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觀淺談
普獻法師
空既是一切存在的原理,設使萬法不空,則一切都是永恒固定不再變化,宇宙將成爲死寂的世界!因爲空,所以花開花謝、寒來暑往、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顯出多彩多姿的人生!
有了正確的人生觀與宇宙觀, 才能引導我們邁向幸福光明的人生。 錯誤的思想學說, 會將我們帶入痛苦煩惱的境界裏! 兩千五百多年前, 印度迦毘羅國的悉達多王子, 面對現實的人生, 透過智慧的深觀, 發現宇宙人生「空」的哲理, 給予人類在生死無明中, 閃現智慧的光芒, 啓示我們對生命宇宙之正觀, 從而建立不惑不憂, 穩健踏實的人生觀——空觀。
由于傳統的教育缺乏宗教教育,加上大衆傳播之汙染,我輩青年似乎大都傾向于無宗教或是反宗教!加之民間種種迷信之祭祀與祈禱,更使人誤解佛教者至深至重矣!今試將佛學不共于世間學的空觀,提供青年同侪做爲追求真理之思考模式。 呈現我人眼前林林總總萬化紛纭的現象界,若欲一一分析得其真相,則窮吾人之一生亦不可得!設使不明其相,則被其所惑而處置不當矣,有如頓入陌生暗室,不辨東西寸步難行,煩惱痛苦接踵而至!倘有光明,則一切困苦厄境立即冰消。我人對于現象界之困惑亦複如是,唯有以慧光透過時空的架構。方能揭開宇宙人生的真相。
首先以「時間」來豎觀萬法,則一切人事物無不永遠居于變化之過程中Changing,永遠不能靜立終點不再變化。莊子說:「交臂非故」,孔子說:「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有些是顯而易見的急變,有些是難以發現的潛移默變,真是念念遷謝。刻刻非新。因此站在時間的深觀下,萬物之常性、永恒性不可得,即諸行無常。
再以「空間」來橫觀萬事萬物,則又發現任何事物都不能單一性存在,一切事物存在的本身,都是衆多條件暫時性的排列組合——緣起,一切都在聚散的過程中推移,單一性、永恒不變的實體不可得,如聲如影只有其形態作用,本體不可得,一切都依靠在衆多條件的基石上而存在。而因緣條件本身,也是衆多條件的排列組合,毫無實體。所以,存在的任事物隨時可變Changeable,即諸法無我。
透過時空的層層思維,宇宙間任何一事一物或一花一草皆存在于可變性的變化中,佛學上名之爲空——宇宙存在的原理。空不是沒有,空不離存在的一切,也不即是存在的當體。就如能舉一百斤的手臂,其力量不離開手也不即是手,而是衆多因緣條件所表現的能,能的本身,不能以青紅黃白或大小方圓來形容它。空亦複如是,不能以數量或質量來拘限它或形容它。 空既是一切存在的原理,設使萬法不空,則一切都是永恒固定不再變化,宇宙將成爲死寂的世界!因爲空,所以花開花謝、寒來暑往、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顯出多彩多姿的人生!人們如果不透過空的洗煉,一切做爲、一切思想生活模式,無不以自我爲中心,拔一毛利天下不爲。黨同伐異、自私自利,皆是不能空其私欲,空其私我主觀成見所致也。
科學家能空觀一切,始能分子、原子、電子、核子……層層分析。哲學家能空,才不致以先天的主觀來建立絕對的第一因爲本體論,從而自是他非。宗教界如果能夠明了空的哲理,就不致獨斷的各自建立創造宇宙的真宰,互相排謗而引起宗教戰爭。唯獨佛學力排一切哲學宗教上牢不可破、主觀實有的即事論事的自性見,認爲宇宙的存在不離時空,即以時空反觀宇宙,揚棄主觀與蒙蔽愚癡的私見,代以客觀理性的慧見空慧,通達諸法的真實相,與之相契相應,圓滿和諧。
世間諸多苦惱相,皆是衆生從無始以來。無明執著諸法爲獨存性、永恒性與不變性所致,因而産生許多悖理的思想行爲想象!正如帶著有色而度數不合的眼鏡來看世界盡是歪曲不實。因此煩惱的解除不在于祈禱真宰,命運亦無需他人安排,自我可以抉擇。 我輩青年處此繁雜緊張的工業社會,遇事應以時空衡量觀察,始能不被環境所惑而身心自在。若逢順境,知其空性則當愛惜珍貴、把握運用而莊敬自強。以一切是緣起,故成功沒有僥幸,一切是靠努力精進的因緣條件始能成功。養成不迷信、不依賴、自我奮鬥、敬業樂群的生命觀。若值逆境,知其空無實體不變性,只要加上勤奮毅力之因緣條件,定可突破困境。故而處變不驚,養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餓其體膚,勞其筋骨……之奮鬥觀。如是青年,透過空觀之陶鑄,認清世相,才能以出世心(空)做入世之事業,凡事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近而立功立德立言,爲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