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 第二章 泛論本經的一般情形

  第二章 泛論本經的一般情形

  在未講本經正文之前,應要把本經的宗義,提綱挈領,來一個比較重要的敘述,使人先明了本經的大旨,得了一個明確的概念,然後對聽講或看閱全文,胸中已有了頭緒,就容易得到實益。但本經的重要思想,是在揭發因果報應之理,與孝道思想,以及地藏菩薩的救世精神,在前章及後“本經的重要點”章中已略有涉及,現在不擬再從正面來作長篇大論的敘說,只能從側面來申說一番,就可反顯出本經的好處。

  第一節 一般民俗觀念的正謬

  經中說地藏菩薩對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特別有緣,所以化度之事,非常地普遍和廣遠;尤其是對我們中國的衆生,特別有緣。我國自盛唐以來,普通社會一般的人士,莫不知有地藏菩薩;地藏菩薩這個名字,幾乎是像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一樣,老妪能解,孺子亦知。唯其能知能解的人太廣泛了,時間一久,習俗相沿,種種變化,對信仰地藏菩薩的真相,漸漸失去,反而在民間渲染了許多被人譏爲迷迷信信的色彩。因此在講解本經前,順便略爲解釋一下:

  (甲) 菩薩誕日的種種舉動

  每年七月叁十日,爲地藏菩薩誕期,我國南北東西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的。在民間,每到誕期,各地人民有種種舉動,表示紀念或敬意。但其中有的舉動,是不見經傳的,雖然他們的誠信是可取的,而因所表現的行動有些近于愚蠢,就被一般知識階級的人,詈爲極端的迷信。

  第一,即是每逢誕日,在住宅前後左右,遍地插滿香燭。猜她們的意思,地藏菩薩是在“地”裏“藏”著的,所以在地插香燃燭,表示恭敬。如果地藏菩薩是藏在地裏的,那末你燒香燃燭,豈不是要燒了他的黃袍紅衣和毗盧帽嗎?這層,她們卻沒有理會到。還有,如果遇著大風的那晚,一不小心,因香燭不慎引起了火燭,不但害了鄰居,甚至連自己的住宅也被燒去了,不是反爲不美嗎?這層,她們亦沒有想到。

  第二,還有許多人家,每到誕期那晚,以盆盛諸穢水,貯藏不倒。這也是恭敬菩薩的表示,也以爲菩薩是在地裏的,恐怕穢水倒濕了菩薩的袍衣,所以貯藏隔日。因此也往往引起家中不信的人的冷嘲熱諷。這兩種情形,在我國各地都有,極爲普遍,不是地藏菩薩的威神之力深入民間,那裏會有這樣普遍的信奉?只可惜今日時代思潮狂進,人民思想趨新,許多舊有的習慣舉動如不加改善,反而引起他們的譏笑與斥責,增重他們的罪過,亦不爲美。故宣傳佛法的人,能就一般民衆舊有的信仰,加以意識改造,使之由感情趨入理智,那就更好了。

  (乙) 以地動爲菩薩轉肩

  在我國浙江省一帶,到現在還很盛行著一種說法,即“地動是地藏菩薩的轉肩”。她們認爲地藏菩薩救度衆生,是挑著一個重擔,挑得辛苦了,透了一口大氣,把擔子從左肩轉到右肩,所以地就動起來了。因此往往地動,他們就膜拜不止,表示感謝菩薩爲衆生服務的辛苦。這誠意本來也是很好的,可是從時代眼光看來,仍是覺得很可笑的!地動地震,有時還是火山爆發,會燒死了好多人,豈不是地藏菩薩也在被燒之列嗎?這層,她們亦沒有想到。地動的原因,在佛經裏說有八種:一爲地深爲水所持,水因風動,故地亦動;余七種是因佛、菩薩、羅漢成道、或降魔、或涅槃時神力所動。所以若用地藏菩薩的威神力動去解釋地動,那亦是可以通得過去;但這層,她們亦未想到,她們仍認地動是菩薩的轉肩。依科學家的地動說,是因爲地球爲八大恒星之一,每周繞太陽一圈,每日自動一圈。在地質學上說,地殼爲一彈性物體,雖非地震,常有微動、脈動、傾斜動,時時無間。爲什麼緣故地殼會有彈性力?若依佛經解釋,即地心爲水所持,水因風動,故見地殼有彈動,這樣去講解地動,或亦會使科學家首肯;若要說地動是地藏菩薩挑擔子的轉肩,那不但科學家笑你,連普通一般有常識的人,都要笑你迷信了。

  第二節 佛說本經的動機與緣起

  佛每說一部經,都有他的動機或緣起。換句話說,即是有目標的,不是隨隨便便毫無目的地亂說。若是隨便說,那就等同丈二詩人的無病呻吟了。所以佛平時說經,或有因人請問而說的,或有無人請問而自說的。不論請說或自說,都有重大的意義,決不是像今人的講經,有許多是隨便敷衍局面的。那麼佛說本經的動機或緣起,又是怎樣呢?

