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贅言
本來計劃寫一點性緣的應用問題,但因爲題目太大,自己能力有限,所以不敢造次。只得泛泛交待幾句,草草煞尾。
爲佛弟子,理應仰佛本懷。性緣之理,甚深微妙,非我牙牙學語者所能道也。今勉強爲文,猶如啞吧唱戲,有腔無調,贻笑大方。慚愧!慚愧!
無性隨緣,隨緣無性,其道理博大精深。筆者愚昧,未能廣說,只堪略談其梗概。
無性是理,隨緣成事。無性隨緣,理不礙事;隨緣無性,事不礙理。于是理事融通,法界一真。于理雖是一真法界,不礙于事現十種法界。
若會性緣之旨,便可不泥于理,不迷于事,于是入佛法界。佛法界者,一真法界也。衆生少有迷滯,便成九界,爲九界衆生。
菩薩于一真法界,見是菩薩法界。辟支佛于一真法界,見是緣覺法界。聲聞于一真法界,見是聲聞法界。天于一真法界,見是天法界。人于一真法界,見是人法界。阿修羅于一真法界,見是阿修羅法界。鬼于一真法界,見是鬼法界。畜生于一真法界,見是畜生法界。地獄于一真法界,見是地獄法界。其實九界無性,皆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隨緣,便現九法界。當知法界唯心,一心現十法界而已。以此原因,乃有天臺一念叁千之說。
有人謂,我不求生西方淨土,我要求生東方淨土。其實都是一樣,生西方生東方,都生在一真法界中。若能會得一真法界性,又何分于東方西方呢?六祖說東方人求生西方,西方人求生何處?六祖是暗示一真法界義,非是否定西方淨土。如果否定西方淨土,豈非執理礙事?
所以生西方淨土、生東方淨土,都是一真法界,不必爭論。絕不是說東方淨土是一真法界內,而西方淨土是一真法界外。
然則我們何以求生西方,不求生東方呢?這是因爲阿彌陀佛有大願強緣以爲助力故。說回來,還是無性隨緣故。以彌陀大願以爲強緣,所以世尊勸衆生求生西方。衆生求生西方,實是信受佛語,依教奉行也。
或者有人說,既然同是一真法界,彌陀如來、藥師如來,應無分別,何以其願力不同?答以無性隨緣,以隨緣故,乃有願力不同。我們不應執理礙事。當知事不礙理,分別而無分別;理不礙事,無分別而分別。
無性則法性不變,隨緣則應機無方。菩薩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者,上求佛道也;隨緣者,下化衆生也。佛道是一,所謂叁世諸佛一道清淨。衆生之病非一,故因病與藥,事有千差。
故佛道是一,爲度衆生,菩薩說法度化,方便不同。衆病雖有千差,而菩薩皆令成就無上佛道。所謂佛法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即是此意。
然無上佛道,旨在下化衆生;下化衆生,旨在令成無上佛道。故知上求下化,其義一也。
談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在凡亦具此義。于凡夫位,諸惡不作,不變也;衆善奉行,隨緣也。然諸惡不作,便是衆善奉行;衆善奉行,自然諸惡不作。
何爲惡?殺、盜、淫(在家人邪淫)、妄語、惡口、绮語、兩舌、貪、瞋、癡,皆惡也。何爲善?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惡口、不绮語、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癡,皆善也。故知不造十惡,即是奉行十善;奉行十善,即是不造十惡。
無性者第一義谛,會第一義谛,是佛實智;隨緣者世俗谛,會世俗谛,是佛權智。實智成就無量智慧,權智成就無量功德。以實智故,佛成無上覺;以權智故,九道蒙熏。
無性者實相也,隨緣者諸法也。無性能隨緣,實相諸法也;隨緣故無性,諸法實相也。徹證實相,唯佛一人。諸法不一,九道參差。諸法實相,則常六道常法身;實相諸法,則常法身常六道。
無性是佛法身,隨緣是佛報化身。無性隨緣,則由法起報,由報起化;隨緣無性,則報化二身,皆是法身。法身無生無滅,報身示現有生無滅,化身則有生有滅。凡所示現,皆是隨緣應情,體本無生無滅。佛已證得無生無滅,爲度大菩薩故,示現報身;爲度中下根衆生,示現化身應迹十方。
以上只是略說,願讀者諸賢,依理思之。
至現在爲止,這本《性緣問題之申論》,算告一段落了。但我覺得,依然有言不盡義之感。意思是說,如果將來機緣成熟,我還想唠叨幾句。
我說過,啞吧唱戲,有腔無調。這本《性緣問題之申論》]已經夠難看了,還想再寫,誠所謂醜婆娘,偏愛搽粉。說實在的,我能活到這大把年紀,沒別的長處,臉兒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