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相當于北傳漢譯長阿含卷第叁之典尊經(大正藏一),及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大正藏八)。和前之阇尼沙經同一趣旨,兩者亦存有相同部分。本經對常童子梵天化爲五髻童子出現于叁十叁天,爲知世尊之大智慧,非成于一朝一夕之原因,其架構是世尊于前生稱爲大典尊(內務大臣或侍從位)是一國之帝師的因緣譚,示如來之八無等法,說前修四無量心而至梵天界之道。與梵大如是之共住,非至涅槃之原因,說真正證涅槃之道是八聖道。于此所說之大典尊木生譚,想古時唯傳頌文,在編經之時,或以前成其後,有附加連絡文之說明,皆歸于常童子梵天。于本經亦述應依如何之方法生于梵天界,當時被視生于梵天、梵界是一般的理想,其卑劣不能比佛所說的涅槃爲要點,同前之阇尼沙經。
第一 誦品
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王舍城之靈鹫山;爾時,容貌殊勝之乾闼婆子五髻,于夜將明,放光偏照靈鹫山而往詣世尊之處,詣已,敬禮世尊,卻立一面。立于一面之乾闼婆子五髻,如是白世尊言:
“世尊!我由叁十叁天之諸天,親聞、親受,欲奉告世尊。”世尊曰:
“五髻,汝宜語我。”
二
“于久遠之前,于十五日布薩之滿月夜,叁十叁天之諸天,皆集會于善法堂,天人之大會衆,偏坐于周遭,四天王就坐于四方;東方持國天王于諸天之前,向西而坐;南方增長天王于諸天之前,向北而坐;西方廣目天王于諸天之前,向東而坐;北方多聞天王于諸天之前,向南而坐。世尊!叁十叁天之諸天,皆集會于善法堂,天人之大會衆,偏坐于周遭,四大天王坐于四方,此是彼等四天王之坐法;然後乃我等之座。世尊!曾于世尊之處修梵行而新生于叁十叁天之天衆,容貌與光輝,比其他天衆殊勝光耀,世尊!是故叁十叁天之諸天,歡喜、悅樂、喜悅、滿足言:“實然!諸天衆在增盛,阿修羅衆在衰減。”
叁
爾時,世尊!天主帝釋知叁十叁天之諸天衆歡喜,以偈如是贊歎:
叁十叁諸天 與主共歡喜
歸命禮如來 法及善法性
佛處修梵行 而得來此處
見色光殊勝 新生之諸天
彼色光壽命 淩駕他諸天
大智之弟子 以及殊勝者
皆來于此處 叁十叁諸天
普見于此事 與主共歡喜
歸命禮如來 法及善法性
世尊!依此叁十叁天之諸天,更歡喜、悅樂、喜悅、滿足言:“實然!諸天衆在增盛,阿修羅衆在衰減。”
四
爾時,世尊!天主帝釋知叁十叁天之諸天歡喜,對叁十叁天之諸天言:
“諸賢!汝等實欲聞世尊之八無等法耶
”
“尊主!我等實欲聞世尊之八無等法。”
爾時,世尊!天主帝釋,對叁十叁天之諸天,說示世尊之八無等法:
五
“汝等叁十叁天之諸天,如何思惟耶
世尊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之實踐:如是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之實踐: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六
彼世尊所善說之法是現見、即時、來見、誘導,有智者應自知。如是誘導之說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七
實依彼世尊善說:“此是善也。”善說:“此是不善也。”善說:“此是耶、此是正,此應親近、此不應親近,此是劣、此是勝,此是黑、白調和。”如是善惡邪正、應親近、不應親近、勝、劣、黑、白調和法之教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八
彼世尊對弟子等實善說:“到涅槃之道,道與涅槃之結合。”實恰如殑伽河水與閻牟那河水之合流。彼世尊對弟子等實善說:“到涅槃之道,道與涅槃之結合。”如是到涅槃道之教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九
世尊實與有學、聖道者及到漏盡之阿羅漢爲友伴;世尊離開彼等,喜樂傾注一心而住。如是喜樂傾注一心,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十
彼世尊已得利養、已得名聞,其他2王族等在喜歡享用物質之期間,世尊離愛樂,唯攝取食物以滋身。如是離愛樂,唯攝取食物以滋身,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十一
世尊實如是語如是實行、實如是實行如是語;如是,實如是語如是實行、實如是實行如是語,如此而得法隨法行,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十二
