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這不是口頭禅,要由內心去推動

  這不是口頭禅,要由內心去推動

  

  你既然進來接受訓練,那就好好用心,不要再從外面去調整了:坐在這裏的當下,這些通通可以轉過來!!

  ──────────────────────

  …………… 想想這整個資糧道,你夠不夠?不足的話,要怎麼樣趕快充實好。我講「資糧道」,你可不要又死在文字相上,而以爲那必須要讀多少的經書才夠,那我可以嗎

  !

  

  當我們說到人格、僧格、宗教情操,那你就開始打妄想:唉!我待人不夠圓融,我要重頭開始。我應該跑出寺外,再回來告訴當家師、知客師:我來報到了,我要進禅堂了!然後再重新進來。不是的,不是指這些。

  

  你要了解到「身爲一個人,做人應有的基本條件,我有嗎?」好!現在,就在禅堂一坐,「我的心態正確嗎?我有沒有帶著其它的目標進來呢」?假如有的話,趕快把它丟掉!那麼,你內在世界的「完美人格」自然就會端正起來了。

  

  當你這樣再走出去的時候,你對人就會很圓滿,你做人就會很亮麗,待人處事就會很圓融。

  

  談到僧格的部分──我對這道場的認同、我對于法門的認同、我對善知識的認同,夠嗎?或者一面聽,一面在想著你自己的心事;看起來好象很乖巧,一談起來馬上就對立,那都是僧格不夠完全。你有很多自己的理想,急著想要讓它兌現,但卻是對立,而不是圓融的。

  

  我對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企求,或者對于生命內在深處的奧秘,我很想要探索,我要去求證!這樣的心念,你夠強嗎?我們能不能夠在未達到這個目的之前,把一切通通放下,你可能嗎?

  

  當年,來果禅師深參「念佛是誰」,在吃飯的時候,一想到「大事未明,生死未了,吃什麼飯!」他馬上入定去參!

  

  行堂師一過來,「你這家夥吃飯不吃,在打什麼妄想」

  一巴掌之下,碗筷飯菜落得滿地都是,他想趕快要去撿「耶!大事未明、生死未了,撿什麼撿」

  又坐了起來!!!這行堂師父一看:哎!還在作怪

  !又是一巴掌過去……來果禅師如如不動!!!

  

  各位!你有沒有這樣的精神?才下個香板、說你兩句,就理由一大堆、氣得半死,這種宗教情操在那裏啊?古大德的成就風範,我們有嗎?

  

  你既然進來接受訓練,那就好好用心,不要再從外面去調整了:坐在這裏的當下,這些通通可以轉過來!!不只是師父怎麼教、怎麼告訴你的,你要自己去調整好才是。

  

  以一個行者而言,你對這個「道場」,你緣念的力量夠不夠?對于「善知識」,你緣念的力量夠不夠?對于這「法門」,你緣念的力量夠不夠?這不是口頭禅,這是實際理地,要自己全力由內心去推動的。

  

  現在,大家重新整頓,武裝自己的精神,投入法界性海。大家看看,我們自己具備了這些條件,應該要怎樣讓它發揮起來,再從助道資糧中,把自己過濾一番,深參你的疑情。要是還沒生出來的,趕快誕生,要是還沒有辦法完成的,自己要趕快從資糧道上去完成它。

  

  你不要來到這裏,「師父沒講,我還不知道;這麼一講,我才想到爲什麼到這禅堂來」

  那你要趕快把它定義出來,自己把它規劃出來,不要再這樣子茫茫然的,要不然,你會白費時間、白跑這趟路。

  

  常住的供養、信施的這種發心,我們用什麼來回報?就在這裏,這麼一坐,能消千斤、千擔米,你要是一直坐不好,那滴水難消!!關鍵在這個地方。所以現在,大家,打起精神,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