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爲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釋經文▪P2

  ..續本文上一頁乃至國人仆使之類。鹹以四攝而恩育之。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時彼人王。能于國界廣作如是大饒益已。成就二種利益之事。雲何爲二。王如父母愛念無差。國人如子並懷忠孝。」

  

  大王!譬如父母愛兒,常令安樂無惱,止惡修善。天子愛其臣佐人民,亦複如是。皆以四種攝法,而恩育之。四攝法者:一、布施攝。以布施爲方便,攝衆生歸道。二、愛語攝。言語真實,利益衆生,令生歡喜,攝衆向道。叁、利行攝。菩薩化衆,令離惡行善。四、同事攝。菩薩乘大悲願,降同衆生,令其離苦。菩薩導引衆生,德業增進,示與己同,令衆得樂。

  

  時彼國王,能作如是饒益者,則成就二種利益事。一者王如父母愛其國人,二者國人如子忠孝其王。

  

  「複次大王作天子者情懷恩恕。薄爲賦斂省其傜役。設官分職不務繁多。黜罰惡人賞進賢善。不忠良者當速遠離。順古聖王勿行刑戮。何以故。生人道者勝緣所感。若斷其命定招惡報。」

  

  複次大王,作國王者,應情懷恩恕。情懷恩恕者,心存恩厚寬恕也。薄賦斂、省傜役,賦者田稅,斂者稅收,傜者國家征人民之勞役,役者國家征人民之兵役。

  

  設官分職不務繁多。以官多必擾民也。

  

  黜罰惡人,賞進賢善。黜者擯除惡人,獎賞勸進賢善。

  

  遠離不忠良者,順行古聖王之仁政。勿行殺戮之刑,因爲衆生生于人道,皆過去善根勝緣所感。故若斷其命,定招惡報。

  

  「大王。常當一心恭敬叁寶。莫生邪見。我涅槃後法付國王大臣輔相。當爲擁護勿致衰損。然正法炬轉正*輪。盡未來際常令不絕。若能如是依教行者。則令國中龍王歡喜風調雨順。諸天慶悅豐樂安隱災橫皆除率土太平。王身快樂永保勝位。福力延長無複憂惱增益壽命。現在名稱遍滿十方。外國諸王鹹共贊歎。某(其)國天子仁讓忠孝。以法教化拯恤黔黎。于諸國中最爲第一。我等今者鹹當歸伏此大法王。舍身之後得生天上。受勝妙樂乃至菩提。」

  

  前說世間爲王行政,應爲善去惡,順古聖王,勿行刑戮。今言恭敬叁寶,莫生邪見。佛滅後國王大臣輔相等,應護持佛法,點燃正法炬,轉正*輪。

  

  何爲正法?《金剛般若》雲,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爲正法;諸法實相,實相無相,是爲正法。故于相離相是爲正法。《華嚴》雲:「正法性遠離,一切語言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滅相。」雲何修習正法?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即修正法。

  

  佛囑勝光天子,國王大臣,應盡未來際,護持正法。若能如是,則國中風調雨順,災橫皆除。率土太平,率土是全國境內太平也。全國太平,則王保勝位,福力延長。現在即名聞十方,外國諸王贊歎。

  

  「某」國應爲「其」國。天子仁讓忠孝,以正法教化人民。拯恤黔黎,黔黎即百姓。于是四方歸伏,諸國中第一。舍身後生天上,受勝妙樂。乃至菩提,乃至成佛也。

  

  「複次大王。一切諸法體性空虛無常滅壞。譬如有人于夜夢中見好園圃。山河人衆茂林清泉。堂舍樓閣皆可愛樂。及其睡覺一無所見。」

  

  複次大王!一切世間諸法,體性空苦無常滅壞,如幻皆假。譬如有人夢中所見,及其睡夢覺醒,一無所見。

  

  「大王當知。所紹王位及以壽命。諸有勝樂自在尊貴。五欲歡娛象馬車步。父母兄弟男女妃後。所有國人乃至臣妾。金銀珍寶衣服飲食及諸庫藏。命終之際悉皆棄舍。此等衆事皆是無常滅壞之法。事難保守體是動搖終歸離散。可怖畏處能生苦惱。無我我所亦無主宰。常應觀察勿爲放逸。」

