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力不可思議

  業力不可思議

  竺摩法師

  普通學佛的人,都知道說「佛法不可思議」這一句話,其實在衆生方面說 ,佛法是不可思議,因佛法是佛的境界,不是衆生的境界,所以在衆生觀察不到,自然是不可思議了。若在佛的方面說,也沒有什麼不可思議,因佛法有證 法和教法兩種,在證法中,佛已親自證驗到諸法的真相,如脫桶底,明白清楚 ,就覺得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但在教法上,佛的教門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 說之不了,數之無盡,「我已說之法如爪上土,未說之法如大地土」。 所以是不可思議。現在所講的「忏悔業障」的業力,就是佛無量法中重要的一法,也是最不可思的一法,其道理可分爲幾種:

  A、業力無形無相的不可思議:如品文說:「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 ,由貪瞠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 能容受」。業力雖無形相,不可捉摸,但自然有一種力量能夠支配衆生,誰也 不能逃脫,這是何等不可思議之事!

  B、業力能控製我們人生的流轉與還滅的不可思議:人生的上升與下沈,不是有什麼梵天上帝在主宰、在管領、在操縱,也不是中國人所講的一命、二運、叁風水的定命論,他之所以流轉入六道叁途,或還減到叁身四智,都是由於自己的善惡業力在作祟、在支配;但最不可思議的,這業力既不是像一個主宰的神在看守著,指揮著,又不是像定命論者的注定,雖然有定要受報的原理 ,如在作業與受報的過程中,隨時可以改變,壞的可變好,好的可以變壞。如你命中注定叁十歲要嗚呼哀哉的,若在叁十歲以前做了一種救人救世的好事, 或持不殺生戒,救了許多生命,那 你的壽命可以延長,不會在叁十歲就嗚呼 哀哉了。你命中注定叁十歲發達,但你若在二十歲至叁十歲中間,做了一些失德喪節的壞事,到叁十歲不但不發達,或者環境會變得比以前更苦,甚至生命都成了問題。這便是佛教的業力不可思議,隨時可以改變,不是注定的,也不是有神在主宰、在擺布的。

  C、業力能使業報一定要受的不可思議:業力最奇妙,雖無神在主持管理,但除非你未做,如果做了,遲早定要受報。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作了業因,必要自受業果,雖父子母女至親,都無法更替。這又是最神妙莫測、不可思議的事。如釋迦牟尼佛,煩惱已盡,生死已了,尚有「十惱」的報應,就是最大的證明與警惕。如佛說興起行經中說「佛有十惱」,其第五惱是「佛患背脊痛」,原因是昔在羅閱城有一個大節日,國王命國中二大力士相撲比賽。一力士是婆羅門種姓,一力士則屬於刹帝利。婆羅門力士自知武藝不敵對方,到比鬥時,央求刹帝利,請他手下留情,當以大批財寶爲報。刹帝利接受他的好意,到比鬥時,讓他幾手,打個平交,王與臣民稱善,各得賞賜寶物不少,但婆羅門食言,不把寶物轉送刹帝利。他們倆的比鬥,還不止一次而已,一連比鬥叁次,婆羅門叁次要求,叁次皆食其言 ,不將寶物轉送刹帝利。後來到了第四次比鬥,婆羅門又要求刹帝利讓他,並 說這次若讓他,連前叁次的承讓之情,一起報答,把所有寶物都獻與刹帝利; 但刹帝利因憤恨他不守信用,诳語欺人,這次就不讓他,右手捺住他的頸項, 左手捉住他的胯腰,兩手一蹴,就折斷了他的脊骨,並把他舉高繞場叁匝,擲 地而死。大家叫好,國王且賞了銀錢十萬。佛說刹帝利就是他的前身,婆羅門 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因瞠恚故,折斷他的脊梁,所以成佛還要受到背痛的余 報。業報之事,不可不畏了。

  

