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非常內斂,是真實走上來的!
你不要急躁、不要冒進……只有把這些妄想、欲望給放下,那才有可能隨著境界而進入禅定。
───────────────
……………到這裏一共有九個,這九個當中,它已經逐漸讓我們具足了要進入初禅定的一些條件。
我們知道初禅定,五禅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個「境界相應」,這個部份,我們下一次再談。
那麼「尋、伺」就是「定、慧」再加上剛才講的「喜、樂」,定、慧會産生前面的「空、明、定、智」;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變化,「善心、柔軟」就一起都來了。
現在,各位! 我們想想看,經過這樣一個月的奮鬥以後,我們有沒有這樣的進境,這樣子進步的境界?一般人喜歡討論的是最後一個,境界相應,那我告訴你,你無法相應;沒有前面這九個,就沒有後面那一個啊。沒有前面這九個,只有後面那一個,告訴你:百分之百「魔!」你不用操心,百分之百就是魔。
就像一個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修行的功夫很高,一定是魔。人格不完整,他有什麼功夫?還不是那些飛檐走壁、穿牆透壁,他學那些要做什麼嘛?要不然,透過修行,他的人格一定會矯正過來。人格不能矯正過來,那麼一切成就的是:上品魔王,中品魔子、魔孫,下品魔女。
所以,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那麼前面這九個,正好告訴我們,是人格養成當中的完美階段,你只有把這些妄想、欲望給放下,那你才有可能隨著境界而進入禅定。
假如沒有這種狀況,內心的疙瘩一直那麼嚴重,你想要進入禅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要能夠有相當的認識,你不要急躁、不要冒進。
社會上有很多人,口口聲聲、空口白話,大話說了一堆,無有是處,對你沒有好處。你講那麼多,根本沒有那個境界,那就大妄語啊!看起來好象頭頭是道,事實上,不是那麼一回事。有沒有呢?那你看這種狀況,這個「十功德」是修行人一個非常好的指標。
所以,在這個時候,各位可以看到,修行人爲什麼那麼內斂,而不是很放射的。他非常的內斂──因爲他是真實的走上來!我們在整個修行的奮鬥過程當中,希望大家經常以這個來作自我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