  

  大王當知,王位壽命,自在尊貴,五欲之樂,象馬車步四種兵,父母兄弟及諸妃後,國人臣妾,金銀珍寶,衣食庫藏等,皆無常滅壞之法,事難保守,命終之際,終歸離散,皆當棄舍。

  

  可怖畏處,言世間無常終歸滅壞,能生苦惱。

  

  大王當知,諸法無我、無我所,亦無主宰。衆生執著有我,而生主宰想,不知于生死中不得自在,實無主宰。

  

  大王!常應如是觀察,勿爲放逸。

  

  「複次大王。譬如大樹初生葉華次當結實。果既熟已漸當墮落。青葉次黃後悉零墜。終至皆盡唯有空樹。其樹幹枯有大火至。熾然猛焰不久燒盡。」

  

  大樹喻,仍說明世間無常。

  

  「複次大王。譬如日月有大威力具大光明。能令黑暗悉皆除盡。此亦不久終歸磨滅。大王。如是當觀無常無我滅壞之事應生怖懼。而作國王當以法化勿行非法。常修衆善不隨惡行。」

  

  複次大王!日月雖明,亦不能久,終歸磨滅。日照晝不能照夜,月照夜不能照晝,晝夜無常不能常明。

  

  是故大王!當觀無常,應生怖懼。既爲國王,當以正法化世,勿行非法。當修衆善,不隨惡行。

  

  「複次大王。譬如四面各有大山從四方來。堅固一段無有空缺。上陵大虛下磨地界。于中所有草木叢林及諸生類。無一飛走能得免者。無有壯夫而爲拒敵。亦無能以咒藥財物可令回去。大王。人間四山亦複如是謂老病死及以失勢。大王。老若來時令人衰悴疾病若至能生苦惱。死期現前必當命斷。勢若失時滅其威力。」

  

  複次大王!譬如四面各有大山,山勢起伏,一段段堅固而無空缺。下從地起,上摩太虛,表其高也。所有草木叢林、飛禽走獸,無不依山而居,此者表其廣也。壯士有力,不能拔山;咒藥財物,不能令山避去。

  

  大王!人間亦有四山,即老、病、死、失勢。老則令人衰悴,病則令人生苦,死則令人斷命,失勢時則滅其威力。大王當慎觀察,老、病、死、失勢四山,人所不免。慎勿放逸,當勤修道。

  

  「複次大王。如師子王駿疾多力爪牙鋒利。入鹿群中隨意取食無能爲礙。此諸獸類被他所愶無有自在。大王當知。一切衆生被死箭射。無有豪強無歸無護。命欲斷時。骨節離解血肉幹燥。口不能言手足撩亂勢力都盡。涎唾便利遍汙其身。眼等六根悉皆閉塞。喉中氣逆飲食不通。念念之間後識將盡。無始時來生老病死。苦海流轉隨業而去。即于此時命根將斷。隨所作業皆悉現前。」

  

  如獅子王脅迫群鹿,諸獸不得自在。衆生爲死所逼,亦複如是,諸豪強不免于死,死神至時,無歸無護。衆生命欲斷時,骨節離散,血肉幹竭,口不能言,手足紛亂,涎唾便利汙身,六根漸壞,氣逆不能飲食,念念之間神識不繼即將離身。當爾之時,被無始時來生老病死諸苦,隨業流轉。此時命根將斷,一生所造善惡業,皆悉現前。

  

  「琰摩(魔)使人甚可怖畏。黑暗長夜無能違逆。出入之息溘然而盡。獨行無侶所向慞惶。舍此人間趣于後世。將墜大坑入深暗處。惟涉險道無複資糧。業風所吹不知前路。爾時厄難無別歸依。于此時中隨業受報。」

  

  琰摩應爲琰魔,閻羅王也。

  