   又在十惱中的第九是「佛食馬麥」。在本起經下卷說:佛在舍衛國受阿耆達婆羅門之請,帶同舍利弗五百弟子,去做安居叁月的修道工作;而阿耆達中 途爲魔力所蔽,忘了送供養:佛弟子出外乞食,亦多空缽而歸。時有馬夫,養馬五百匹,藏有馬麥,遂減馬所食之麥,轉以供養佛及弟子。叁個月期滿,佛要辭歸,魔退卻,阿耆達才醒悟自己忘記供養,詢知佛及弟子皆食馬麥,不禁慚愧忏悔,並懇求多留七日,供以上味。後有弟子舍利弗等問佛,佛有無量福報, 何以會無人供養而食馬麥?佛說這是自己從前作的業報,未曾受過,這回一定要受的。原來從前有個婆葉佛,受國王盤頭大王之請,入城受供上味。時佛 有一弟子彌勒生病,未去受供,佛命弟子持回一缽香齋,以供病人。中途遇到一個婆羅門名提耆利,博通梵書,教授五百童子,常帶隨身。他聞到缽中的齋香味 :知受王供,心生妒恚,罵佛道「此禿頭沙門,應食馬麥,不該供此甘馔」!

  

  他又轉問五百童子見此禿頭沙門否?他們都答見到,並用與提耆利一樣的口氣罵佛應食馬麥,不該受此香馔。佛說此提耆利即我前身。五百童子即今舍利弗 等五百比丘。病比丘彌勒,亦即今日之彌勒。因妒忌他人受供,而造口業,今雖成佛,仍要受報,吃了叁個月的馬麥。但我們要知道,佛雖受報,因福德力大,也不會有什麼痛苦的。何以見得呢?因阿難當時不在,聞得佛食叁個月的馬麥,神情不勝悲哀。佛知其意,既見阿難,乃以一粒馬麥令阿難嘗試,以佛神力與福力,阿難嘗此一麥,其味香甜,世上所無,而且食了肚飽七日,無須飲食。可見佛自有福力,吃到什麼不好的食物,都如食醍醐上味一樣,阿難實在毋須擔憂,不過佛爲表明業力不可思議,要大家慎重其事,不造惡業,故示十惱,以警後世,所以在十惱中每一惱的結尾,都有這一段文字:「佛告舍利弗,汝觀如來衆漏已盡,諸善普具,慈愍天人,乃至蠕動,皆使濟安,雖有如此功德,猶不免於宿緣,況複愚蒙未識道者」! 吾人讀此,對「佛有十惱」之意,可以思過其半矣。

  D、業力保留不失的不可思議:業力既不做則已,做了一定不失,而又不同命運論的注定,也不像有主宰神在看守,那麼怎樣地能保持不失呢?其中之理,豈非不可思議!關於這一問題,要引用唯識學上的阿賴耶識持種義,才能解明。梵語阿賴耶,此雲藏。藏即含藏,謂此識爲我們的根本所做,無始劫來,含藏諸法種子,保持不失,到其受報之時,身體所在,即是一切善惡種子所寄托處,一遇環境的外力激動,識中所藏的種子,就會發生現行的果報。如小孩初生時即會哭、會笑,嘗到苦的味道,用手推開,甜的味道,神情歡喜。這在心理學上說,是先天的本能,與生俱來的;但怎樣會與生俱來呢?也說不出 它的所以然;但在佛學上,如有明白的說明,那所謂本能,就是阿賴耶識中過 去含藏不失的種子功能,一遇到現在的外緣激發,這本能的力量就發生出來了 。又如我們夜間作夢,有時會夢到末見過或做過的事,這是什 道理呢?平常 說作夢的原因,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今所夢之事既從未見過,從未做過, 自然思也無從思起了,那 如何會做起夢來呢?這就是你過去世的曾習境,因 你過去曾經習見此事,把此事的氣氛熏習阿賴耶識中,成爲種子,保留不失,所 以在夢中或遇有相似的外緣,就把含藏識中舊有的種子引生出來,就有這種清 醒中時從未見過做過的境事出現。這種境事如果不用唯識學上的藏識持種義來 解釋,是永遠成了問題,什 心理學也解不通的。有了藏識執持業種,遂使業 力保持不失,這豈不是又是一種極難思議的事嗎?

