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大熔爐
如果我們在接受訓練的時候,只限定怎麼樣,而不能怎麼樣的時候,那你的生命是不全、不完整的。
─────────────────────
……………有很多人,很用心。以前有位法師,設計了一套叫作解脫學,從頭到尾,叁個月可以開悟。可能!但是,那叫作竹竿式的開悟,你只能在一個地方碰到,只有這樣而已,你沒有辦法展開「生命全方位」的這一種曆練與感受。
我們講的是普賢行海,不是單一,這當中要去經驗很多、很多! 就有點像吃火鍋一樣,各種菜、各種料,都可以加進去,沒有不能加的。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大熔爐。如果我們在接受訓練的時候,只限定怎麼樣,而不能怎麼樣的時候,那你的生命是不全、不完整的。開悟也好、明心見性也好、成佛作袓也好、你悟得諸佛體性也好、你參究了諸法實相也好、你打破疑情、參透話頭也好,都是「全方位的生命觀」,絕對不是單一的,只在某一部份,那不對!
我們道場裏,經常有一些半仙,他當然不敢說來踢館,但是來這邊侃侃而談,他證得什麼、懂得什麼、他又怎麼了,成就很大的樣子。我們不能說他沒有成就,那他只有在那邊成就而已,沒有意義。
我們是要各位全方位的展開,不是單一方面。他來這裏炫耀他在那一方面的成就,當你再問他真實理地的時候,他還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那麼,那種成就是自己想的。就算你自己經證得了,說實在,那也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真正要的,不是那種空洞的,是諸佛共有的體性,是諸法共有的實相。那麼,要達到這個標的,就是要用智慧。用智慧作什麼可以達到?那就是「普賢行海」。
我們在整個修行中,給各位開導得很清楚:以智慧行普賢行海,所入的境界,那叫作「不思議境界」,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思議境界當中,又有不思議解脫境界;證得了這個境界以後,又要作什麼?那叫作「入法界」。
修行總共分有這五個過程,通常,我把它叫作「五段教學法」。
第一段:我們要得諸法實相,或者諸佛體性這個標的,你的自己設起來。
第二段:然後,禅堂裏再協助你、培養你,産生那一種極爲敏銳的智慧,或者叫作:智慧觀。
第叁段:運用這個智慧觀,將它的觸角伸向各個層面,動的也好、靜的也好,讓我們去感受那個念身與那個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