  閻羅王所使鬼卒,甚可怖畏。一墮陰曹,黑暗長夜無能違拒。出入息溘然而盡,入于陰間,獨行無侶,亡者所向慞惶,舍人間趣向後世。大坑者,地獄也,將墮地獄深暗之處。亡者死後,惟涉險道,無複資糧。業風所吹,迷失前路。爾時唯有厄難,無歸依處,隨業而受報也。

  

  「大王。有陀羅尼名曰勝幡。若人先時曾受持者。于生死中能爲善伴共相救護。大王善聽。我今爲說。呪曰

  

  南谟釋迦牟奈曳 怛他揭多也 阿羅帝叁藐叁勃陀也 怛侄他唵 苫苫 薩婆波跛 缽羅苫末泥去莎诃」

  

  佛說勝幡陀羅尼。

  

  「佛告大王。此陀羅尼諸佛所說于日日中清淨澡漱常誦七遍。有大威神能爲救濟。如遭極寒遇炎火聚。如大熱時得清冷水。盛夏尋路逢好樹陰。如渴遇清泉。如饑得美食。如病蒙咒藥又複遇良醫。如怯怖人得強壯伴。大王。如是有福之人臨欲死時。有好瑞相而爲導引。大王。于此時中唯有善法。共相護念爲作歸依。惟此陀羅尼善能救濟。是故大王。常當日日誦此神咒。能得消除一切罪障。複能生長無量福因。當善觀察無常滅壞究竟空無。于死門中生大恐怖。以善化世莫行惡法。常修福業起大慈悲。何以故。然于此身常所愛護。供以名廚上妙飲食。隨時偃息無憂自在。雖受如是殊勝之樂終歸不免。臨死之際饑火來逼乏食而死。」

  

  佛告大王!此陀羅尼,諸佛所說,日日常誦七遍,如極寒遇火,熱時得清冷水,夏日路逢樹蔭,渴遇清泉,饑得美食,病遇良醫良藥,恐怖時得強壯伴。

  

  大王!有福之人命欲終時,現好瑞相而爲導引,此時唯有善法爲作歸依,唯此陀羅尼善能救濟。是故大王!當日日誦此神咒,能除一切罪,生無量福。

  

  當善觀察世間無常滅壞畢竟空無,人生畢竟當死,于死應生恐怖。所以應以善法化世,莫行惡法,常修福業,行大慈悲。

  

  大王當知,若只知愛護此色身,名廚飲食,以自在故,得隨時偃臥安息。雖受如是種種安樂,終歸不免一死。臨死之際,乏食而死。

  

  「複次大王。所著衣服皆是微妙。迦屍白疊錦绮绫羅。涼燠順時任情受樂終歸不免。臨死之際。委臥床席回轉隨人。垢膩萦身衾裳沾體。能令見者生可惡心。」

  

  複次大王!所著衣服甚好微妙,迦屍白錦绮绫羅。迦屍系一種竹名,可能是一種名貴的竹器。白是白色的細毛布。錦绮绫羅,此土皆有。

  

  涼燠即冷暖也,冷暖適時,任情受樂,終不免命終。臨命終際,委臥床席,任人擺布。穢物遍體,令人生惡。

  

  「複次大王。平生之日澡浴嚴身。塗香末香種種莊飾。熏香遍馥頂系花鬘。設受如此上妙樂具終歸不免。漸將變壞複本形狀臭穢現前。澡沐塗香並皆虛設。」

  

  複次大王!生時澡浴塗香,終不免一死。死時臭穢現前,澡塗等于虛設。

  

  「複次大王。多處內宮婇女圍繞。管弦代發歌舞隨情。以樂送時不聞憂事終歸不免。死苦來迫懷怖而終。」

  

  複次大王!生時內宮婇女,聲色隨情,以樂打發時間。然終不免一死,死時懷怖而終。

  

  「複次大王。所居宮殿種種莊嚴。戶牖疏通寒溫適節。暢情終日受樂通宵。室燎明燈多諸婇女。疏籠散馥名花遍布。七寶莊校所臥之床。氈褥重敷並安偃枕。恣意而臥無複憂勞。及其業盡終歸不免。身亡之後送往寒林置之空野。屍骸爛潰膿血橫流。骨肉分張人皆鄙賤。被諸狐狼鵄枭雕鹫之所飡食。悲哉此身卒至于此。」