  E、業力可以消滅的不可思議:藏識保持的業種,多生多劫,不知已有多少, 若有形相,其多得好不驚人! 但是罪業之業雖大,消除亦速。如品中偈雲:「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無 間十惡之罪業,只須一念十大願王,便可消滅,如千年暗室,一燈盡破。可知 惡的業力不可思議,善的業力更不可思議,真如經中所雲:「業報不可思議, 功德亦不可思議」。

  F、業力在人事變遷的不可思議:業力的本身,固然不可思議,但在人事方面,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有些人完全不知道有業力不可思議這一回事;有些人知道,爲了外境利誘而明知故犯;有些人造了業,而不知自己在造業;有些人知道自己在造業,而又不肯忏悔。在佛名經中說阿育王有個弟弟,不信佛法,也不信有什 業力,看見阿育王誠信佛法,供養叁寶,不是背後毀謗,便 是暗中譏笑。最難堪的是說佛弟子

  出家人,出入王宮,日在聲色境中,還有什麼道行可言。阿育王對這事很擔憂,不是擔憂別的,是擔憂他的親弟因造業而招苦報。爲了教化弟弟,故設一計,指使大臣開放內宮,招弟宴飲,等他樂而忘形,王自撞入,怒形於色,數他違禁之罪,即欲處以死刑。後經大臣說情,寬限七天,在這七天內使他能盡情享受世間欲樂,然後行刑。而每日送入珍寶、宮娥等娛樂物時,必遣獄卒執刀在門揚聲警告:「今日是第一日,距你 受刑只有六日了,希望你快點盡情享受世間的欲樂吧」!又說:「當你聽到鈴聲,就知道你受刑那一天的時刻到來了」。乃至到第六日亦作如是警告:「你的生命只剩一天了,受刑的鈴聲快要響了,希望你快點享樂」。王弟面對死神的 威脅,感到死期將至,愁苦煎逼,無心欲樂,每日聽到獄吏的警告,更覺如矛刺身,什麼欲樂也無意貪巒了。到了第七日將要行刑,王親入視,問他在這七日 內對於一切聲色欲樂的享受感到怎樣?他答王一偈:「大地諸珍寶,初無歡喜心,以見行殺者,執刀在門立。又聞搖鈴聲,令我懷死畏,死厥釘我心,不知妙五欲」。這是說他見到殺者執刀在門邊,聽到受刑的鈴聲,如以死釘釘入他的心坎的痛苦,雖有最妙的五欲在旁,亦不知覺了。王知道他已知世情無常、 苦空無我,感悟的時機應該到了,就也對他說了一偈:「汝於七日中,思惟生死畏,而無心歡樂,不起貪愛心;諸佛及弟子,日日觀生死,雲何貪歡樂,而起煩惱心」?這是說:佛和弟子們常畏生死苦,也同他畏死釘釘心一樣痛苦, 雖出入宮中說法行道,也決不會貪戀世間的歡樂了。他的弟弟悔悟,忏謝前愆 ,王亦恕他無罪,後來亦學佛悟道。

   又如阿奢世王聽了提婆達多的唆使,謗佛害佛,造諸罪業。後來全身生瘡 ,痛苦無量,悔過哀求於佛,佛憐其愚,放一淨光,照觸其身,痛苦皆除。後 來亦皈依佛教,成爲佛教有力的外護。所以一個人不怕造業,只怕不肯覺悟, 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不肯覺悟,即不肯忏悔,若肯覺悟忏悔,改往 修來,什麼深重的罪業,都可以如霜露溶銷於強烈的慧日了。叁昧耶經雲:「 定業不可轉,叁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由於修習叁昧的自力加持,和修習普賢行願的他力加被,一切業障,都沒有理由不可消除的。

  

  

  

《業力不可思議》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由認識到信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