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叁十八章 生即有滅

  第叁十八章 生即有滅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複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複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這一段文字,是用簡潔的對話方式,來說明人命的無常。本章題目〈生即有滅〉,就是有生必有死,天底下沒有一個人生下來不會死的,雖然有的宗教,要求長生不老,希望得到不死藥,但是人生終究是無常,不會永遠不死的,彭祖活到八百歲,最後還是免不了要死的。

  “佛問沙門”,釋迦牟尼佛有一天特地問一個沙門(出家人):“人命在幾間?”我們一個人在世間究竟能夠活多久呢?

  “對曰:數日間!”這一個弟子回答說:“依我的看法,是在幾天之間。我們看看,很多人今天是活潑潑的,說不定幾天以後已經死了,所以,人在世間,數天之間就有很大的變化。”

  “佛言,子未知道!”子,是文言文,“你”的意思。釋迦牟尼佛說:“你對這個道理還沒有了解!”

  “複問一沙門”,接著,又問另外一個沙門:“人命在幾間?”剛才他答的,我認爲不對,現在我再問你,究竟一個人活在世上壽命有多長呢?

  “對曰:飯食間!”這個弟子回答說:“師父,他說要數天,我認爲太長了。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頓飯的時間這麼久。有的人吃飯之前,還是好好的,可是一頓飯還沒有吃完,他已經嗚呼哀哉──死了!”

  “佛言:子未知道!”釋迦牟尼佛說:“你對這個道理,還是沒有徹底明白!”

  “複問一沙門”,釋迦牟尼佛再問另外一個沙門:“人命在幾間?”你再告訴我,一個人的生命究竟活多久呢?

  “對曰:呼吸間!”呼,就是出息;吸,就是入息,把外面新鮮的空氣吸進身體裏面,又把體內的濁氣呼出來,一呼一吸,我們的生命才能夠維持下去,要是一口氣轉不過來,那就什麼都完了。因此,這位沙門回答釋迦牟尼佛:“依我的看法,生命只不過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結束了!”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釋迦牟尼佛聽了這位弟子的回答,非常歡喜,立即贊歎他說:“很好,你答對了!你的確是了解了!”

  關于“善哉”這兩個字,我們看電影或錄影帶,要是看到出家人,就會聽到他們說:“善哉!善哉!”這是編劇的人,不懂得“善哉”真正的含義而亂用了。

  這一章,釋迦牟尼佛主要是告誡我們人命無常,假如我們能夠真正了解這個道理,大家都會看破,都能夠互相忍讓。看看世間,大家互相爭鬥,爭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整個江山財産,還不是都得放下來,什麼也帶不走的。因此,我們學佛,要徹底認識生命太短促了,應該好好珍惜,不可以隨便浪費寶貴的生命。

  在大陸大叢林裏面,經常都住著幾十個、上百個出家人,每天大家一起上早晚殿,在晚課念到後面,維那師就呼一首偈,就是提醒大家對無常的警覺。這首偈名叫〈普賢警衆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衆!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今天已經過去了,我們的生命也隨著這一天光陰的消逝,減少了一天。“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舉一個譬喻,好像魚是生活在水裏面的,要是水一天一天地幹枯、減少了,那魚的生命,已將到了盡頭,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這無常短促的生命,還有什麼可快樂的呢!“大衆!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大衆師父啊!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努力精進,好像我們的頭發,突然著了火,燒起來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要趕快救火,把它撲滅。要知道,我們的生命無常,在呼吸之間,非常的短促,這是不能放逸、懈怠的,要珍惜我們寶貴的時間。這是出家人每天上晚殿的時候,都要念的。

  其實,不但是出家人要時時刻刻珍惜時間,精進辦道,凡是學佛的人,都必須這樣,憶念無常,才不會虛度光陰,讓寶貴的生命白來人間走一趟。也才不會辜負了我們學佛的因緣與福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