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相當于北傳漢譯長阿含卷一0之釋提桓因問經(大正藏一),中阿含卷第叁叁之釋問經(大正藏二六),帝釋所問經(大正藏一五),雜寶藏經卷第六之帝釋問事緣(大正藏二0叁)等。對帝釋之問,佛說衆生不和之根本是有妄想,以善心滅此妄想,其戒而修叁業,向善六境以律儀六根而離欲。本經之開始,乾闼婆唱相聞歌,有段帝釋爲瞿波故事,皆成爲偈頌。相聞歌是情味豐富的絕唱,本經成立時,編入人口脍炙的民謠,是可以想像的。瞿波故事歌,雖無相聞歌之詩趣,但尚有神韻缥吵。經之最終部分,述記帝釋聞法向上之歡喜,有六果報偈等,以經之內容架構看,此佛教文學,有相當優異的地位是不難判斷的。
第一 誦品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摩揭陀王舍城東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之北毗陀山因陀裟羅窟。其時,天主帝釋生起渴仰,欲見世尊。
彼如是思惟:“今,世尊、應供、等正覺在何處耶
”而天主帝釋見世尊住摩揭陀王舍城東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之北毗陀山因陀裟羅窟。見已,彼言忉利諸天曰:
“諸天!彼世尊住摩揭陀王舍城東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之北毗陀山因陀裟羅窟。今我等爲見世尊、應供、等正覺者,詣往如何
”
忉利諸天應諾天主帝釋:“唯然,卿。”
二
複次,天主帝釋,言乾闼婆子般遮翼(五髻):“般遮翼!彼世尊住摩揭陀王舍城東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之北毗陀山因陀裟羅窟。般阇翼!今我等爲見彼世尊、應供、等正覺者,詣往如何
”
般遮翼應諾帝釋:“唯然,卿”。乾闼婆子般遮翼即持麥魯瓦木之黃琴,加入天主帝釋之隨行。
如是,天主帝釋,受忉利天之圍繞,而乾闼婆子般遮翼隨其後,猶如力士之伸屈臂、屈伸臂之間,由忉利天沒其形,顯現于摩揭陀王舍城東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之北毗陀山。
叁
其時,由此諸天之神威,毗陀山甚是偏耀,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亦然。而四邊聚落之諸人如是言:
“毗陀山,今正在燃火、光焰上輝。何故毗陀山甚是偏耀,安巴産達婆羅門聚落亦然耶
”彼等恐懼而毛發豎立。
四
然,天主帝釋言乾闼婆子般遮翼曰:
“喚!般遮翼!想如來在行禅定、恬悅禅定之靜居,如我等者,似難接近。然汝先去怡悅世尊,而後我等爲見世尊、應供、等正覺者而往詣如何
”
幹婆子般遮翼應諾天主帝釋:“唯然,卿。”即持麥魯瓦木之黃琴,詣因陀裟羅窟,詣已:“世尊在離我不過遠、不過近處,可聞我聲,”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幹闼婆子般遮翼彈麥魯瓦木之黃琴,給于佛、法、聖者、愛樂而唱歌曰:
