生?不学旁门左道,如何去接引旁门左道的众生?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我们念佛证得理一心以后才学,不是现在学。
什么学问都要学,就跟学校念书一样,可是他的程度才在幼稚园,你跟他讲大学研究所的学问都要学,他行吗?如果要行的话,国家何必去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精神力气,用不著!小孩一上学就念博士班,念了几个月博士学位就拿到了,这多轻松?办不到!所以旁门左道要学,那是大学研究所的课程,不是学佛人当前的课程,这要晓得。这样说起来,真正得道的这些高僧他应该可以学了,他为什么不学?他是学,但是他不敢示现的学,他要公开示现的学,那就把佛法破坏了。那初学的人看某某大法师都学外道,那外道一定不错,我们大家都跟他学外道,这就把初学的人会害死了、害惨了。所以说是功夫到了的人他只有什么?只有在某一种机缘之下他来学。所以佛法常说,佛法是因缘法,《法华经》就是讲的因缘。不明了因缘,不能够随顺因缘那就不契机,佛法讲求的「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经典称之为契经,这里头讲求的是善巧方便,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一番苦心。「常不轻品」我们就讲到此地。
再看底下经文「如来神力品」:
【千世界微尘等菩萨。】
这是经里面所说的,『千』就是大千世界,而且这个「千」还不是指一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微尘数的菩萨。这是说谁?
【即法界众生。】
这个话说得不过分,《华严》、《圆觉》里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地方讲他是菩萨,那怎么会过分!老实说我们学佛可以讲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业障。我自己看一切人都是凡夫、都是众生,都在那里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看这个顺眼,看那个不顺眼,这是我们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我讲这个大经,特别举出常不轻菩萨,这章讲得特别详细,《华严经》里面,特别著重在《四十华严》善财童子。如果我们真正学常不轻、学善财童子,我们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没有二话说的,一定成佛。为什么?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晓得一切众生各个都是菩萨。凡夫是谁?我自己一个。我看这个不顺眼,我是凡夫,我造罪业,为什么?我看佛不顺眼,看菩萨不顺眼,我不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自己想成佛,你怎么能成得了佛?自己对於一切因果、事理不通达,迷惑颠倒,大乘经论里头,都是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我们看了、读了、听了就是入不进去。为什么入不进去?就是轻慢一切诸佛菩萨,道理就在此地。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不晓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真妄不能辨别。圆成实性是真的,依他起也是真的,虚妄的是遍计执,可是我们把圆成实、依他起都忘掉,一天到晚所起心动念都是遍计执,连学佛、诵经也用遍计执,你说有什么办法?这是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
【因闻不轻所告汝等皆当作佛。十界同悟一心。】
这些人听到常不轻菩萨开示之后各个开悟,『一心』是什么?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法门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截了当修一心、证一心,证得了一心,你就是佛菩萨,而且是圆教的佛菩萨。跟《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完全是一样的境界、一样的地位。别人一听觉悟了,我们听了为什么不悟?我再给诸位说,你要是悟了你就没有生死,像李老师一样自在;不悟就有生死、就有轮回,就天天造作罪业。悟了以后,悟了以后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从此以后不造罪业,为什么?因为身语意三业与一心相应。一心里头没有言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像释迦牟尼佛说经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说而无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一切的造作与一心相应,一心里面没有造作,所以作而无作。这理很深很深,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为什么连这个意思是一丝毫都体会不到?所以闻法、读经最忌讳的,就是依文解义、随语分别,这是最大的忌讳,这是没有办法入门的原因。底下说:
【故从无明心地涌出。】
『涌出』什么?开悟了,本来是『无明』,从「无明」里头涌现出来,现在放了光明。开悟了以后怎么样?还有许多人依旧被无明盖覆住,所以同情他、怜悯他,发愿弘经。这个发愿是从本愿里面发生的,无始劫来就发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这是从本愿而起的愿。持经特别著重在弘扬,唯有弘扬才能够利益众生;唯有自己受持,才可以与一切众生和光同流,入尘不染。不像凡夫,凡夫受不了,一入这个境界心就染;菩萨入那个境界心不染,不染就叫持经。譬如讲旁门左道,他入旁门左道,他自己绝不会变成旁门左道,他在那里面一切明了,如如不动,这就是入尘不染。我们一般凡夫一入那里,他就学得又染著了,菩萨是不染著,所以不染著则能入,染著则不能入。这个经文我们不能够按照这个一句一句讲,我们因为时间不多。底下讲这个分身就是一切的经教,像佛法流传在中国,中文翻译的经典有三千多部,这个三千多部经就是如来的法身。此地讲:
【乃如来言说法身也。】
这里头有几句说明:
【末世众生。德薄垢重。邪见横生。正法便泯。故言灭度。】
佛灭度了,佛实际上哪有什么灭不灭?众生没有德,德太薄了,福德太薄,没有福、没有德,这个没有福、没有德的人所表现的,就是贡高我慢。所以你看《礼记》里面,儒家的教学特别提出来「傲不可长」,贡高我慢不能再增长,不能再增加。《易经》六十四卦,特别赞叹谦卦,谦是谦虚,六爻皆吉,这是修德求福的根本。我们如果有贡高我慢在,瞧不起别人,那就是我们『德薄垢重,邪见横生』,「邪见」是刚才讲的我见。我慢、我见、我爱你有了这些东西,诸佛正法现前,你还是住在灭法的时代。菩萨对於这种情况非常的了解,非常明白,所以他懂得自心《妙法莲华 经》。人人本具,各个不无,一切众生哪个不具足!所以这些持经的菩萨,他们帮助我开发自己自心的妙法,而后这才叫转《法华》。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你虽然每天读诵《法华经》,你是为《法华》所转。《法华经》是什么东西?白纸黑字是色尘,我们在这里讲演是声尘;换句话说,你还是被六尘所转,你是博地凡夫,这是生死边上的事情。如果你一闻经、一读经就开悟,你所悟的就是自心《法华》,这时候你讲《法华经》,你念《法华经》,你读《法华经》,是自心转《妙法莲华 经》,这是心转《法华》,而不是被《法华》所转。这个意…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