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論文集白話淺譯▪P11

  ..續本文上一頁常常降下水災旱災瘟疫蝗蟲,以及臺風地震等災難。而時節平和年歲豐收,人人樂于其事業。更加上以慈悲祥和仁義禮讓,互相學習成爲風氣,縱使是有一兩個愚癡頑劣之人,也必當化爲良善之民。

  就如同矜哀同情梁上之君子,因此一方永遠斷絕竊盜賊人。救助藏匿在屋室內之小偷,此後遂變成良善之士。古人以仁慈爲政,以真誠心憐愛人民,尚且能夠感化異類畜生。例如老虎不進入于境內,鳄魚遷移至他方之祥瑞征驗,記載于種種的史書當中,不是只有一兩項而已。如果真的能夠各各以慈悲善心來互相感化,絕對不至于常常有土匪刀兵,和蹂躏摧殘、搶劫掠奪等禍害也。

  然而人們禀受于天之氣質,一切衆生都不齊等。天生根機深厚者,自然能夠恪守謹遵于道德仁義,以盡到其爲人之本分。若是有宿世的習氣濃厚濁惡者,遮障覆蔽了本性之仁德,以至于其心之所念,口中之所言語,身體之所行爲,每每與道德仁義互相違背。然而若是讓他聽聞天道福澤善行之人,災禍降于造惡之人的道理,以及見到其善惡報應之事,則沒有不戰戰兢兢而警惕恐懼,並以此自我修正反省,以期達到獲得福德而免于災禍者也。

  由是可知天地以福祿來潤澤善行之人、以災禍降臨于邪惡之人,作爲攝持人民悉皆遵行道德仁義之大權巧也。聖人本著天地正道之心,以施行教化人民之事,是故以惠吉之事,逆凶之事,五福六極。作善事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說,而屢屢說明于儒道之經書當中。其能夠感動發起人之善心,懲治摧折人們放逸之心志者,乃是極爲深切也。那麼因果報應之吉凶禍福,乃是道德仁義是否能夠依循或相違,真實或虛僞之真實驗證也。既然知道其有真實驗證,那麼想要行善之人則必能夠更加勤奮勉勵,必定能夠達到成就。想要造作不善之人即因此而生起恐懼,便會心中有所不敢也。如是則提倡因果報應,乃是仰望師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就世間人道德仁義的本性之德也。

  若是以因果報應爲渺茫不可見的無稽之談,不但違背了天地聖人之心,而且使自己的神識,永遠墮落于叁惡道之中。並且使上根智慧之人不能奮發心志隨時敏于行善,快速修行善德。下根愚鈍者則無所忌憚,敢于造作惡事。以致于天地聖人化導教育之權巧方便,壓抑而不能彰顯。也使吾人即心本自具足之性理,隱覆而不能顯現,其作爲之災禍,豈是可以完全言說呢?

  但是因爲世間的儒道聖人,語言文字過于簡略,而且又只是說現生之事,以及子孫之禍福。至于此生以前,和此世死亡之後。與從無始劫以來,隨著罪福之因緣而輪回于六道中的生死,如此種種皆未顯發說明。以此之故見識淺薄者,雖然每日讀聖人因果報應之言語,卻猶然不相信因果報應。

  釋迦如來的廣大教法,顯示出我們心性之高妙,與叁世因果之微細。舉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以及斷除迷惑證得真性、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完備而具足。是故遇到爲父者便言語教導以慈愛,遇到爲人子女者則談孝道,乃至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教人各各皆盡其本分。則與世間儒家道家聖人所說的,完全沒有差異。然而又能夠一一各別顯示其前因後果,此則不是世間儒家道家聖人所能夠相及的。

  克盡仁義各盡本分之言語,只能教導于上根利智之人,不能約製其下劣愚癡之徒。若是能夠知道世間有其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之事,就明白而如同觀看火光也。又有誰不想要趨向于吉祥而躲避凶災,免于禍害而獲得福澤呢?此外如果不知道善惡因果,則便有很多外表彰顯良善之相,而實際上暗地裏存著惡心而行爲種種的惡事,其心裏面總認爲人們既然不知道,又有什麼妨礙呢?