世尊確實超越疑惑,脫離猶豫,正志已立,梵行圓滿。如是超越疑惑,脫離猶豫,正志已立,梵行圓滿,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世尊!天主帝釋,對彼叁十叁天之諸天,說示世尊之八無等法已。世尊!于是,叁十叁天之諸天,聞世尊之八無等法,更爲歡喜、悅樂、喜悅、滿足也。
十叁
世尊!于此,某諸天如是言:
“諸賢!若同時四位正覺者,出現此世間,如世尊之說法,此乃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也。”
又有某諸天如是言:
“諸賢!且不言四位等正覺者,諸賢!若同時叁位等正覺者,出現此世間,如世尊之說法,此乃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也。”
有某諸天如是言:
“諸賢!且不言叁位等正覺者,諸賢!若同時二位等正覺者,出現此世間,如世尊之說法,此乃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
十四
如是言已,天主帝釋叁十叁天如是言諸天曰:
“諸賢!實無理由于一世界,同時出現二位阿羅漢、等正覺者。諸賢!若彼世尊無病、無惱,得長久存在世間,則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也。”
爾時,世尊!叁十叁天之諸天,集會善法堂,對所議論之問題,熟慮、思惟已;關于其問題,四大天王有被受訓戒之言,四天王各不離座而站立。
受彼等天王 所語及所教
心清淨靜寂 各各立其座
十五
世尊!爾時,于北方出現勝妙光明,淩駕諸天威神力之光輝顯出,世尊!此時,天主帝釋告叁十叁天之諸天言:
“諸賢!若見光明出現、光輝顯現之兆相時,梵天必出現;光明出現、光輝顯現者,即梵天出現之兆相。
以現微相者 應是梵天現
此廣大光耀 爲梵天微相
世尊!爾時,叁十叁天之諸天,各自就座而思惟:“欲知其光輝,將成如何之結果,想證認此而往其處,”四天王亦各就自座而思惟:“欲知其光輝,將成如何之結果,想證認此而往其處,”聞如是已,叁十叁天之諸天亦同意:“欲知其光輝,將成如何之結果,想證認此而往其處。”
十六
世尊!常童子梵天現于叁十叁天之諸天前時,化作粗形相而出現。世尊!梵天本來之容貌,不入叁十叁天之諸天之眼界故。世尊!常童子梵天現于叁十叁天之諸天前時,于容貌、于光輝,皆優勝其他之諸天,恰如金像勝于人像。世尊!如是,常童子梵天現于叁十叁天之諸天前時,于容貌、于光輝,皆優勝其他之諸天。世尊!常童子梵天現于叁十叁天之諸天前時,會衆中任何天衆,皆對梵天不敬禮、不站立、又不請座、一切默然合掌趺坐而思惟:“今常童子梵天若欲任何天衆之處者,將坐其天衆之座。”世尊!常童子梵天因坐其座,彼天神得到殊勝、歡喜、滿足。世尊! 恰如刹帝利王登座繼承王位時,得殊勝、歡喜、滿足。世尊!如是,常童子梵天因坐其座,彼天神得到殊勝、歡喜、滿足。
十七
世尊!爾時,常童子梵天知諸天之歡喜,隱形以偈如是贊歎.
叁十叁諸天 與主共歡喜
歸命禮如來 法及善法性
佛處修梵行 而得生像B
見色光殊勝 新生之諸天
彼色光壽命 淩駕他諸天
大智之弟子 以及殊勝者
皆來于此處 叁十叁諸天
善見于此事 與主共歡喜
歸命禮如來 法及善法性
十八
世尊!常童子梵天實說此事。世尊!說此事之常童子梵天,具有八支聲,即:玲珑、清徹、美妙、和雅、充滿、不亂甚深、廣博等音。世尊!常童子梵天同彼會衆,授此聲時,此外之會衆不聞此聲音。世尊!具足如是八支聲音者,被稱爲梵音。
十九
世尊!爾時,叁十叁天之諸天,同常童子梵天如是言:“善哉!梵天!我等明白歡喜此,又依天主帝釋說彼世尊之八無等法,我等明白歡喜此。”
世尊!爾時,常童子梵天如是主目天主帝釋:
“善哉!天主帝釋!我等欲聞彼世尊之八無等法。”
“然,大梵天!”
天主帝釋便向常童子梵天說示世尊之八無等法。
二十
“汝,大梵天如何思惟耶
世尊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之實踐:如是爲衆生之幸福、衆生之安樂、對世間之憐愍,爲人天之利益、幸福、安樂之實踐,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二一
彼世尊所善說之法是現見、即時、來見、誘導,有智者應自知。如是誘導之說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實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二二
實依彼世尊善說:“此是善也。”善說:“此是不善也。”善說:“此是耶、此是正,此應親近、此不應親近,此是勝、劣,此是黑白調和。”如是善惡邪正、應親近、不應親近、勝、劣、黑、白調和法之教示者,即具足如是性質之世尊,我等于過去未曾見,于現在亦然,其唯世尊而已。
二叁
彼世尊對弟子等實善說:“到涅槃之道,道與涅槃之結合。”實恰如殑伽河水與…
《大典尊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