  

  複次大王!所居莊嚴,受樂通宵,明燈婇女,馥郁名花,七寶莊校,枕褥安適,恣意而臥。然業盡命終,送往寒林。骨肉潰爛,被狐狼鵄(鸱)枭之所爭食。悲哉!此身卒至于此。

  

  「複次大王。嘉晨令節嚴駕出城。往詣芳林縱情遊賞。象馬車步前後陪隨。意樂乘騎無不遂念。諸臣侍從雉扇嚴儀。幰帳高懸複持金蓋。鼓樂並奏鈴铎和鳴。人皆敬奉如天帝釋。若福命盡琰摩使來。收錄精神將至王所。隨分判斷無能免者。惟有殘骸置之于地。父母妻子及以國人。鹹共悲號推(椎)胸懊惱。靈輿送殡詣彼屍林。或燒或埋或沈于水。飛禽走獸魚鼈鼋鼍。聞其肉氣爭來飡食。骨成塵粉與地無殊。大王當知。一切衆生禀識之類悉皆如是。終爲無常之所滅壞。體難保信念念遷移。諸煩惱身無可愛樂。誰有智者不生厭離。」

  

  複次大王!佳節良辰,嚴駕出遊,四兵隨從,臣侍嚴儀,幰帳高懸。車有圍幔者曰幰。複持金蓋,其傘蓋以金嚴飾。鈴铎和鳴,大鈴曰铎。人皆敬奉,如天帝釋。

  

  一旦福盡命終,琰魔鬼使驟至,閻羅王隨其罪分判斷,無可避免。惟留屍骸,父母妻子國人,鹹共悲號。「推」胸懊惱,應爲「椎」胸懊惱。送往屍陀林,或燒或埋或沈于水中。禽獸魚鼈,爭食其肉。骨成塵土,與大地無異。

  

  大王當知,一切衆生,悉不能免,終爲無常滅壞。此身難保,不可信賴,念念遷移。所以此煩惱身,無可愛樂。有智之人,其誰不生厭離?

  

  「是故大王當觀如是身爲患本無常所隨。鎮被死王之所驅逼。知是事已當爲法王。不應恣情起貪瞋癡行于惡事。何以故。大王。我不說有愚癡。凡夫于五欲境色聲香味觸。恒多積聚常樂親近。如是之人能生厭足。大王。誰于欲境能發厭心。謂賢聖人起勝智慧。現在前時方生厭足。漸當遠離證妙涅槃。」

  

  是故大王!當觀身爲患本,爲無常所隨逐。鎮者,常也。常被死神之所驅逼。

  

  故知此事已,莫戀世王,當爲法王。法王者,不爲情念所驅使。所以不應恣情起貪瞋癡,行于惡事。

  

  大王!我過去不是曾說凡夫愚癡嗎?凡夫染五欲境,色聲香味觸。不知修善,常樂積聚親近五欲。如是之人,若于五欲境,能生厭足生厭離心,則爲賢聖。誰于欲境生厭離心,誰便是賢聖人,起勝智慧。如果五欲境現在其前時,能生厭足心,當漸漸遠離五欲,證妙涅槃。

  

  「爾時勝光天子。聞佛爲說安隱自身。長保國位利益含識。名聞十方當得生天受勝妙樂。深心喜慶得未曾有。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慈。爲說如是微妙法義。我今頂戴常願流通。舉國諸人皆令誦習。」

  

  爾時勝光天子,聞佛爲說可安樂自身,可長保國位,可利益有情,可名聞十方,可生天上之道,心大歡喜,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來爲說妙法,我當頂戴流通,亦令國人誦習。

  

  「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前世修因今受勝報。得爲天子所願隨心。當如說行勿爲放逸。時勝光天子及諸大衆。皆大歡喜信受奉行。禮佛而去。」

  

  佛贊善哉,謂勝光天子,前世修因,今受勝報。當如佛說而行,勿爲放逸。

  

  勝光天子及諸大衆,皆大歡喜,禮佛而去。

  

  

  

  

《佛爲勝光天子說王法經句解 釋經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