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 第八講之:叁重境不真,執一爲實是邪見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總第八講之:叁重境不真,執一爲實是邪見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叁重境不真,執一爲實是邪見

  叁乘人叁重境界,就像六道衆生看一杯水共有六重不同境界。六重境界不同,只說明水性體空,不是水性體實;明國時期,守培法師以清辯論師爲宗師,以濕性可示冰、水、汽叁態,而安立叁乘人叁重境界互不交涉。但同時卻由叁境隔絕,認定實有叁重實有外境。此舉即是太過。他以凡夫及二乘外境皆實故,二選其一爲勝義谛對境,說凡人所對境俱是凡夫錯執,據此強烈反對新興科學的研究成果。其實,羅漢的外境又何來永恒之理?立化城爲外境,爲使願力不堅的人有個歇腳處而已。

  對于形式的執著是凡夫精神上的糧食。凡夫人天天都有叁餐,但實際上心裏的糧食,就是各種形式之間的不斷轉換和收獲,收獲了以後精神上就吃飽了,就不生煩惱了。如果長時間沒有精神食糧,那麼這人精神就會産生各種變異。就像有些特殊囚犯,讀不到報紙、得不到資訊、得不到人和人之間的關懷、得不到思想方面的啓迪之後,就會發生精神問題。人就是這樣的,身也要吃心也要吃。如果停留在凡夫階段,向上他就見不到阿羅漢和菩薩的境界。

  對于世界的起源,他們各有一個確定的理解:凡夫有凡夫的理解,羅漢有羅漢的理解,菩薩有菩薩的理解。

  就凡夫而言,認爲這個世界是月球圍繞地球,地球圍繞太陽,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像這樣的系和系之間的關系,我們都可以確定;美國在地球的那一面,我們在地球的這一面,這些也可以確定。但若回到阿羅漢這一層面,依這種能見地、火、水、風的眼光,所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他見的世界就是佛經裏面所說的:中間是須彌山,外面是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這是叁十叁天。佛經中常說叁十叁天、香水海和四大部洲,事實上這種境界就是阿羅漢的所見。不觀察的大境界是須彌四洲,一觀察就處處四大。

  那麼,佛經裏面爲什麼一再強調阿羅漢的境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真理呢,就說我們這個世界的起源論是起源于阿羅漢的這個境界?原因就在于:阿羅漢的境界可以指導凡夫境,而凡夫的境界是一個不確定的境界,凡夫沒有任何可以確定的元素。但又不能讓凡夫放卻前枝不與後枝,故立化城境以爲增上生。

  在凡夫界的真理範疇之內,原始社會凡夫的真理是什麼呢?

  打雷時,“哎呦!天神要來了,我們趕快提著豬頭去供。”、圖騰信仰、各種信仰都有可能。但是凡夫的邪見是無邊際的,各民族文化有各民族文化、不同的信仰。所以凡夫的見解中不確定世界的緣起觀,釋迦牟尼佛給予否定:現在人類能夠登月了,還拍了月亮上的照片回來,但即使能把月亮上的人請下來一塊吃飯,那也不行,見到的這些仍不能夠確定爲我們世界的緣起觀。爲什麼呢?因爲我們還沒有見到根本元素的四種性。只有在見到四大種性的這種更加深邃、更加宏觀的所見之後,得到的境界才能作爲我們的世界觀。所以佛經中就一再強調:我們這個世界是叁十叁天的,我們現在處在南瞻部洲,北俱廬洲那些人是不修行的,他們太過分享樂。叁十叁天往下去,是六道衆生雜居,往上去是更高層的天,天的最頂層的位置是釋迦牟尼佛當年真正成佛的位置,然後他才來人間來應化。這中間某一重天叫做兜率陀天,現在彌勒菩薩在那裏正在修行,即將要成佛。

  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在學佛人應該確定的一個世界觀。因爲菩薩的世界觀必然要跨越這個之後才能達到,所以這一層的世界觀有增上生價值,是確定的、是有意義的,而且在我們的修行過程當中,不能確定凡夫的世界觀——凡夫的世界觀會讓我們永遠作凡夫,所以不能給予確定。凡夫的世界觀爲什麼不能作爲一個引導方向,讓我們去覺悟呢?因爲凡夫的道路是邪見無邊際的,邪見無邊際,隨著觀察手段的深入,凡夫的對于世界觀的確定會永遠變下去,所以凡夫的境界不足以成爲我們的世界觀,那麼阿羅漢的這個世界觀我們應該確定。

  凡夫有實體的成、住、壞、空的世界緣起觀,實際上凡夫只執著在當前,所以實體的這些現象,久遠以前和久遠以後、或者是無盡的上和無止境的下,這些對我們凡夫來說都是個謎,都是迷茫的,我們根本就接受不了。這樣來說,真有指導意義的、能夠讓我們産生增上生和決定勝的,是阿羅漢的這一重世界觀。

  而增上生和決定勝是什麼呢?這就是《入中論》這一部論的根本原則。我們學習任何一個理論,都要讓我們的功德上升,我們學習任何一個理論,都要把我們指向決定勝的一個果位。所以增上生和決定勝是我們要討論的。那麼那些無邊際的邪見,我們要不要討論呢?不要討論,因爲沒有邊際。人家說:“哎呀,佛法還要與時俱進呐!”但如果不證果,與時俱進有什麼用?沒有解脫,帶著煩惱無止境地同化這有什麼意義?讓學佛人現在去討論怎麼登月、怎麼經營管理,現代人怎樣克隆綿羊,討論了到底有什麼用?如果是于道無益的,討論都沒有意義。如果不能産生增上生和決定勝,月稱論師都要求我們,不必要去討論過多。那麼應該確定的世界的起源論應該從哪裏著手呢?就是從須彌四洲的這個地方著手。因爲它對我們有真正實際的指導意義。萬萬不要認爲,人類可以登月,須彌山邊日月雙旋的境界就成了非理、就沒有意義;如果那宇航員懂得中觀,即便住在月球上,他還得靠須彌四洲的所緣境界獲得定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