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名號開顯萬佛德行
1.爲何一佛名號顯示萬佛德行?
2.觀想阿彌陀佛身相便見十方諸佛
3.佛佛互贊諸佛名號修成因緣
4.阿彌陀佛名號受到諸佛贊揚的情形
5.諸佛聖號對衆生的影響力
6.阿彌陀佛聖號的功德力量導引後面相關大願
7.結論
(四)一佛名號開顯萬佛德行
1.爲何一佛名號顯示萬佛德行?
依大乘經典說,在十方世界中,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數的諸佛,因因地發心修行的因緣不同,而形成種種不同的名號,然實于一佛名號的德行中,彰顯萬佛的德行。
何以證之?如『阿彌陀經』上提及「南方世界有名聞光佛,下方世界有名聞佛、名光佛。」名聞光佛的意思是說,這尊佛的名聲就像陽光一樣的普照太空、人間,無遠弗至,利益衆生。名聞佛的意思是說,這尊佛因爲以其德行,廣被一切衆生,因而聲譽普聞十方世界。名光佛的意思是說,這尊佛的名聲,就如日光一樣的無所不被,無所不照。其實,那一尊佛的名聲,不是由無量劫中廣積福慧資糧,普度無數衆生而受到十方衆生及諸佛的擁戴與稱譽呢!?
從以上叁尊佛的名號介紹中,我們便可以了解由一佛名號的德行中,彰顯萬佛德行的道理。所以衆生稱念一佛聖名,觀想一佛身相,即代表、稱念、觀想諸佛名號及德行。
2.觀想阿彌陀佛身相便見十方諸佛
如『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當觀想無量壽佛的身相光明成就時,便見到十方一切諸佛。因見到現前諸佛的緣故,所以即稱此爲念佛叁眛成就。」而如何辨別觀想的成果是正或邪?這點非常重要:當知當觀想無量壽佛的身相成就時,便當下從行者的心眼中見到佛心顯現。什麼是佛心?即是當下契入念佛叁眛,從內心發出與諸佛利濟衆生相應的一分大慈悲心。
亦即是說,修觀的人,在其融入無量壽佛的身相光明中時,便在自力與佛力的交融中,體驗到諸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一分大慈悲心。而當修觀者的大慈悲心—佛心現前時,即稱爲親見十方諸佛心。至此程度,又稱爲念佛叁眛成就。
所以經文說:「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諸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悲心現前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由現今這段經文中,更可證明衆生只要觀想一佛身相成就,即代表觀想一切諸佛。而觀想阿彌陀佛身相,便是此界衆生最好現見、印證十方諸佛心及十方諸佛名號,相通相證道理的最好修行因緣。
3.佛佛互贊諸佛名號修成因緣
以上是以實際修行的方法來印證一佛德行彰顯萬佛德行的道理。就因一佛名號功德融通萬佛名號功德,萬佛名號功德,涵攝一佛名號功德,因此佛佛在應各種衆生根器需要中,于無邊的淨、穢世界中,或爲鈍根衆生稱頌一佛名號修成因緣,或爲利根說明一切諸佛名號修成因緣。就在佛佛互贊諸佛名號修成因緣,利益衆生的頌揚中,彰顯萬佛無盡之德。
如『八十華嚴』卷四十五說:
「不可言說毛端處,皆有淨剎不可說;
種種莊嚴不可說。種種奇妙不可說。
于彼一一毛端處,演不可說諸佛名;
一一各有諸如來,皆不可說不可說。」
「或爲衆生說一如來名海修成因緣法,
或爲宣說一切如來名海修成因緣法。」
4.阿彌陀佛名號受到諸佛贊揚的情形
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便是在佛佛同聲贊揚,利益衆生的因緣中,而開展接引衆生,同登淨土的宏大聖願。
如『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稱揚諸佛功德經』及『無量壽經』卷下……等經,皆說明了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受到十方諸佛共同稱頌的情形說:「現在十方諸佛,同聲稱贊阿彌陀佛無量功德所修成的聖號……,如果有淨信善男子或善女人,當聽到諸佛宣說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即等同稱念十方諸佛聖號,必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一切世間極難深信之法,而能心生信解,一心受持,爲衆生演說,如教修行的話,當知此人,甚爲稀有,早在過去無量壽佛面前(阿彌陀佛因地度化衆生時),就已種下深厚的佛種善根,此人命終之後,一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5.諸佛聖號對衆生的影響力