  卻不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心,與天地鬼神,以及諸佛菩薩之心,息息相關而相通。我之心中隨便起一個念頭,彼諸佛菩薩和天地鬼神則無不了知。是故說人間的竊竊私語,上天聞之如同雷聲。在暗室中的虧心之事,天神的目光如閃電般光明。周安士曰:“人人知道因果,乃是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乃是導致天下大亂之道也。”這是非常明確也!談論叁世因果乃是佛陀的恩德普及利益于人民之生計也,人們正是因爲不能夠深思,是故不能了知也。

  上古之世,人心世情淳厚樸實,勝過于像法末法時期之道德淪喪人心澆漓,不只是有多少倍而已。周文王之恩澤,可以普及于路旁之枯骨。可是不到其數百年之後,殺人而用來殉葬之風氣便普遍于天下。列國諸侯死亡之時,殺害其所愛的大臣妻妾,動則達到數十數百人。不但是不生起慈悲憐憫之心,反而卻以殉葬之人數衆多當作是榮耀。于是彼此互相仿效比較。以秦穆公之賢明,尚且殺害一百七十七人來殉喪。子車等叁子,乃是國家的良臣,也不能爲了國家和人民來考慮而想辦法勸導國君不要施行殉葬之事。更何況是其他無道之暴君呢?國君都如是無慈心而行殉喪之事,大夫與士人,亦各自隨其能力所及而做殉喪之事。雖然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一齊出世,也沒有辦法可以停止此事。

  一直等到佛教傳到東方而來,闡釋說明因果報應之事,令人戒止殺生而放生,斷除葷肉而吃素食。即使是昆蟲螞蟻跳蚤虱子,尚且都要令其愛護疼惜,不要施行殺害之事,更何況是對于人呢?這是因爲一切的衆生,皆有佛性,都知道貪生怕死,皆是我們過去的父母眷屬,皆是未來的諸佛世尊。是故本來就應當仁慈愛念,憐愍體恤,何敢再妄行殺害之事,以充足于自己的口腹之欲呢?

  佛法的慈悲風氣一吹扇于世間,勝過了殘暴而去除了殺生。不要說是諸侯大夫士人,不敢再殺人來殉喪。即使是南面稱朕的帝王,也不敢實行此殉喪之惡法。即使是有一兩位暴虐君王實行此事,也斷然不敢以多人殉喪爲榮耀也。假使沒有佛法的六道生死輪回之談,和善惡因果報應之說,則後世之人,能夠享盡其天年然後才死亡者,恐怕便很稀有了。此叁世因果乃至是佛法中至爲淺近之法,而其功效尚且能夠如此。更何況是自心體性這種極爲幽微之理,與斷除迷惑證得真性之究竟佛道呢?

  而我佛如來隨順于衆生之根機,循序漸進善于誘導。最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根機的衆生,以作爲超越凡情進入聖位,了生脫死的前方便。若是根機稍微深厚者,則爲其說四谛十二因緣,令其斷除見思二惑,證得聲聞緣覺之二乘果位。

  若是大乘之根性,則令其發起廣大菩提心,普遍修習六度萬行,向上追求于佛道,向下度化衆生。興發無緣之慈心,生起同體的大悲。不住于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以及種種六度萬行之事。度脫一切的衆生,令其證入無余涅槃。不見有能度衆生之我,與所度化之他人以及衆生,而且連他們所證得之無余涅槃的壽者相也不可得。由于其能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等四相不執著,能施、所施和布施之事,叁輪體空,是故能令塵沙惑、無明惑,也因此而消滅。隨著其功德修行,以次第證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之菩薩果。以及全體彰顯自性,徹底悟明唯心之旨,福德和智慧圓滿,智德和斷德究竟之佛果也。

  又因爲末世的衆生,根機極爲低陋下劣,如果不是仰仗諸佛如來洪大誓願之力,決定很難在現生即得出離于生死輪回。由此之故釋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特別開啓了一個仰仗阿彌陀佛的慈力以了生脫死之淨土法門。只要具有真實信心懇切期願,並且能夠執持阿彌陀佛之名號,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其所修行的一絲一毫的世間善法,以及六度萬行種種之功德,悉皆可以回向往生極樂世界。此則是以自己的信心願力,感得阿彌陀佛的慈悲加持,衆生與佛彼此感應道交,必定承蒙阿彌陀佛之攝受。等到了臨終之時,蒙受阿彌陀佛之接引,而往生于西方極樂世界。

  既得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則圓滿脫離一切衆苦,但受種種諸般之快樂,親近就學于阿彌陀佛,參學跟隨于清淨大海衆之菩薩,其證得無生而成就無上正覺之道,就如同操持左券而領取我們寄放之舊物。相校于彼倚仗自力以了脫生死者,其困難和容易就如同蒼天和深淵之高低懸殊也。此外倚仗自力而修行者,百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兩個即生便能了脫生死。以其必須要定慧全部具足,癡惑業力清淨究竟,才可以如願以償。假使癡惑業力有一絲一毫尚未除盡,則生死輪回決定難以出離也。

