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你怎麼看你的心?
你看到了的,都已經是心的作用、心的變異,你看不到「心的存在」,更不用說「心念的産生」,根本不可能!!
──────────────────────────────
我們要如何觀心? 大家是一團糊塗,袓師們善巧的爲我們開辟出「參話頭」一條路。但是,期望各位不要含糊籠統的,光是提個話頭到處晃。你一定要看到心路的軌迹、知道心運作的方法,這樣子,你參這個話頭,才容易得力,這是給各位的一個方便。
「心是怎麼來的?」自己要去摸索啊!往往一坐四十年,找不到得力處。馬鳴菩薩爲我們作了個指導,他從「生住異滅」上,我們開示出「叁細六粗」但是這個部份,我們暫且不談。
從我們行者的立場來看心念是怎麼産生的?心念是怎麼存在的?心念是怎麼作用的?心念又是怎麼消失的?這個産生、存在、作用與消失,那就是《大乘起信論》裏所說的「生住異滅」。
那麼,從一般人的立場叫「生老病死」;從器世間上面來講,叫作「成住壞空」;從智正覺世間來看的話,凡夫就是「生住異滅」;這叁個就構成了「叁世間」。 這些教理,我們會從講席中去深談,這裏就先略過。
我們要告訴各位的是,你現在所用功辦道的,就是「生住異滅」這個系統;也就是我們在理上追求的,現在一定要馬上去成就的、要斷證的這個部份,那就是「生住異滅」。
我們在觀心,你怎麼看你的心?你是怎麼把你的「心」安住在正確的地方?
首先,我們看到,最敏感的凡夫,他所能看的是「心的作用、心的變化」你看到了的,都已經是心的作用、心的變異,你看不到「心的存在」,更不用說「心念的産生」,根本不可能!!
你要是有辦法看到心念的産生,就已經不是凡夫了,你要知道這一點。
心念的作用,不論是貪、瞋、癡,不論已起現行,或者未起現行,這只是種子,那個都是它在「作用」的範圍裏面。那個種子的存在,你怎麼會看到它是種子而不是現行?也就是它要起作用了,在它要起作用之前,你就看到了,那你的敏感度很高,這樣子而已。當它開始起作用,你能不能壓製、抑製它,這才是你的力量、你的魄力。
大部份的凡夫,都是作用起了以後,他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