在諸佛贊揚彌陀聖號究竟成就的功德聲中,衆生倘若能聽聞阿彌陀佛由無量福業、智慧修集而成的功德聖號,便能在佛力的加被下,産生見佛聞法、修行的向心力、攝受力與近道力。這是『華嚴經』上說明諸佛爲何互贊名號,勸持名號因緣,非常重要的觀念問題。念佛者明白這層道理,便更能了解諸佛稱揚阿彌陀佛聖號的根本原因所在。如卷二十八說:
(1)一切如來所以出現在不同的世界,爲的就是讓衆生,各隨所緣,聽到諸佛的名號。衆生因聽聞佛名,而種下未來見佛的善根;因聽聞佛名,而有機會皈依佛教,接近善知識,聽聞法師講解佛德修成因緣。因聽聞佛德修成因緣,而在機緣成熟時,自動接近佛法,依法修學,逐漸體悟舍離一切我慢、戲論、習氣,乃至脫離生死苦海的道理……。
(2)諸佛所以出現在無數世界,于本願度生因緣了結後,示現涅槃的目的,原因之一,就是爲了要讓衆生在佛涅槃後,于聽聞佛德聖號的持念中,生起想要盡速見佛,歸向佛、接近佛、贊歎佛的敬佛、學佛心態。當衆生聽聞佛名,生起想要念佛、見佛、皈依佛、親近佛、觀看佛、贊美佛的學佛心態時,未來生中,無論身在何處,都有見佛、聞法、修行的機會與希望。
(3) 諸佛所以出現在十方世界,又因某界衆生根器淺薄,而在很短的時間,便證入涅槃(如娑婆世界)。目的之一,就是爲了讓鈍根衆生明白諸佛甚難值遇,千萬億劫,時乃一出的道理。衆生因此而在生無佛世或者生值佛世,聽聞佛號,甚至親見佛面時,便知把握今生稀有難得的見佛、聞名機會,生起踴躍歡喜、尊重供養、清淨敬信之心來親近佛,學習佛德。
(4)當衆生各從所緣,于八識田中聽聞十方諸佛聖號的善根種子萌芽時,便能在未來逢佛出世時,掌握時機,種下更多見聞無數諸佛、持念無數諸佛聖號、值遇無數諸佛出世說法的因緣。因此見聞諸佛聖號、供佛聞法的因緣不斷成長、累積,而使衆生深值無量善法根本……。
無量無盡的衆生,因爲聽聞諸佛名號,稱念諸佛聖名,來是必定圓滿見佛學法的心願。因親觐諸佛面,而皆在諸佛開導下,清淨修行,究竟調伏煩惱,得到解脫……。
這是爲什麼佛佛互贊功德聖號,爲什麼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受到諸佛同聲贊揚,利益衆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6.阿彌陀佛聖號的功德力量導引後面相關大願
因爲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有這麼大的接引衆生、濟度衆生,能令衆生生起見佛、聞法、修行、證果的近因、遠因等殊勝功德成果。因此有以下(十八) 、(十九) 、(二十)等願因聞佛名而稱念聖號,廣植功德資糧,求生西方,蒙佛接引的往生大願。
因爲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有這麼大的攝持衆生,能令衆生生起菩薩廣大成佛行願、利益衆生、莊嚴淨土的功德力量,因而産生了後續(叁十四)、(叁十五) 、(叁十六)、(叁十七)、(四十一) 、(四十二)、(四十叁)、(四十四) 、(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等十四個(包括十八、十九、二十)因聞佛名而導進持名、修法、證果、解脫等有關修證佛法的接引大願。
因此本願以「見聞佛名,而導進往生、修行、證果」的角度來看,是衆生爲什麼執持阿彌陀佛聖號,受到諸佛贊揚,勸持名號的非常重要的根本接引往生大願。
所以本願的重心,即在于阿彌陀佛如何在過去發大心、行大願,實現西方淨土世界,完成成佛行願的修證過程,致使阿彌陀佛聖號,産生那麼大的接引、往生力道。
而關于阿彌陀佛如何發願、修證淨土的廣大行持與悲願的內容,正是後續「阿彌陀佛完成淨土及廣度十方菩薩修證成佛行願」的重點。所以本願以上所述,可說是後續菩薩修證廣大成佛行願、莊嚴淨土,乃至十方淨土顯現內涵的序論及開端而已。
7.結論
菩薩修證廣大成佛行願的因行,不離阿彌陀佛成佛願行的修因,正是從第叁十七一人天禮忏願、第四十叁一布施入門願(生尊貴家願)及二十四一布施圓滿願(供具如意願)等禮忏法門以及布施波羅蜜等六度波羅蜜的內容開始修學起。因此探究阿彌陀佛四十八個成佛大願的行持次第,便能窺見一分諸佛整體成佛行願循序漸進的修證曆程于萬一!