  若是仰仗阿彌陀佛慈悲廣大之力,則只要信心願力真實懇切,則一萬人中也不漏失一人而皆得往生。其淨土念佛法門乃是叁根普被,利根鈍根全部收攝。上根機者則能迅速證得法身,下根機者則可帶業往生。釋迦如來度化衆生之心懷,唯有西方極樂淨土法門,才能究竟舒展通暢也。由于其有如上種種的利益,是故古今以來的聖君賢相,傑出人士和英偉之人,莫不是自我修行亦度化他人,努力護持佛法而使其流通。以其能夠暗中輔翼世間聖人之治理世間,明顯地幫助改善世間的民情,消除禍亂于尚未發生之前,證得本自具有之佛性也。

  近來的世道人心,每日每日趨于低下。人人各懷私我之見,彼此互相對立競爭。以致于刀兵戰亂連綿不絕,無有一時的安定靜谧。而在上有好爭之執政者,在下者必定有更甚于此者。于是便有一班頑劣之民,盡去作土匪盜賊,放肆地去造作搶劫之事,慘毒傷害一般之生民。人們由于以惡業所感,上天便以災害來相應,于是水災旱災疾病瘟疫,臺風地震,種種慘烈之災害,便頻頻地于各地出現,國運于是危難而岌岌可危,使得人人民不聊生,一般人即使想要從事拯救,可是卻苦于力有不及。

  唯有懇求當權執政的諸公,以及一切的同胞,悉皆能夠本于忠恕之心,以實行慈悲之道。視一切的人民,皆如同胞兄弟,彼此互相扶助護持,勿要造作殘殺傷害之事。仔細思惟善惡的前因與後果,必定要努力修德而實行仁義。利益他人者實在就是利益自己,不論是此生和他世,其獲得的福報皆是綿延無窮。殘害他人者實在是更甚于傷害自己,不論是現在或未來世,其痛苦的果報也是無窮無盡。與其逞意權勢于一時,以致自己的神識受苦于長久時劫;何如用修習德行來畢于一生,以期望身心享受安樂于多生多世呢?

  然而在凡夫地之人,尚未斷除癡惑惡業,縱使能夠生于人天道之中,終究不是究竟安隱之處。假使能夠人人隨分隨力,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受盡此一生的報身之後,高登于西方極樂世界,如此方爲最上的脫離痛苦之道。而身爲堂堂的一個大丈夫,怎麼能夠忍受本自具有的佛性,常常被癡惑惡業所束縛,而受到生老病死之苦所毒害呢?

  張季鸾先生,特別刊行中華新報,每日專門開辟一個專欄,以提倡佛學。舉凡釋迦如來應化之事迹,佛法正道之流通,信受佛法與毀壞叁寶之罪福果報,修持佛法的廣大利益。以及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之言論和事迹,隨其方便而登載于報紙之上。冀望閱讀此報的諸君,能夠一同悟得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道理。以便實行斷惡修善,恢複本源心地之勝事, 。

  我認爲此乃是護國救民、正本清源之大道。因此將我們人類的天職,天地之化導育成,古聖先賢之心法,佛教的大綱要領,以及世間災亂之所以開始,天下治平之所由來,撮取其簡略者而言之,以貢獻于當世具有智慧眼之高人。我所慚愧的是我的用詞文字拙劣粗樸,不能夠通暢地顯發其蘊藏之奧義。然而其中的意義,絕對不是狂妄之談或任意杜撰,實在是有可以取法之處也。

  此外人生在于世間之中,其所資藉可以成就德行,通達才能,建功立業,以及一才一藝以養活自身家庭者,皆是由于文字住持道術義理之力,才可能得以成就。因此文字乃是世間的至寶,能夠使平凡之人成聖,愚癡之人生起智慧。貧賤者變得富貴,疾病者得到健康安甯。聖賢的道眼法脈,流傳而得之于千古之後。乃至于自身家庭所經營之業,可以遺之于後代子孫。如此種種之事,莫不是仰仗文字之力。假使世間沒有文字,則一切的事理,皆不能夠成立,而人類與禽獸便沒有什麼差異也。

  文字既然有如是之功德,是故便應當珍重而愛惜之。我私自觀見如今之人任意地亵慢汙穢文字,簡直就是以世間至寶而等同于糞土也。如此之人難道不會現生折損福德和壽命,來生變成愚癡而無知無識嗎?此外不但是有形的文字,不可以亵慢汙穢而任意遺棄。而無形的文字,更是不可任意亵汙遺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若是不能接受而親自躬行,則便成爲亡八字也,無形之此八字既亡,則在生爲衣冠禽獸,死後便墮落于叁途惡道也,如此可不哀哉!

  印光大師論文集終

  

  

《印光大師論文集白話淺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