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 第八講之:小康社會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總第八講之:小康社會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小康社會

   這樣發展下去,人民聚會一處,安居樂業,各自建立私産,沒有政府管治,人心純善無爭,共享太平。整個時期叫資本主義也不合適,叫社會主義也不合適,其實當時應當叫做“民族社會時期”,是由一群一群的人來初步形成社會的這一階段。

   它的特性是:即使不耕也有吃的,如果耕作就能吃得非常好。那麼既然有了這樣一種特性的社會,當時就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小康時代”,但它是在“封建社會時期”的範疇之內的,這與我們的常識相反,我們認爲“封建“與”社會”必定分開,但當時記錄是不分開的(至于是否有經典翻譯方面的問題,是否翻譯有順應當時政治需要的問題,需要考察)。這個時候,凡是所有的田地物産,人民會認爲是私有的,不跟別人去共著,這就是封建思想,封建思想指的是這個。封建的思想和共産的思想相反。

   社會的主義,他們都知道這種小康的生活狀態,即使不耕也有吃的,如果耕作就能吃得非常好,是比較理想的,應該往那個方向發展下去,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社會主義奔小康”類似,現在,我們的國家有著更好的曆史和文化的基礎,我們現在的主義更旨向于“大同世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