學人大都只注重諸佛菩薩果地的名相研究,而忽略了諸佛菩薩因地的修行層次。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菩薩行者因地一點一滴由淺入深的從禮忏法門及六度波羅蜜修行起,就沒有大菩薩十地果位證量的産生。菩薩五十二個位次的學習內容,也絕對不會超出六度波羅蜜行進次第的內涵。
尤其現代的凡夫學佛者,更應重視及學習菩薩因地修學六度波羅蜜的次第,才能洞見菩薩修行層次的主要核心內容。
並且現在的學佛者,唯有放下「主觀心、名相心、我慢心」,才能正心誠意的、謙虛自沖的來反觀自己的學佛心性,有沒有與菩薩因地的一分德行相應!?而本書所引述的實用性、次第性的內容,更能讓佛弟子清楚的觀見自己學佛的程度,到底停留在什麼階段!?
唯有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學佛程度,並加以改進及提升,才不致自欺欺人、自誤誤人,爲自己及衆生製造來世墮落惡道的陷阱,猶不知警惕、反省!
現代的佛弟子更必須明白與自覺,若是不能從今生起奠定六度波羅蜜的良好根基,絕對不可能在未來劫中,有菩薩果位證量的産生。而且六度波羅蜜的學習,是一度一度漸次而進的,絕對沒有不學布施、持戒、忍辱等波羅蜜由淺入深的修行次第,而有菩薩精進波羅蜜、禅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度度相攝緣融而修的六度果報圓滿相的證量産生。
就如『大般若經』卷叁七二所說:「一切有情、一切行、一切法,常以無性爲自性,故我應發趣無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若諸有情行有想者,方便安立令住無想。善現,是菩薩摩诃薩既思惟已,發趣無上正等菩提,爲普救度諸有情故,作漸次業、修漸次學、行漸次行,如過去世諸菩薩摩诃薩發趣無上正等菩提,先修漸次業、學、行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先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次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次應修行安忍波羅蜜多,次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次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後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卷四五八又說:「入菩薩摩诃薩精勤修學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是故慶喜,我以此六波羅蜜多更付囑汝,當正受持,勿令忘失,所以者何?如是六種波羅蜜多,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無盡法藏,一切佛法從此生故。
慶喜當知,現在過去未來諸佛所說法要,皆是六種波羅蜜多無盡法藏之所流出。現在過去未來諸佛,皆依六種波羅蜜多無量法藏精勤修學,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現在過去未來諸佛、聲聞僧衆,皆依六種波羅蜜多無盡法藏精勤,于無余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
由此說明了六度波羅蜜是成佛之道的主要修學內容。任何一個佛弟子,只要以成佛爲最高的學佛理想,都一定要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羅蜜一度一度的修行次第開始學習起。而往生淨土,即是步入六度波羅蜜的學習中,最有保障的修因,禮忏法門更是末法衆生修學六度波羅蜜的前方便。以下便由「往生淨土修行之路」及「人天禮忏願」做爲步入六度波羅蜜之前導。
《一佛名號開顯萬佛德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