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越兩邊

  超越兩邊

  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佛陀雖然講說涅槃寂滅之法,但也不等于是什麼都沒有,因爲一切現象本來就未離開涅槃的寂滅相。這個偈子,把不動的真實相與一切現象的虛幻相,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的本質,一語道破了。

  此偈糾正了一般人對大乘佛教所說“寂滅”的錯誤看法,也糾正了小乘佛教對“涅槃

  ”在認知上的偏差。

  涅槃並不等于消失、毀滅或什麼也沒有。涅槃是不動、寂靜的意思。什麼不動?一切現象的共同性,即是暫時有而畢竟無的空性,即是一切現象的自性皆無,無即不會變動,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若能體驗此自性,便是無我的智慧現前。從煩惱凡夫的角度談論涅槃,理解涅槃,它是無垢淨,無生滅的,若有垢淨生滅之分,便不是涅槃,所以涅槃是“真滅”。若從悟後的智者來談論涅槃,是離開垢淨、生滅、增減等一切兩邊的執著,亦即超越于世人所認知的範圍來看世間現象,所以涅槃不是真的消滅。

  “諸法從本來”的“法”字,有二義:一、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道理和修行的方法;二、一切物質現象及精神現象。一切符號、一切表現,合起來叫做“諸法”。“從本”的“本”字,是指由無幻有、由幻歸無的空性,即是一切法的自性,原來就是不動不變的,空的本身沒有生滅、增減、垢淨等一切兩邊的問題。生死與涅槃,煩惱與菩提,清淨與不清淨等,都是人爲的分別認知。

  例如人的善惡標准,是從動作行爲對自我中心的立場所表現出來;善與不善是出于每一個自我對行爲結果的判斷,與客觀的行爲本身無關。例如老虎吃人,對人而言是可惡的行爲,對虎而言只是求生的本能,無所謂善惡。又比如用刀,善抑不善?醫生用手術刀是救人,土匪用凶刀是殺人。因此用刀的行爲本身沒有善惡,加上各人自我立場的價值判斷才有善或不善的區別。

  “寂滅相”即是一切現象的本來相,便是空相,不能說沒有,但毋須執著其或有或無。如果說,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沒有涅槃,圓寂後才進入涅槃,是錯的。涅槃的寂滅相既不離現實的一切現象,當然是本來就有,一直都有;不過是在佛陀成道之後才發現世間現象,本來就是涅槃。也可以說,如果當你體悟到絕對的、超越的智慧之時,你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一切都與涅槃相契相應。不是死亡之後什麼都沒有才叫涅槃,也不是永遠離開世間才叫寂滅。

  

✿ 继续阅读 ▪ 第一義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