  (甲) 叁種動機

  關于佛說本經的動機,綜攬各處的記載,說佛爲叁事故,而升忉利天宮說法:(一)因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在佛誕生七日,就死了上生忉利天宮,一直到佛出家成道。一生說法,現在年屆八十,快要涅槃,還未見到他的母親,所以現在爲報母親鞠育劬勞的恩德,決上忉利說法,以了報恩的心願。(二)佛一生說法四五十年,席不暇暖,法化鼎盛,多有賴許多天人擁護,于他自己亦有恩德,故上忉利說法,亦是知恩報恩的意思。同時,佛滅度後,將來末世比丘修行,多障多魔,道業難成,亦須囑托天人盡力擁護行者,故有去忉利天走一趟表示慰別的必要。現在我們修行用功的人,到功夫得力時,往往發現許多魔擾亂,同時天神亦見衛護,驅令四散,就因爲天人們,當說地藏經時,已接受了世尊的囑托。(叁)在本經忉利天宮品中說到,罪業衆生,六道輪回,出苦無期,佛說法一生,將入涅槃,仍度脫不了,須要地藏菩薩繼起,負此度生責任,以待彌勒下生,龍華叁會,同成佛道,故有說此一經之必要。

  (乙) 兩番緣由

  有些法藉,說佛上忉利說法,有二種緣起:一說佛上忉利天宮爲母說法,是爲遮破六師外道的疑謗。當佛世時印度的六師外道,是很占勢力的,受國王的尊重,得大臣的禮拜,好不威風;但自釋迦牟尼的學說昌明之後,六師之術,已如螢火之光,不能與佛的慧日爭輝鬥美,所以只好吹毛求疵,借題發揮,希望藉此掩護自己的學說,挽回自己的名聞利養,他們說佛的怪話,造佛的謠言,自然很多,不是現在所能盡講的,現在要講的,是什麼瞿昙出家,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養,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還談什麼高妙漂亮的佛法啦!這與我國不了解佛法的人,說出家是違背倫常的道理是一樣。佛爲破除這種人的疑謗,所以特上忉利天爲母說地藏經,表示佛法不但要度現世的父母,且如地藏菩薩還要累世發願,救度先亡,報答親恩,則六師之胡說,不攻自破了。一說佛上忉利爲母說法,是要示範後世弟子,引起後世四衆弟子的孝思。這的確亦是很重要的原因!因後世四衆弟子看到佛都上天度母,報答親恩,我們爲佛弟子的,應要步武佛的作法,對父母養育之恩,不可馬虎。如果沒有這一著,後世的出家弟子,背親離俗,或因障緣,道業既修不成,親恩又棄養不顧,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那末于此又不得不叁致其意,有所榜樣,有所警惕了。

  (丙) 一種原因

  照本經忉利天宮品的意思,佛上忉利說法,是爲顯揚地藏菩薩的救拔罪苦衆生的曆劫的宏誓,並贊揚他的威神慈悲之力。所以說到聚集忉利天宮的百萬人天,都是地藏菩薩的化衆,那些衆生的數目到底有多少?不但大智文殊自說“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即連佛自己也說“我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至問到地藏的“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如是不思議事。”佛則說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已不知多少無量數劫,何況他在聲聞辟支佛地,也不知做了多少度生的事業。看佛如此推崇地藏菩薩具大功德智慧的意思,無非欲顯他自己在娑婆世界教化未了的事業,只有付托這位菩薩,才算是“深慶得人”!因此他要上忉利天宮說地藏本願,這亦可說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上面共有六種原因,說明佛上忉利說法的所以。但佛發心上天說法,到底是自動的呢?抑是被動的呢?准觀佛叁昧海經說是:“父王白佛:當往忉利天,爲母說法!佛言:當如輪王行法,問訊檀越。”而在增一阿含經裏,說佛是因帝釋尊者所請,上天爲母說法的。帝釋說:“諸佛皆上升忉利,爲母說法,如來亦應爲聖母說法!”“于是如來與千比丘,于安達羅國曲女城邊,上升忉利,爲母說法,以報生身之恩。”照上面多種原因研究,佛是自動發心爲報母恩,上天說法;不過由外緣而助成之,看來似乎是被動的罷了。

  第叁節 本經在佛教中的地位

  (甲) 從情理上推究本經是大乘

  有人問我:你這次去澳門又是要講什麼經?我說:有人請定,又是要講地藏經。那人說:這些小乘經,說些因果業報,有什麼好講?看他的語氣,好像很有些蔑視地藏經!我卻不這樣想法;我以爲說因果業報的,不一定就是小乘經,難道大乘經中都沒有說因果業報的嗎?他就沒有法子答複我。因那一部大乘經中,都不免要說因果業報之理,不過詳略不同,隱顯有別罷了。又我以爲小乘經,也不一定就沒有什麼好講;如阿含經等一向被人輕視爲小乘經,似乎不值一看,我們就不應講它嗎?他也沒有法子答複我!因小乘阿含,爲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後來大乘經典中有許多大好理論,都是從阿含經中蛻化出來的!因爲印度佛教的思想史,演變曾經過叁個時期:佛滅初年起,是小顯大隱時期,就是一般人認爲原始根本佛教的時期;佛滅六七百年起,爲大顯小隱時期,即一般公認爲大乘佛教發展的時期;佛滅千余年起,爲密盛顯衰時期,即一般認爲密宗流行,顯教衰微的時期。各期佛教的此伏彼起,此盛彼衰,是隨時代機宜,人事環境而演變,各自有其背景的;我們不能因爲他只說到這點,便否認了那點,或廣說那點,即否定這點,這都是不對的。譬如在小顯大隱時期所說的小乘經,我們便不能否定了這時期便沒有大乘佛教的思想,不過佛因說法的機宜與重點不同,在這時期既重于此,便略于彼,縱及大乘,亦提而不論,所以在四阿含裏,我們便不應肯定沒有大乘思想,這是很明顯的推論。那末這部地藏經,即依你說小乘經吧,也不見得便不談大乘佛法。本經說:“我觀閻浮衆生,性識無定,爲善爲惡,逐境而。…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 第二章 泛論本經的一般情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