五
“跋陀如日耀
禮拜耽浮樓
美女我歡喜
因此汝得生
流汗遇清風
苛渴得甘泉
如聖樂得法
我愛汝天女
病患得良藥
饑餓得美食
跋陀我之心
思慮而恍惚
汝水使止息
陽炎之苛熱
如象受煎迫
我投汝懷抱
猶如華粉末
浮遊冷蓮池
似象被深鈎
槍刺難製伏
見汝之美奶
令我心昏迷
不知止行術
爲汝泥沈思
我心昏醉變
如魚吞鈎餌
永無救還回
兩股美跋陀
美眸糾纏我
玉手擁抱我
一心我願此
波發之美女
我迷戀不止
似聖者供物
越來越盛行
悉身嬌美女
我爲如聖者
善德悉汝共
其身結纏我
奶身美麗舍
汝兄于此世
爲汝諸功德
我當結其果
美女如日耀
釋迦牟尼佛
由禅定一心
智慧及正念
如求于常住
而我欲求汝
然而牟尼佛
無上正覺者
似甚恬悅樂
如是我亦然
與汝契喜悅
忉利天帝釋
垂賜禦恩惠
跋陀爾我願
如是嗚呼求
我戀強堅固
賢慧汝天女
不久似花開
如沙羅輝耀
我伏拜汝父
彼女如斯美”
六
歌已,世尊言乾闼婆子般遮翼曰:
“般遮翼!今汝之歌聲和于弦音,弦音和于歌聲,而歌聲不劣于弦音,弦音亦不劣于歌聲。原來绮于佛、法、聖者,愛樂而歌此,汝總有枯萎之時。”
“世尊!世尊初成正覺時,住郁裨羅尼連禅河岸之阿阇恕羅榕樹下。世尊!其時對于乾闼婆王浮耽樓。有如日輝耀之跋陀美女,我甚思戀。然彼女另有意中之男人,是禦者摩兜麗子屍漢爲之所思戀。我如何覓求,始能得彼女,即持此麥魯瓦木之黃琴,到乾闼婆王耽浮樓之宮居,到已,我彈麥魯瓦木之黃琴,绮于佛、法、聖者,愛樂而唱此歌:
七
“跋陀如日耀
禮拜耽浮樓
美女我歡喜
因此汝得生
……乃至……
賢慧汝天女
不久似花開
如沙羅輝耀
我伏拜汝父
彼女如斯美”
如是歌已,如日耀之跋陀,對我曰:
“我未曾見彼世尊,唯在忉利天之善法堂歌舞時,曾聞世尊之功德。然,卿因贊歎世尊,今我等得相逢。”
然而其時雖未會見世尊,而後我等曾逢遇。”
八
爾時,天主帝釋如是思惟:
“然,乾闼婆子般遮翼與世尊,又世尊與般遮翼互相致誼問候。”
如是,天主帝釋言乾闼婆子般遮翼曰:
“喚!般遮翼!汝爲我向世尊言:“天主帝釋及宰相盧從俱,頂禮世尊之足。”
乾闼婆子般遮翼應諾天主帝釋:“唯然,卿。”而白世尊言:
“天主帝釋及宰相肩從俱,頂禮世尊之足。”
“般遮翼!天主帝釋及宰相肩從俱安樂,神、人、阿修羅、龍、乾闼婆及有其他諸衆亦欲安樂幸福。”
如來對此上衆致意,天主帝釋問訊世尊而入因陀裟羅窟,頂禮世尊,卻立一面,忉利諸天及乾闼婆子般遮翼亦入因陀裟羅窟,禮拜世尊,卻立一面。
九
其時,由此諸天之威神力,使坦坦不平、恢恢狹小蔭暗之因陀裟羅窟之窟內,
大現光明。然,世尊告天主帝釋曰:
“帝釋汝之任務繁忙,來臨此處,甚是奇特,甚是稀有。”
“世尊!我長久以來,願詣見世尊,但我于忉利天,任務忙碌,無暇詣見世尊。唯世尊一時,住舍衛國松林精舍,其時,我欲見世尊而往詣舍衛國。
十
時,巧逢世尊坐住叁昧,而毗沙門天後芬奢提合掌恭敬,侍奉世尊。然我言芬奢提:“夫人!爲我禀上世尊,天主帝釋及宰相肩從俱,頂禮世尊之足。”
如是言時,芬奢提言我曰:“世尊在靜居中,今卿欲見世尊,乃非時也。”
“然者,夫人,世尊從彼叁昧起時,代爲禀告我言:天主帝釋及宰相肩從俱,頂禮世尊之足。”
