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經題
「無量義」
釋迦世尊,秉智運悲,廣爲衆生披宣教義。于一說無量,于無量說一。于一說無量者,于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也。于無量說一者,一切法悉歸畢竟空也。如此之法,橫遍豎窮,無不赅攝。法性空寂而隨緣遍現,萬象森羅而一寂全收。圓融一如,真俗不二。故曰無量義。
于一說無量是權智,于無量說一是實智。用權智則于一乘說叁乘,約實智則化叁乘歸一乘。權而實,雖分別諸法而實無分別。實而權,則以無分別智,分別無量無數無邊諸法。故于一知無量,是差別智境。于無量知一,是無分別智理。佛智不可思議,雖借言說以明,吾人卻莫著言說而會。須知無量義者,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也。
故無量義者,能寂而常照,能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知世出世間無量諸法皆從一法而出。複能照而常寂,能知無量諸法性原無二。寂則豎窮,照則橫遍,橫遍豎窮,圓融法界。
所以無量義者,即是法界義,即是清淨義、平等義、空義、如幻義、不可得義、如如義、不二義、無相義、無作義、無住義、無分別義、無決定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義,乃至衆生界義也。
「經」
梵文修多羅譯爲契經,契有契理契機之義。經有佛說、弟子說、菩薩說、天說,乃至化人說。無論何人所說,凡能上契于佛理,下契于生機者,皆得謂經。
無量義者,謂之別題,以此經獨具故。經之一字,目爲通題,以通于諸經故。
經有七種立題,所謂人、法、喻。此叁者有叁單叁雙一具足,是爲七種立題。而此《無量義經》,即以法立題者。
「蕭齊天竺叁藏昙摩伽陀耶舍譯」
蕭齊又曰南齊,爲蕭道成所建。蕭道成受于宋禅,國號曰齊,國都于建康。爲別于北齊,故曰蕭齊。
天竺,即印度也。沙門,于印度無論佛教或非佛教之出家人,通稱沙門。佛教之出家沙門,須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者。
叁藏即經律論,凡法師通達經律論者,謂之叁藏。
昙摩伽陀耶舍,是翻譯經人。略曆見于前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