世尊!想彼夫人,曾爲我禀告世尊,世尊尚憶念其辭。”“天主!彼夫人曾言我,我憶念其辭。然我由卿之車輪音聲,而從彼叁昧起。”
十一
“世尊!有比我等先生于忉利天之諸天,同彼等我聞知:“如來、應供、等正覺者之出現于世,天衆增加而阿修羅減少。”然我親自見此:如來、應供、等正覺者之出現于世,天衆增加而阿修羅減少。世尊!于此迦毗羅城,有信仰佛、法、僧之戒具足者,瞿毗釋女。皆舍棄女心而起丈夫心,身壞命終,生于善趣天界,爲忉利天伴,成爲我等之公子。而于此處可知此天子瞿波。然,更有叁比丘,于世尊之處修梵行,而生于低位之乾闼婆。彼等唯有享受五欲之快樂,來我等之處,供禦奉事。我等之處,供禦奉事之彼等,被天子瞿婆咎責言:“卿等未曾聽聞世尊之法乎!汝等之面向于何處耶
我雖爲女身,尚信佛、法、僧而戒具足,舍棄女心而起丈夫心,身壞命終,生于善趣天界,爲忉利天伴,成爲天主帝釋之公子,而于此處,如我是天子瞿婆。然而卿等,于世尊之處修梵行,卻生于低位之乾闼婆,見同修梵行,卻生于低位之乾闼婆,此愚癡是我等所見者乎
”世尊!天子瞿婆所咎責彼等二人之中,既一人得念,生于梵輔天之位,有一人還住于其他之欲樂。
十二
“我乃具眼者
之優婆夷也
名稱爲瞿毗
淨信佛與法
喜歡事僧伽
我于彼佛法
善巧隨行故
得生忉利天
今爲帝釋子
有大威力光
知我是瞿波
前世爲比丘
今成乾闼婆
我見住者等
同于前世時
皆瞿昙弟子
在家甚忙碌
真誠奉事彼
不受世尊法
彼等之顔面
向于何處耶
具眼之正覺
當知法是身
我等唯種種
奉事彼卿等
善聽聖妙說
得生忉利天
今爲帝釋子
有大威力光
奉事彼聖尊
修無上梵行
而生低位者
卿等世錯誤
同是聞正法
而生低位者
我等見癡事
彼生乾闼婆
而來事諸天
我此在家者
汝見斯高位
我之女人身
今爲丈夫天
爲神得快樂
受瞿昙弟子
瞿波所責結
彼等忍醜惱
“我等爲離欲
勞力發精進
以爲自己身”
二只之精進
憶念瞿昙道
于此心清淨
見欲之罪過
彼破縛象繩
安全而逃出
難勝魔系縛
得斷欲絆索
超忉利諸天
帝釋與梵天
居于善法堂
舍愛染塵欲
舍彼之丈夫
行超其會衆
見天主帝釋
于諸天衆中
因此起焦慮
“如是此低位
彼等之生身
超忉利諸天”
聞此之瞿波
受之倍焦慮
白帝釋天言
“知釋迦牟尼
佛于人間世
善于克服欲
因其弟子等
舍念而轉世
彼等佛弟子
由我得斯念
其中之一人
尚爲乾闼婆
其生之止盡
然隨正覺者
自性難決定
二只盡五欲
于神起焦慮
開光明正法
有此之因何
弟子誰不疑
斷惑超暴流
佛聖者人王
我等奉歸命”
世尊之正法
于此登覺悟
二只梵輔天
彼等得高位
世尊我等亦
應至得斯法
若許願請問”
一叁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此帝釋實是長時清淨無垢,彼不論問我如何事,皆有重要意義而非徒然。又問而對所答之旨趣,彼立即領解。”
如是,世尊爲天主帝釋宣說此偈:
“心中欲何事
帝釋可問我
爲卿之所問
我當一一斷”
第二 誦品
一
時允許之天主帝釋,又問世尊曰:
“然,世尊!因…
《帝釋所聞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